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由地方厚植台灣競爭力

楊永妙 吳佳音 江逸之整理
user

楊永妙 吳佳音 江逸之整理

2001-08-01

瀏覽數 25,100+

由地方厚植台灣競爭力
 

本文出自 2001 / 8月號雜誌 第182期遠見雜誌

主持人:高希均教授(《遠見》雜誌創辦人)

時 間:2001年7月13日

地 點:台北市松江路93巷2號人文空間

主辦單位:《遠見》雜誌

協辦單位:公共電視、《工商時報》、交通部觀光局

與談人:歐晉德(台北市副市長)張溫鷹(台中市市長)陳唐山(台南縣縣長) 陳建年(台東縣縣長)陳郁秀(文建會主委) 賴瑟珍(觀光局副局長)漢寶德(國策顧問)(依發言順序排序)

高希均:這個座談會題目在現在顯得非常重要與切題,就是「厚植台灣優勢,再現地方競爭力」,大家都希望台灣優先、台灣第一,根本上是要使台灣有競爭力。

怎樣厚植台灣競爭力是所有議題關鍵裡面的關鍵;中華民國要增加競爭力,必須厚植在地方,地方沒有競爭力,當然國家社會也就沒有競爭力。

根據瑞士IMD以四十七個國家的評比報告,過去三年內,台灣的排名從第十六名衰退到十八名、二十二名,其中與在座地方首長有關的三項指標,在環保法令方面,我們居然排到第三十九名;空氣污染,我們排到第三十七名;最後是生活品質,我們是第三十五名,幾乎到了難以忍受與難以相信的地步。

縱然我們有資金、有教育、有自由、有外匯存底,國民所得這樣高,但在非經濟指標方面,反映在生活品質方面是如此落後。

相信各位看過《世界強權興盛與衰亡》這本書,書中指出,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三個問題,很湊巧都衝擊著台灣。

第一是涉及人口與環境污染,第二是國家競爭力,第三是國家政治安定的問題,作者是以全球的觀點,來看這些國家,而台灣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年面對著這樣的轉捩點,正衝擊台灣的,就是我們競爭力、環保、政治安定。我們首先請台北市歐副市長發言。

發展生技產業的機會稍縱即逝

歐晉德:從國際視野來看,競爭力是利用本身條件增強財富、創造福祉。

過去五十年來台灣保持約8.1%經濟成長率,人力素質是台灣最自豪的地方。

過去培育出來的高科技人才,創造台灣的經濟發展,政治的穩定,也提供一個很好的經濟成長環境,是建構台灣競爭力的基礎。

但是,從國際的視野來分析,從國民所得反映生活品質,台灣就有點慚愧;無論是反映在環境、空氣、水質、文化生活等方面,都不盡理想。

回想三十年前,在李國鼎、孫運璿等科技先進的號召下,年輕有為的年輕人投入發展高科技資訊工業,到了2000年,台灣的筆記型電腦、DVD產品在國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產品甚至占全球50%的市場,像筆記型電腦可以帶進約100億美元的產值,這是很有競爭性的產業。

台北市擁有提供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優質環境。我們擁有六個大型醫學中心,再加上擁有台大醫學院、台北醫學大學、陽明大學等醫學系,也有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科技發展中心等研究單位,集合這麼多生化研究機構於一地,是全球罕見的狀況。

過去利用附近的清華大學、交大及工研院的豐富人力資源來推動新科技發展,為了吸引人才流入,必須創造環境,需要提供子女雙語教育環境,進出口關稅優惠條件。

而台北市要發展生物科技產業,這些條件都不需要新設,在教學環境方面,台北市本來擁有美國、日語學校,住宅環境也已經具備,金融環境也充分支持。在資訊建設方面,只要給他一些鼓勵條件,產業自然在這裡發展,法令、地區設置、關稅的減免等規章一改善,就可以快速扶植生物科技產業。

