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航班延誤、空間變小 搭機煩惱可否靠科技解決?

交通挑戰

李國盛
user

李國盛

2020-02-10

瀏覽數 34,800+

限定文章為訂戶專屬,『 訂閱遠見 』將開通無限瀏覽!

僅為情境配圖。
僅為情境配圖。

本文出自 2020 / 2月號雜誌 請問總統女士,台灣怎麼走?

廉航愈來愈便宜。不過,當困在飛機中的時間愈來愈長,或許有人覺得自己被擠壓的更嚴重?

這可能不是錯覺。為了多賣些機票,全球航班幾十年來在座位空間上偷偷動手腳,《經濟學人》報導,1960年來,經濟艙的座位寬度悄悄從18.5吋降到17吋;每排之間的距離則從35吋縮水到31吋。

經濟艙椅距大車拼,傳統航空提供較舒適座位。

經濟艙椅距大車拼,傳統航空提供較舒適座位。

不過,造成大家在機艙內愈來愈不耐煩的另外一原因,不是航空業本身可以控制的:剛過不久的聖誕節新年假期,美國乘客發現,飛機準時起飛的機率只有61%,比起前一年,準時起飛的班機足足少了18%。

航空業塞車是全球現象,以美國來說,空中交通阻塞每年的成本高達美元300億。2019年,因為班機延誤造成旅客損失的時間高達7500萬分鐘。

更糟的是,隨著旅遊愈來愈普遍,廉航大促銷,未來的天空只會更擁擠,預計到2037年,全球航空旅行人次將來到82億人,幾乎是2019年46億人次的兩倍。

《財星雜誌》報導指出,為解決問題,航空業轉向了科技,想從科技進步中找到解決之道。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

訂《遠見》送西堤餐卷2張 特價 2,880 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