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濟冬眠,華人打包回鄉

李思萱
user

李思萱

2001-09-01

瀏覽數 13,800+

經濟冬眠,華人打包回鄉
 

本文出自 2001 / 9月號雜誌 第183期遠見雜誌

去年初,矽谷還是科技人的淘金天堂,華人留學生在此找工作絕非難事。「大不了自己創業,」即將畢業的留學生,意氣風發地說。

一年多的時間,景氣不斷下滑,矽谷各大科技公司相繼發布裁員訊息,即使是畢業於美國頂尖名校的留學生,也開始擔心工作何處尋。「許多公司人事凍結,工作不是很好找,」一位就讀史丹佛電機研究所的台灣留學生感嘆。「去年很多同學跑去開公司,今年大家寧願找間大公司待著,」他說。

大公司也不一定是鐵飯碗。去年3、4月,聖荷西州立大學電機系全班三十五位畢業生,得到Nortel(北方電訊)優厚聘用,卻仍逃不過矽谷這波裁員風,全數被解雇。

經濟冬眠期

矽谷正在經歷一次新經濟泡沫破滅後的重整階段。矽谷第一大英文報紙《聖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 News)今年4月曾以〝The party’s over〞為題,報導矽谷科技公司由2000年新經濟浪潮頂峰,驟然而下的窘境。在此之後,《聖荷西水星報》幾乎每天都有景氣不佳(slowdown)、裁員(lay-off)的訊息。

矽谷所在的聖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 County)7月份失業率為4.7%,六年來第一次高於美國全國失業率。

矽谷創投公司募集資金的速度,也因不景氣而減緩。3到6月這段期間,只募到22億美元,比第一季少了65%,更比去年同期少了85%。

矽谷並非首次遭遇經濟不景氣。攤開矽谷發展史,八○年代中、九○年代初,都曾遭遇大衰退。

然而,世紀交接處的這波不景氣似乎來得又急又快,影響層面也特別廣。政治大學資訊管理所教授楊建民分析,自1995年左右由網際網路推起的新經濟浪潮,「帶領矽谷以十倍速成長,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所以現在才會以加速度下跌,」他說。

科技業者、學者專家多半認為,此次景氣低潮,主因在於對科技前景過於樂觀、預期太高,「over-invest(過度投資)造成over-capacity(無法負荷)」。這個「美國史上最大泡沫」被戳破,科技產業供給多過需求,產能過剩的矽谷因而進入一段衰退期。

面對不景氣,居住在矽谷二十年以上的華人創業家早就練就了「處變不驚」的功夫。「華人比較flexible(有彈性),縮衣節食就過去了,」Maton Venture執行董事也是玉山科技協會(美西)理事長的陳勁初表示,他笑稱這段時間是「冬眠期」。

熬不過冬眠期的公司只好倒閉,熬不過的人,則打包回鄉去。

根據《聖荷西水星報》報導,趁著過去幾年科技淘金熱(Digital Gold Rush),來到矽谷的印度軟體工程師,已經有一萬人因裁員而舉家回到印度去。

華人選擇返鄉工作的也不少。一位來自台灣的留學生,今年一畢業即在康柏電腦(Compaq)找到工程師的工作,上班第一天,卻被告知裁員。幸運的是,他拿到了五個月的遣散費,當下決定拿這筆錢,回台灣去開創另一番事業。

即使躲過裁員,矽谷高科技員工卻要面對更大的工作壓力。矽谷科技公司的龍頭老大——惠普電腦(HP),今年開始對員工執行更嚴格的考績評量,被視為是裁員的「前奏曲」。

各公司展開瘦身計畫,開會、出差費用能省則省,使出渾身解數,刪減1997年到2000年經濟擴張期的最後幾個繁榮年裡,所增加的成本。

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思科(Cisco)、國際商用機器(IBM)、惠普電腦(HP)等大公司明顯減少在高級餐館舉行餐宴。矽谷高科技公司經常光顧的Emile’s飯店每個月少了十五到二十個與高科技相關的餐宴,現在每個月大概只舉行四次餐宴。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科技公司砍掉不必要的差旅費,使得航空公司如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不得不減少矽谷飛往波士頓、芝加哥等地的班次。

「能夠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總是好的,怕的是撐在那裡,」楊建民樂觀看待矽谷科技公司裁員、瘦身等措施。

事實上,許多高科技公司正開始利用這段時間積極進行內部重整。

「把贅肉都砍掉,然後蹲在最谷底等待下一次彈跳,」楊建民比喻。經濟不景氣並非全然是壞處。

以前矽谷一屋難求,許多高科技員工被迫住在離公司較遠的地方,以塞車的痛苦取代房租的壓力;現在則有機會選擇地點、價錢都令人滿意的住處。

矽谷一帶原本高得嚇人的房租,數年來首度開始下降,降幅10%到14%。2000年春天,矽谷的空屋率只有1%,現在則四處可見 「For Rent」招牌。

Focus Venture創辦人黃肇鑣說,許多華人創投家喜歡在聖荷西市區的高級住宅區租屋,去年租金不但昂貴,房東還要看租屋人的公司賺不賺錢來決定租給誰。今年,許多好房子反倒找不到房客。

對於長期忍受矽谷高昂生活費的科技人來說,這當然是好事。

拿交通來說,拜裁員所賜,許多科技公司的通勤要道如101高速公路,不再像過去那般壅塞。

除了不需再受塞車之苦,「買車也快多了,」陳勁初說。去年要等候長串的waiting list,今年則是現買現拿。

矽谷附近有名的觀光景點——蒙特瑞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今年預期只有一百七十萬旅客,較去年的一百八十三萬少。另一個著名觀光點——太浩湖,附近的旅館生意下滑了5%,只好紛紛推出優惠價來促銷。

2000年6月,聖荷西(San Jose)當地旅館有84%的住房率;今年6月,住房率降到了60%。像希爾頓(Hilton San Jose & Towers)這樣的高級旅館,少了許多商務旅客,平時的價錢也由去年8月每晚200美元到350美元,降到今年的200美元以下。

矽谷高科技產業,由快車道駛進了慢車道。連經濟專家也還無法確定,何時景氣能夠回轉,媒體紛紛猜測,可能還有一段艱苦的日子要過。

矽谷不死

不過,逆向思考,「downturn(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反而有更多機會,」陳勁初說。他認為現在正是創投業者的最好時光,可以較合理的價錢購得優質的start-ups(初創公司)。

同時,這也是考驗科技公司的好機會,「能活過明年的就是好公司,」陳勁初說。

可以確定的是,矽谷所獨具的人才、資金及創新精神並未隨著此次的景氣低潮而消逝。矽谷的「經濟雖然急遽下挫,新經濟仍存活下來,」《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如是說。

此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A. Greenspan)仍相信,能打開景氣復甦之門的,是「科技」這把鑰匙。

只要矽谷高科技公司繼續創新、不斷有產品出現,就不必擔心周期性的衰退。畢竟,矽谷仍是新經濟與高科技的中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