但是,生物科技產業研究發展的機會是稍縱即逝的,台北市具備這個國際競爭力,必須很快速推動這個產業環境。

和平是台中市人的團體特質

張溫鷹:中央政府一直忘記,中部地區有過去省政府遺留下來的重要資源,可以協助國家提升整體競爭力。

例如北部地區生物科技的發展,偏重在醫學方面,但省政府下設的農業試驗所、藥物毒物試驗所、種苗試驗所、農業改良場與育成中心,也包括工業區的研發中心、精密機械等單位,可供運用。未來政府如何整合這些資源,如何開發、研究新生物科技產品,就是台中地區最大的競爭力。

我在台中市長期間,開設了十五所學校,每間學校人數都爆滿,這些學生都是由其他縣市來就學的,只要孩子來台中念書,學校旁邊的房子都賣光,也帶動房地產發展,所以台中市是台灣人口成長最多的地方,這是台中最大的資源。

這個月,有八百五十個退休人潮移居到台中市,其中五百多人來自台北市人,為何台北市人退休後會到台中市住?因為他的退休金,到台中買房子、買車子後,還有積蓄。

台中市是一個很和平的都市,我們的太陽餅是圓的,人際關係也是圓融的,這是一個團體的特質。

未來兩岸三通時,由於台中人的圓融、愛好和平,適合以台中港擔任三通港口。

善用縣內既有優勢

陳唐山:台灣的先民都從台南安平沿海登陸,台南縣市可以視為一體,這裡的人文有特色,民風淳樸,有台北嗅不到的味道。

台南雖然是農業大縣,但是農業其實占不到20%,反而因為台南幫的奇美、統一,工商業相當發達。要提高縣內競爭力,必須善用既有的優勢。

南部科學園區已經設立三年多,園區內除了晶片半導體外,也要發展生物科技與精密機械。台南縣已擁有一個種子改良、品種改良的中心,吸引日本、菲律賓等國農業專家聚集,共同研究農業改良,做為南科內發展農業技術改良、生物科技的基礎。

現在,南科內已經有五十多家在動土開挖,並且有二十家已經量產,去年已經有新台幣300億元產值,今年底將會增加到500億元產值,未來南科會漸漸趕上新竹科學園區。

不過,競爭力不僅是增加產值,也包括改善生活品質。過度開發,競爭力反而會衰退。

台南縣除了開發南科,也有農業資源,再加上台南市的古蹟資源,可以發展具有特色的產業,就是台南縣的競爭力。

努力經營自己的好

陳建年:台東又被叫為後山,以前,台東人提到後山還會有點自卑,但近幾年來,開始覺得有點驕傲。

台東最近在生活指標評比中,像是環境維護、空氣污染方面等,都名列前茅,我們不必羨慕別人的好,努力經營自己的好就會更好。

過去的輕東重西,反而讓我們保有好山好水,橫跨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與三千年的新石器時代的文物被挖掘出來後,教育部花費近40億元成立東南亞第一大的史前博物館,將豐富的歷史文化與台東的好山好水結合起來。

台東要發展觀光、遊憩、農業、體育產業,也希望以永續經營、讓地域活化、區域認同、族群共榮的四個目標,做為地方發展的指標。

我們還希望藉由另類的生態、資訊文化的發展,展現台東的另一面,我們將其他縣市沒有的部分展現出來,台東縣民不再自怨自哀。

高希均:四位縣市長都講到觀光與文化,我們請到三位中央官員,第一位發言的是文建會主委陳郁秀。

文化的內涵,讓觀光更深入

陳郁秀:在談厚植我們本土競爭力時,可以把我們的文化分成幾個層面來談。

第一,是我們每天都碰到的「常民」文化,也就是時時刻刻都與我們同在的藝術、歷史、文化。

台灣就這麼小,不可能再發現新大陸,但可以用不同的眼光、用一個新的眼光;用內心來傾聽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四周充滿了許多可愛、古老的故事、傳統文化,還有以前一些沒有發現的珍貴文化遺產。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出發,台灣因為具有多元文化的特質,具有非常強烈且具開發性的特性,從生活開始做起,確實有很多豐富的資源能夠提供未來的發展。

