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得寸進尺」的心理學效應:談判,我們要學的是人性!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12-23

瀏覽數 58,0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學習談判,你必須了解「人性」:為什麼我們那麼「愛比較」?為什麼「免費」讓你更花錢?為什麼人們很容易「自以為是」?為什麼貴的東西感覺「比較有效」?為什麼選擇太多反而讓人感到迷惑,而無法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

接下來要介紹跟人性有關,有趣又有用的談判及銷售理論:「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Foot In The Door Effect)

首先介紹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近而遠、由易而難的「登門檻效應」。

「得寸進尺」的心理學效應:談判,我們要學的是人性!_img_1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ixabay

軟出牌,開低(身段放低,要求降低),誘敵深入,請君入甕1966 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Freedman)和他的學生們做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實驗,他計畫向兩個社區的居民提出相同的要求,希望能在他們門前的草坪上豎立一個字體很醜,而且還大到足以影響屋主花園能見度及美觀,上面寫著「小心駕駛」的大型警示標語立牌。

首先,在A社區,研究團隊向人們直接提出這個要求,結果遭到大多數居民的拒絕,接受者僅為被要求者的17%。

然而在B社區,他們改變了做法,學生們先挨家挨戶地請求居民們在一份「贊成安全行駛的請願書」上簽名表示支持,這對居民來說,是相對容易做到的事,因此,幾乎所有的被要求者都照辦了。

兩週後,弗里德曼請學生再次登門拜訪B社區的同一批屋主,除了表明感謝兩週前的熱情協助,並進一步詢問,是否能在他們門前的草坪上豎立一個字體很醜,而且還大到足以影響花園能見度及美觀,上面寫著「小心駕駛」的大型警示標語立牌?結果這次竟然有55%的受訪者答應這項要求,跟A社區相比,同意率足足高出了38%。

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落差呢?心理學家研究的結論是:

第一、「自我認同意識」。當我們答應對方較小的要求時,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和熱心可以幫助他人。因此當對方提出更多的要求時,為了維持「有能力且熱心助人」的形象,就變得不容易去拒絕別人接下來的請求,就算這個請求是較困難的。

第二、「最初愉快經驗」。當我們同意最初的小小要求時,會覺得幫助別人是件好事,何況也沒有什麼不愉快,因此就比較容易答應後續更大的要求。 這個實驗印證了社會心理學「登門檻效應」的存在。

「登門檻效應」(Foot In e Door Eect)是指:人們通常不樂於接受比較困難或過分的要求,因為既耗時費力傷神,又未必對自己有利。然而一旦人們願意接受一個簡單的小小要求,就有可能接受後續更大的請求。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對方為了「避免造成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是「想要保持前後一致的個人形象」所致。所以當接受了第一個小的要求之後,會比較願意接受下一個更重大、更複雜或更難答應的要求。

就如同推銷員只要能讓對方答應把門打開,並把腳踏進門檻卡住門,就有後續推銷成功的機會,所以這又稱作「腳在門檻內效應」。這個特別的名稱,是來自於以前還沒有線上購物和電視購物的時代,推銷員大多必須挨家挨戶地登門拜訪客戶,推銷商品,但許多人一看到是推銷員來銷售,就立刻關上大門,讓推銷員連開口介紹產品的機會都沒有。於是聰明的推銷員就趁門剛打開時,先把一隻腳伸進門內擋著,避免客戶立即關上門,以爭取一點時間介紹產品,提高交易的機會。

「登門檻效應」應用在現代心理學上,是指當我們對他人有所請求時,若只從「一個小小的要求」開始,對方比較容易答應。一旦對方答應了,再趁勝追擊提出另一個更大的要求,那麼這個較大要求被接受的機會,就會大為增加的現象。

俗話說得好:「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無三不成禮。」這就跟成語「得寸進尺」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又叫做「得寸進尺效應」。

人們通常希望自己的言行舉止、態度與信念是從一而終的。由於已經接受了前面一個小的請求,若是拒絕後面較大的請求,可能會出現「認知不協調」的狀況。人們害怕別人覺得自己是善變而不值得信任的,所以為了達到心理上的一致與和諧,人們通常會調整自己的態度和回應,在接受了小的要求之後,會答應更大的或不相關的請求。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走在路上,遇到有人在街頭進行市場問卷調研,你是否會駐足協助呢?「大哥,可以麻煩您幫我做個簡單的問卷嗎?只有5個題目喔!」這種小事情,我們通常很難拒絕吧!

「大哥,謝謝你幫我填問卷!你真是位好人,可以順便幫我買一份愛心手工餅乾做公益嗎?每份只要50元喔!」你,好意思拒絕嗎?

百貨公司週年慶總是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撿便宜」,尤其是一樓的化妝品專櫃小姐,總帶著甜美的笑容,親切地詢問:「小姐,您要不要試用看看?」妳覺得試試無妨,便坐下來試用。「要不要再試試最新進階的產品?或其他CP值更高的產品呢?」妳又答應了。

「看看鏡子,您的氣色和膚色真是好極了!」、「這真的很適合您耶!」、「週年慶限時限量,一年唯一一次,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這已經是整年度最優惠的價錢了喔!」、「本日最特惠!」⋯⋯,一不小心,手上就多了好幾袋化妝品。而這只是百貨公司週年慶的第一關,前方機關重重、處處折扣,環境如同唐三藏師徒西天取經般地險惡。這就是「登門檻效應」,一切都始於一開始的「您要不要試用看看」?

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不願接受較高難度的請求,但如果從「小請求」拜託起,人們就有較高的機率會答應高難度的請求。為了「避免不協調」,或是「保持一致性」,人會不自覺地答應後續較為無理的要求。

上述心理效應告訴我們,要讓他人接受一個很大甚至是很難的要求時,最好先讓他接受一個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這個小要求,他就比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1. 人們總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美好形象,所以第一次答應之後,第二次便比較難再拒絕。

2. 循序漸進總是更容易讓人接受一些。

3. 巧妙運用「得寸進尺效應」,會讓你的銷售或談判工作進行得更加順暢。

讓人一下子接受「尺」並不容易,但接受「寸」就相對容易多了,所以得寸就會進尺,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老子的《道德經》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的路程,是從邁出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一個人如果認準方向之後不停地朝著目標努力,從小處做起,一步一步走下去,持續積累創造成果,就必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談判最重要的,是對方願意或是有勇氣上桌談。跟銷售一樣,產品再好,對方如果不把門打開,則英雄無用武之地;條件再好,超有誠意,談判能力再強,但對方不願或不敢上桌談,一切都是枉然。讓對方開門,並把門卡住,才有後續介紹商品理念和價值的銷售機會。

讓對方上談判桌,努力讓他留下繼續談,才有談出結果並創造雙贏的機會。那麼談判時要如何運用「登門檻效應」呢?

1. 放低身段:「堅守立場」不代表非要「擺高姿態」,釋出誠意,建立親和,讓對方相信跟你談會讓情況改善,有更好的結果,則比較願意跟你談。

2. 軟出牌:一開始就把己方談判的目標要求降低,先提出較容易或合理的要求,誘敵深入,請君入甕。

3. 讓利或讓步:主動釋出善意,放出利多消息給對方,能讓的部分先讓,甚至多讓些,博取對方的信任,創造更大的談判雙贏,最後也許你能得到更多。

「得寸進尺」的心理學效應:談判,我們要學的是人性!_img_2本文節錄自:《談判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從工作到生活,結合理論與實務,精闢解析談判五大元素,一次學會20個談判致勝關鍵,現學現賣,即學即用》一書,鄭立德著,布克文化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