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臺灣江蘇交流燈會在江蘇省南京市初登場。農曆新年的秦淮河畔熱鬧異常,橋上兩座大型七彩鳳凰花燈,以相對展翅高飛的姿態立於橋上,繽紛亮麗的身影,倒映在河面上,燦爛的光影為夜空增添丰采。
環伺周邊也很精采,由上千盞小燈組成的光環境,結合音樂律動,展現華麗豐富的面貌,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開放陸客來臺旅遊後,交通部觀光局以「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以下簡稱台旅會)名義,與江蘇省旅遊協會透過文化節慶活動,共同攜手在江蘇省推廣臺灣觀光。
2020年,即將邁入第10屆的臺灣江蘇交流燈會,已成為推動兩岸觀光及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至今參觀人次已累積超過千萬。每逢春節期間,江蘇燈會總充滿著濃濃的臺灣年味,從傳統元宵賞燈習俗開始,到展現現代燈藝的全新風貌,參觀臺灣江蘇燈會同時可以賞燈、品燈及玩燈。「逛臺灣江蘇燈會了沒?」已成為江蘇省及鄰近省份民眾見面時的熱門話題。
以燈為媒 臺蘇開啟文化交流之路
臺灣江蘇交流燈會的緣起,始於2009年。當時,江蘇省旅遊協會應台旅會和臺灣觀光協會之邀,組團來臺參訪,至此開啟兩岸燈會交流的契機。
江蘇與臺灣地緣相近、民情文化相通,2008年開放大陸旅遊之後,南京機場正是首波開放直飛臺灣的航站,對於推動兩岸觀光產業發展以及民間交流,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
藉著此次交流,雙方決定以「燈」為媒,於2010年春節,舉辦首屆臺灣江蘇交流燈會,地點選在南京白鷺洲公園,雙方皆動員大量資源,全力以赴辦好燈會。
10年來,臺灣江蘇交流燈會的落腳地,曾在江蘇省南京市、揚州市、蘇州市、鎮江市和常州市等五大城市中輪番展示,近四年來則在常州恐龍園舉辦,2020年也將於1月18日至4月6日在常州恐龍園舉辦。
元宵燈會對兩岸人民來說,都是重要的傳統節慶活動。在燈藝上,江蘇燈會以發揚傳統文化為主軸,臺灣燈會則在傳統花燈融入國際化元素加上創新元素,兩地各有特色。
而透過定期的文化藝術交流機會,大陸與臺灣燈藝師不僅精銳盡出,展示精心創作的花燈,彼此也可以互相學習、討論,刺激創作靈感,為下一次的作品累積更豐沛的養分。
以燈會友 兩地人民旅遊往來熱絡
參與臺灣江蘇交流燈會多年,燈藝師們的回憶中有辛苦、有困難,但更多的是展出期間,民眾給予的美好回應,以及與同行交流時,所收穫的經驗。
多次擔任主燈設計製作的燈藝師黃文全分享,在燈會期間,兩岸燈藝師交流文化,也分享彩燈技術,互相學習。民眾們前往臺灣燈區賞燈時,會開心地給予良善的鼓勵和支持,是很有意義的交流活動。
除了花燈美,「光環境」更是擄獲江蘇民眾的心。策展藝術家林吉裕曾多次擔任主展場光環境製作及電腦律動展演,結合音樂與燈光律動,巧妙地將科技結合文化意涵,充分展現燈藝特色,營造璀璨亮麗氛圍,吸引在地民眾的目光,讓大家驚嘆連連,成為臺灣江蘇交流燈會的一大焦點。
由於第一屆臺灣江蘇交流燈會舉辦後,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賞燈人潮踴躍,當年度還吸引超過十萬人次的江蘇民眾到臺灣旅遊。江蘇省也接待達百萬人次的臺灣遊客,圓滿達成促進兩地人民往來旅遊觀光的目的。
至此,臺灣江蘇交流燈會,以花燈搭起兩岸橋梁,交流成果豐碩,也成為典範。
交通部觀光局局長周永暉表示:「燈會活動有三大特色。其一是透過傳統燈藝以燈會友,提升中華文化和藝術交流;其二則藉由臺灣和江蘇彼此往來展燈模式,促成兩岸文化交流;最後是將臺灣花燈藝術結合科技展現的創作能量,傳遞到江蘇燈會,在互相學習中,累積國際化能量。」
以燈聚力 燈會驅動經濟發展力道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也觀察到,結合創新科技的燈會,受到民眾歡迎,是節慶時必訪活動之一,產業鏈也應運而生,為燈會帶來豐富的附加價值。
譬如:為了賞燈之旅,需要住宿、交通、用餐,購買紀念品、農特產品,甚至小提燈,不僅旅遊業興盛,因為燈藝衍生而來的製燈產業,也蓬勃發展。許多企業更因此看準商機、投入製燈產業,驅動經濟發展力道。而這一連串燈藝產業鏈,也是在傳承文化藝術的核心精神之外,所產生另一項重要的成果。
回顧過去10年,臺灣江蘇交流燈會獲得大陸民眾的喜愛與支持、兩岸燈藝師的良性交流與燈藝創新,展現出滿滿正能量。周永暉局長期望,透過兩岸人們往來賞燈,以燈會友,希望形塑臺灣江蘇交流燈會成為文化藝術合作的重要平臺,持續保持傳統又創新的核心精神,讓燈會永續傳承。
2020臺灣燈會「曙光再旺 璀璨台中」時間:2/8(六)至2/23(日)地點:台灣‧台中‧后里※2020臺灣燈會官網→http://bit.ly/2Fq0lHA
(交通部觀光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