其次在精緻文化方面,正因為豐富的「常民」文化,讓我們從身邊珍貴的歷史文物當中,重新創作。如何厚植台灣的競爭力?從現代藝術文化的創作就可以開始。

台灣最近在歐洲參加了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或是里昂的舞蹈節,瑞士、荷蘭等等的國際節,甚至到美國紐約Next Wave(下一波)最現代的藝術節參展或表演,我們的藝術表演團體都得到最高的評價,這就是未來我們能在世界上立足而且感到驕傲的競爭力。

如果跟觀光結合的話,一定要以文化做為內涵,才能永續經營。

以世界上的文化大國——法國為例,文化部成立四十年,他們的觀光客是人口的一點五倍;而台灣的觀光客卻是人口的九分之一,能努力的地方非常大。

尤其是去法國觀光時,感受到的是文化內涵,但其實文化並不是為觀光而成立的,應該說文化本來就是獨立地存在,藉由文化的內涵,觀光的推廣才能更深入。

小而多樣,值得開發生態旅遊

賴瑟珍:固然我們一直以國際觀光客來做為目標,但台灣每年有七百多萬的人到國外觀光。從這個思考角度,除了陳主委提到,台灣多元的文化是珍貴的資源外,整個台灣的生態環境,在北半球生態系來講,是一個非常小而多樣,值得開發生態旅遊的地方。

另外,台灣脊梁——山脈的動植物生態,包括原住民的文化,都可以講是世界級的寶藏。所以在台灣發展觀光的新戰略裡面,我們提出一個要以本土文化、生態、社區營造跟觀光視為一體來結合觀光發展的新路線。這樣一個內涵是項國際行銷獨一無二的利器,希望藉著這種鄉土的旅遊,來加深國人愛鄉愛土的意識。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今年開始,觀光局把文建會跟地方政府做的一些民俗節慶活動,整理出來,透過學者專家篩選的機制,希望能推出一個月一個主題的節慶活動,把地方文化特色觀光化、產品化。

希望透過中央與地方資源的整合,讓一些屬於地方節慶的活動慢慢向國際進軍,在整個經營基礎上,具有國際競爭力。除了國人,也希望能推薦給國際的旅客。

比方說,過去很多人不知道高雄有個內門鄉,也不瞭解高雄內門的宋江陣是非常具有歷史特色的民俗技藝的陣頭。經過今年推出後,內門鄉的鄉民覺得很驕傲,也帶動了地方的景氣,我們還邀請了很多的國外媒體、觀光業者實際探看。

剛才陳主委提到台灣有很多的故事,在最近計畫裡,我們希望邀請地方的文史工作室、台灣著名的作家,結合媒體,辦理重新發現台灣、重寫台灣傳奇故事的活動,未來,可以把故事融合到旅遊行程裡。

我們也要跟農漁業來做結合,尤其是暑假期間,像賞鯨豚的旅遊,從過去只有一艘賞鯨船發展到五十艘,這種屬於生態、教育性的旅遊非常受歡迎,對於漁民就業轉業,也提供另外一個機會。

我們還希望藉由地方公益的觀念,來推動地產地銷的制度,比方說像藝術村的構想,來結合地方資源。

就實務上來做,針對單一的區域篩選具有觀光價值的社區文化中心,結合周邊的自然資源、觀光遊憩的景點,來把這個行業做資源的整合,包括旅行業、餐飲業、旅館業,並與當地的文史工作室合作,加強導覽解說的服務。

目前整個觀光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並不是一蹴可幾,像北海道雪季吸引很多國際旅客,就是因為在國際上有知名度,但過程中經過不斷地修正、更新,才逐步達到國際性的水準。

在這個部分,我們還面臨到一些課題,比方說像剛剛各縣市政府提到的地方特色的問題,但一個地方的觀光文化活動成功後,它會去模仿,這樣一來就會降低觀光價值的吸引力。

高希均:第一回合最後一位發言人士是漢寶德教授。他不僅是國際著名的建築師、建築家,也是國際著名的博物館創辦人、館長,以及台灣第一座藝術學院的校長,又是現任的國策顧問,他也著有新書,天下文化下一年度要出版,現在熱烈歡迎漢教授。

