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終止動物悲歌!新竹市立動物園2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20-01-17

瀏覽數 58,650+

圖/新竹市立動物園。聯合新聞網提供
圖/新竹市立動物園。聯合新聞網提供

若要說起近來最夯的動物園,就是在去(2019)年底重新開園的新竹市立動物園。儘管園區不大,也沒有珍奇異獸,卻在假日期間,一日內湧進2萬人次,魅力相當驚人。

自重新開園後,新竹市政府與園方將動物園定位以收留被棄養的動物,或是繁殖過剩動物為主,而不會再進行動物買賣,並以生命教育為宗旨,讓前來動物園的遊客,可以更加認識不同動物,也讓這些動物有個安身立命的去處。而這也是為什麼遊客現在若到園區看,會發現動物不算太多的原因。

但其實過去來到新竹市立動物園的動物不少,其中有2個鮮為人知的動物小故事,大象綾子及黃魚鴞大耳朵,透過牠們的故事,也許可以讓民眾對動物園有更多的認識,並且可以進一步思考,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的問題。

大象綾子

若是走到重新開園的新竹市動物園中,走完一輪,可能會有些困惑,似乎有看到大象的圖案,但卻沒有看到任何一隻大象。其實,過去在新竹市立動物園曾養過大象,由市民何國華購入捐贈給市政府,曾經是新竹紅極一時的動物明星。

然而,當年的動物權益及動物福利概念不足,體型龐大的綾子在關園後,只能待在空間狹小的區域,無法翻身,只能原地轉彎,生活環境相當惡劣。

園方將大象綾子過去曾生活的區域,改建為故事屋,提供民眾參觀。聯合新聞網提供

園方將大象綾子過去曾生活的區域,改建為故事屋,提供民眾參觀。聯合新聞網提供

現在因為動物權益概念較廣為人知,許多遊客知道到動物園,不能隨便餵食動物。不過,在當年,這樣的觀念並不普遍,因此很多遊客會從家裡拿來香蕉、蘋果等水果餵食綾子。但是,綾子所在的園區,外圍有一條壕溝,以避免綾子跑出園區。有遊客拿香蕉餵食逗弄綾子,綾子伸長鼻子去拿,遊客又再往後退,想吃到香蕉的綾子,因為這樣一不小心失足,掉下了壕溝。之後,綾子因為園區醫療設備不齊全,無法及時診療,僅在新竹市立動物園活了短短3年就死去。

從過去的紀錄影片中,可以發現許多遊客會從外圍丟食物或是拿食物引誘綾子接近。聯合新聞網

從過去的紀錄影片中,可以發現許多遊客會從外圍丟食物或是拿食物引誘綾子接近。聯合新聞網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訂閱遠見,贈送24吋行李胖胖箱

為了能讓更多人知道綾子的故事,教育民眾對待動物的相關知識,新竹市立動物園特別將綾子曾經生活的區域,規劃成故事屋,除了介紹綾子一日生活外,也讓大家對於動物權益及福利有更多了解。

大象綾子的一日生活。聯合新聞網

大象綾子的一日生活。聯合新聞網

黃魚鴞大耳朵的一天

新竹市立動物園曾經收容了一隻在野外受傷後,無法回到野外生活的黃魚鴞,因為牠的頭頂有明顯的簇羽,遠遠看就像是一對耳朵,所以又被園區的人暱稱為大耳朵。

大耳朵的鳥籠範圍不大,裡面有個跟後門一樣的大象雕像,牠最喜歡站在象牙上或是真實的樹枝上,看著鳥籠外的遊客。當下午4點的時候,飼育員從側邊走路,當要吃飯時,大耳朵會發出ㄏㄥˇㄏㄥˇ的聲音,接著看著石頭上的雞肉、小白鼠或是池子中的魚,一俯而下抓獵物來吃。

黃魚鴞大耳朵原本所在的鳥籠,現在將外圍鳥籠拆掉,成為紀念牠的區域。聯合新聞網提供

黃魚鴞大耳朵原本所在的鳥籠,現在將外圍鳥籠拆掉,成為紀念牠的區域。聯合新聞網提供

大耳朵在新竹市立動物園的時間非常久,將近有30年的時間,牠就待在牠專屬的鳥籠裡。據說,聽到大耳朵離開時,不少園區內的工作人員,都在籠子前面默哀牠的離去。

之後,新竹市政府及新竹市立動物園在改建時,便將鳥籠拆掉,在象牙上方做了大耳朵的雕像,下方設有大耳朵一日生活的介紹,讓更多人記得這隻曾經在這裡度過漫長生活的黃魚鴞。

本文轉載自2020.1.15「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