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安森林公園以前長這樣!台北人:住30年多現在才知道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9-12-14

瀏覽數 94,200+

圖/大安森林公園。取自臺北旅遊網
圖/大安森林公園。取自臺北旅遊網

大安森林公園以都會森林的型態被譽為台北市的「都市之肺」,是當地居民的休閒聖地,也是外地遊客的知名景點。每日分享聯合報歷史新聞照的「報時光UDNtime」臉書粉團貼出一張「大安森林公園的前身」,30年前一大片密集的眷村引起諸多網友驚嘆,甚至有人表示「我住台北30多年,現才知道」。

早在1932年日治時期,日本人欲設置近代化工程,規劃了17座台北大型都會公園,該地則為7號公園預定地,不過遲遲未開發。戰後國民政府遷台為了安置軍眷,1949年將這裡挪為眷村與國際學舍用地,卻又延續7號公園規畫,遷移問題成為最大瓶頸,1960年代民間甚至有就地合法現象,爭議不斷,直到1990年黃大洲市長上任才實施拆遷住戶,動工興建公園,1994年完工並開放成為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以前長這樣!台北人:住30年多現在才知道_img_1圖/30年前的大安森林公園。聯合新聞網提供

「報時光UDNtime」臉書粉團昨(10)日發文,詢問網友們知道大安森林公園前身是哪裡嗎?「它承載了近1800戶眷村人的記憶,如今只能透過老照片回味過往了」,並貼出一張當時該地照片,回顧1990年7號公園預定地內的軍方眷村居民強烈抗爭,阻撓公園處人員對預計拆遷房屋進行清查丈量工作,對此,公園處恩威並施,行文軍方請求酌予疏導。

網友們紛紛想起兒時,「我小時候就住在裡面」、「建華新村第三代報到」、「懷念裡面賣的涼麵,跟信義路上常有辦展覧的國際學社」,有人讚嘆「光屋頂就覺得美」、「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樹耶」、「那時候就有建國高架!」、「一座橋隔成兩個世界」,還有人描述「像迷宮般的56巷」、「如保留到現在宅配人員會哭」、「想起了寶島一村王偉忠說的:媽媽把舊門牌留下來,怕爸爸回來時會找不到家!」。

本文轉載自2019.12.1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數位專題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