人才不整合,就是白費

漢寶德:競爭力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不跟人家比的競爭力,過很好的日子,生活品質維持非常高,國家所得低一點也沒關係。

從這個觀點來看,一個算法是看國民所得,另一個算法是看生活品質,有的國家收入很少,可是過得很愉快,這是一種層次的競爭力。

另一種競爭力就是跟人家比。

從這兩個不同的角度分開看,不是說前一個容易點,這不是容易的問題,即使過一個艱苦的生活都不是那麼容易。

談國際的競爭力,要看看人家資源,跟人家比一比。比如說,從文化的觀點來看,我們的文化豐富,生活品質也挺足夠,但從一個外國人的觀點來看,台灣文化,必須要跟日本安、大陸比,甚至跟韓國比。

競爭,眼睛要看到別人。所以有些不是能夠勉強的,可是我們應盡所能,把潛力發揮出來,不要埋沒它。

我們不要做第一,我們做第十就是勝利了,不要該做第十,卻做到第二十。

台灣的文化資產從整個標準來看當然比不上日本,因為日本很多都是國際級的,我們最好的一級古蹟也比不上人家比較差的。可是如果要比較,維持一個名次就好了,現在做不到這點,我感覺很可惜。

比如說,在台南任教多年,我對台南的古蹟很清楚,經過多年的發展,我認為台南的古蹟迷失掉了。

雖然台南有很多最重要的古蹟、文化資產,但很少人為了台南的文化資產去參觀,這就表示我們沒有做到該做的,連基本名次都沒做到。

其他方面我覺得台灣的優勢是人才,剛才歐晉德副市長講到台北生物科技方面的人才,張市長講到台中市農業科技的人才等等,不光這方面的人才,台灣跟其他國家相比,人才是一個優勢。

固然我們人才的品質是高的,可是就是沒辦法整合,這是最困難的事情。人才如果不經過整合、利用,就是白費了。其實中國人是很會設計,可是台灣居然沒有設計出任何可以看的東西,這就是這個社會企業很不知道利用自己的人才,去到外國買個樣子回來抄一抄,我們就成了copy(複製)的大本營。

凡是需要統合、需要企業政府協助、需要大家合作的事情,我們一概做不好。不能好好利用資源,我覺得很可惜,因為我是個比較悲觀的人。

高希均:我認識漢教授很多年,我知道他不是一個悲觀的人,他是一個最有人文心的大學者,每次聽他的話都有很深的啟示。再來請各位縣市長輪流發言,先請歐副市長。

強調自己的特色

歐晉德:剛剛漢教授講的,我覺得很對,談到產業的競爭力,國際上當然有不同的標準,它必須要比較的,因為那是一種競賽。

二十一世紀以來,大家看到資訊的發達、知識的交流,速度愈來愈快,特別在產業經濟,那種競爭力絕對非常快速,而且是直接的,躲都躲不開。也因如此更彰顯出文化的特殊性。

如果有這樣的自信心,每一個地方都能建立一套特色,它會強調環境的重要性,去珍惜它的環境,也會強調自己的文化特色、歷史背景。

從國家整體來看,怎麼樣善用資源,這不是一個彼此競爭,而是大家要彼此協助的地方,從這個角度我覺得是充滿希望的。

要有信心

張溫鷹:漢教授的一席話讓我們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潛力,不要老是覺得重北輕南,讓我們慢慢有自信心。

其實台中是一個真正懂得享受生活、生活享受的消費城,所有的產業、經濟活動是為要享受這個生活,所以可以看得到領導流行、消費文化的先驅是從台中產生的。像庭園咖啡、庭園餐廳、木瓜牛奶這是好的;壞的,也都是從台中,引導出來一個流行文化。

所以未來如果生技能夠在台中市推動時,將會使台中市成為人才、人力資源的整合處。

陳唐山:剛剛國策顧問提到整合很困難,我有同感。

有些優秀的人才在國外娶妻生子,他的小孩回國前,常聽到父母講台灣經濟多麼進步,回來以後卻覺得,這個環境好像沒有整合,藝術方面也沒有調和,不如父母所說。

台灣很重視「美食」,但是對於景觀方面卻缺少這方面的修養,欣賞度不夠。從競爭力的角度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factor(因素),這方面沒有弄好,人家到台灣來一看,根本不想投資。

