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用餐時刻」是創造彼此溫馨互動的最佳機會,也是家庭情感凝聚的重要時刻,現代匆忙的生活讓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時間變得相當有限,因此更應該把握這樣的時間,給予孩子溫暖的關心,讓「一個人的晚餐」變成「全家人的晚餐」。(本文摘自《孩子,回家吃飯吧!》一書,以下為摘文)
現代的父母多半忙於工作,家中很少開伙,經常都是下班路上買了便當回家,然後爸爸媽媽捧著自己的便當跑到客廳抓著遙控器看電視,而孩子也跟著躲進房間裡「吃飯配電腦」。
其實,「用餐時刻」是創造彼此溫馨互動的最佳機會,也是家庭情感凝聚的重要時刻,現代匆忙的生活讓父母和孩子互動的時間變得相當有限,因此更應該把握這樣的時間,給予孩子溫暖的關心,讓「一個人的晚餐」變成「全家人的晚餐」。
然而,許多父母雖然跟孩子一起用餐,也會陪孩子聊聊近況,言語中往往卻是責備多於鼓勵,甚至高聲喝斥孩子的某些行為,於是用餐時間成了教訓時間,如此不但無法增進親子關係的緊密,反而製造了更多的摩擦和衝突。就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從今天開始,用餐時間都能做到:
一、等全家人上桌後才開動。
讓孩子體會到這是「全家人的晚餐」,營造彼此的親密感。
二、關掉電視。
讓用餐不再是聽電視人物說話的時間,而是聽家人說話的寶貴時刻。
三、主動詢問。
引領孩子分享學校或生活的點點滴滴。
四、維持輕鬆愉快的氛圍。
鼓勵孩子分享心情,同時避免讓自己說出管教和責備的言語。
只要運用以上四項原則,相信一定能讓晚餐成為分享快樂和心事的美好。
時光,只有用餐的氣氛和諧愉快,孩子才會真心期待每一次的相聚時刻。
當孩子說出「我愛你」
這是朋友的親身經歷。小學二年級的兒子某天放學後,笑嘻嘻地踱步到正在書房低頭看書的他面前,膽怯地叫了一聲:
「爸!」正在專心閱讀的他當時並未抬頭,只是輕輕應了一聲:
「嗯?」於是兒子再度叫了一聲:
「爸爸!」終於他放下書本,口氣略顯不耐地問道:
「怎麼了?」只見孩子凝視著他的眼睛,滿臉真誠地脫口而出:
「爸,我愛你!」
我朋友一時之間,愣住了。
三秒、五秒、十秒過去了,他還呆呆地愣在那裡,過了許久總算擠出一句話:
「怎麼了?是不是做錯什麼事,怕被我罵啊?」
「沒有啊!」兒子搖搖頭,單純天真地說:
「老師說,爸爸媽媽平常很辛苦,所以我們要常常對爸媽說『我愛你』!」
兒子說完之後就蹦蹦跳跳的離開書房門口,只留下朋友「驚魂未定」地坐在那裡。
當他跟我分享這個故事時,他略帶懊惱地嘆了口氣:
「唉!聽到兒子說出『我愛你』時,當下明明覺得很感動,可是自己怎麼會做出那種反應呢?」
有多少父母,聽到孩子說出「我愛你」時會手足無措?相信朋友當時的反應,也是許多父母遇到類似狀況時會做出來的表現。
當我們為了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而終日奔波忙碌的同時,也許都忽略了更重要的一件事──適時地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情感。愛孩子是一回事,讓孩子感受到「你愛他」的訊息又是另外一回事,不妨以更實際的行動,溫柔地抱抱孩子,告訴他們:
「我愛你。」
因為愛孩子的證明,永遠不嫌多。
愛,要用乘法
愛,有各種不同的呈現方式。
嚴厲的管教,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
包容、傾聽和支持,也是愛孩子的表現。
有些父母的愛讓孩子幾乎窒息,因此儘管父母在親子關係中投入全副心力,雙方卻仍可能產生許多摩擦和衝突。
有些父母的愛則讓孩子感受到接納和尊重,體會到親密和溫暖,而這種健康的互動會讓孩子明白,不管自己外表如何、成就如何,父母都會無條件的愛自己,使得孩子能建立一個安全感,孩子也較能以愛的方式來回應爸媽。
這種愛的關係創造的不是加法累積,而是乘法的效益。
讓孩子打開心門
曾在報紙上讀到一篇《永遠別對孩子說閉嘴》的文章,讓我感觸良多。
文章中提到,從小每當他圍著母親打轉,迫不及待地想分享學校發生的各種大小事時,媽媽總是以「我很忙,你閉嘴」、「我很忙,你快講…… 」的語氣回應他。
有次他在補習班被欺負,哭喪著臉委屈的想找媽媽傾訴時,卻被重重吼了句:
「我很忙,你閉嘴好不好!」
接連幾次之後,他終於學會閉嘴,並且不再和媽媽分享任何事。
於是他的母親,不知道他領了市長獎、不知道他當上學生會長、不知道何時是他的畢業典禮…… ,他的母親錯過所有可以和孩子分享喜怒哀樂的時刻,錯過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個階段。
想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就不要對他們說「閉嘴」。
現代父母的行程多半忙碌,很難抽出完整的時間和孩子做親密的交流。如果我們真心想跟孩子更加親近,就必須用心努力經營,花一點時間瞭解孩子在學校以及下課後的情形,找機會認識孩子的同學和老師,例如參加親子座談會,或是邀請孩子的同學來家裡作客,都能走進孩子的生活圈,讓孩子感覺到你跟他們是「同一國」的。
想要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最好能找出一個固定的時段,在沒有任何時間壓力或干擾下進行,像是全家的晚餐時間、睡前的15分鐘、洗碗筷或折衣服等做家事時間,甚至是開車接送孩子上下學,都是不錯的機會。
唯有投入時間用心經營,建立起親密且信賴的親子關係,孩子才能對我們敞開心胸暢談心事,也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