我當縣市長不管要不要跟人家比,至少住在台南縣,要有一種榮譽感,不會想移民到外邊去,我想至少要保住這樣一個榮譽感,一點點的成就。

陳建年:我相信每一位縣市長都有力有未逮的感覺,阿扁總統說中央跟地方的關係是伙伴關係,我們也極盼望地方未來發展的目標,中央能認同。

我上任之後,第一步先做縣的總合發展計畫,縣市長的任期有限,可是地方的經營應該是永續發展,即使換人,目標跟方向都應該一致。

但是透過選舉,變成這任縣長想做的是這一邊,下一任縣長覺得不太好,就往另一邊,弄到後來變成四不像。

卸任前還沒吃到餅

前經建會主委江丙坤講過,馬來西亞申請一個案子正常的速度是三個月,台灣很正常讓它上軌道是一年兩個月,大陸三天,你說這種競爭力何在?地方左手拿六法全書,右手拿隻筆,不能逾越範圍。

整個計畫在上任時,好像一個理想在前頭,等到卸任,那塊餅還沒吃到。

所以談競爭力,法令一定要鬆綁,中央跟地方緊密地結合,人才一定要下鄉。

陳唐山:竹科現在開發已經二十二年,今年年底產值會超過8000億元。

南科進行三年,行政院長說一定會解決高鐵震動問題,給它十年發展的時間,差不多會有1兆元,這是很大的數目。

這是一個估計,但是現在碰到世界的不景氣,有一些廠商本來要投注更多的,現在有一點沒有辦法決定,假定現在一切都能順利,景氣早一點復甦,一定會超越竹科。

台南縣就是我剛提到的農業大城,保持高科技跟農業並存,科技跟環境兩方能平行,我們希望能往這一條路線走。

陳郁秀:台灣對於自己本身環境文化的整體環境,沒有一個很大的願景。

由於國民所得提高,所以每個人對於生活居住的環境,會找室內設計師設計得非常好,但卻無法去設計室外,所以即使室內設計得再好,整個看來還是拉拉雜雜的。

都市計畫真的很重要,需要整體的考量,把它當成一個藝術品,充分考量事權的統一、跨部會的合作、以及中央跟地方的伙伴關係,就能做好。

既然能把自己的住家安排非常好,就要有非常遠的眼光來做整體的規劃;每個縣的都市計畫要融入文化,同時也要尊重生態,從這個角度來做,就能有一個美麗的家園。

讓每一個年輕人愛他的家鄉,就會去建設,這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賴瑟珍:台灣這一塊寶島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層面,有生態的層面、有文化的層面,有鄉土,我強調的是,觀光本來就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除了文化層面,還要滿足多元化的需求。

我要跟漢教授報告的是,觀光局去香港推廣鹿港的古蹟,很多人說,你不需要講那麼多的歷史古蹟,只需要講一句話——它是羅大佑的故鄉,觀光客就來了。

我的意思是說,觀光其實是有滿多層面的東西。但是,目前推展方面最大的困難是,只有點,沒有線或面可以整體來看。

但是,觀光也是建立在大家都做好的環境下,如果大家都意識到,就是台灣有救的時候;如果每一個人都想要來改善這個問題,台灣就會變好。

高希均:我最後做個補充,就是文化跟知識經濟。

最近我常常提到知識經濟,一輩子教書,當然認為自己是文化人,知識經濟裡面很重視文化。

如果閱讀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很樂意告訴大家,新政府對這文化還滿重視的,因為天下遠見推出一個新讀書運動,就是讀一流書、做一流人。

當我以個人的名義寫信給陳總統及新政府首長時,陳總統、張院長都立刻響應,成為我們的會員。

我的意思是,台灣除了國民所得高以外,真的要強調生活品質、強調文化。這些並不衝突,重要的是怎麼樣把它混合,用大家的力量來參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