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桃園國際機場在不久的未來,將會出現刷臉通關、無人自駕車接駁等服務,而背後的智慧化科技向外擴散出觀光、商務、餐飲、物流等眾多產業與智慧城市聚落,也將帶動台灣經濟轉型。
機場所在的桃園,市政府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正努力要建立桃園成為智慧城市。桃園市擊敗芝加哥等對手,在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CF)紐約全球高峰會,以「無限學習」為主題,得到世界第一智慧城市首獎(TOP 1)。
「公共建設與智慧城市發展相輔相成,應該更透明、更參與、更效率、更綠能和循環經濟。我們希望能夠實踐智慧城市的實務示範區,並且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要讓市民能夠實際的使用到」 市長鄭文燦表示。
桃園在「智慧治理」、「智慧生活」與「智慧產業」三大發展方向上,早已推行多項智慧城市計畫,不但機捷全線提供免費WiFi,市民卡發卡數超過140萬張並整合信用卡、社區門禁等31項功能,還將結合LinePay、Taiwan Pay等行動支付功能,市區也引進新型影像辨識及追蹤技術,提升辦案效率。此外,預計於明年6月前將全市路燈更換為智慧路燈,不僅節電、節費並可落實智慧治理,未來也可作為IoT、5G節點,全面提升市民應用體驗。
桃園市邁向智慧城市
此外,桃園市配合中央,展開執行「自駕車虛擬場域平台整合測試計畫」、「智慧路口整合應用服務計畫」及「電動輔具全時照護服務躍昇計畫」等10項智慧計畫,邁向國際典範城市。
由於桃園位於亞太城市網絡的核心位置,飛往亞太主要城市平均約2.55個小時,有潛力成為亞太地區的經貿樞紐,桃園市府近來也積極推動「桃園航空城計畫」。這是至今最大的國家建設計畫,總投資金額預計超過5000億元,將透過連結機場與周邊建設來發展桃園的產業。
按照市長鄭文燦規劃,桃園航空城運用智慧城市的軟硬體,可以成立綠建築、智慧宅等示範區,也可以成為生態物流示範區,例如,補助大量購買電動機車、首創柴油車輛保檢合一,減少柴油車空汙排放等。青埔,就可以是智慧城市示範區,未來也可利用5G科技,加強與旅客互動應用並提升機場管理效率。
航空城計劃在鄭文燦接手後,採行全區聽證,讓兩萬名地主、居民充分表達意見,並且完成整合。2018年3月,內政部都委會終於通過桃園航空城都市計畫,成為開發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已完成地上物查估作業並將區段徵收計畫書送往內政部審議,如果民航局能在今年底前完成第三跑道環評,明年4月就可以進行區段徵收核定。
桃園航空城明年進入實質開發
到時候,桃園航空城將進入實質開發階段,第一期工程將近有600公頃,機場北側將可以擴大約110公頃自由貿易港區。市府會秉持居住正義及拆遷補償合理化、極大化和財務可行等原則,安置近萬名拆遷戶。
事實上,桃園航空城計畫還有另一個意義:「機場經濟學」。鄭文燦曾經訪查美、日的世界級機場,發現一股「機場經濟學」正在席捲世界,機場的定位不再是國家的公共硬體建設,機場要把旅客停留的每一分鐘,變成可能的商機和經濟價值。也就是說,機場除了航運角色,還能夠擴散發展為機場城市(Airport City)及航空城(Aerotropolis)等功能,機場開始結合交通、物流、高科技、會展、觀光、居住等服務模式,吸引旅客延伸利用。
鄭文燦表示,從桃園市的產業實力來看,總值近2.6兆元,排名全台灣第一,類型涵蓋電子、半導體、電腦3C、手機、顯示器、LED、塑化、精密機械、化工、汽車零件組、食品、紡織等產業,足以擔任「機場經濟學」的後盾。
他認為,全球目前有超過七成的機場,為了成為區域客貨運樞紐,不是計畫,就是正在擴建,他的「機場經濟學」就是要擴大桃園機場功能,在周邊發展航太、會展、雲端運算、國際物流、生科、智慧車輛及綠能等產業。
桃園市府也會協助物流業導入物聯網、5G、大數據技術,並且結合綠能科技,物流中心則結合電子商務、智慧自駕搬運車及倉儲設備,配合未來機場旁邊的桃園會展中心。
由於明年航空城將邁入實質開發,市府將在11/18-20舉辦「機場經濟學,智慧航空城」航空城論壇暨ICF聯合工作坊,邀請ICF以及日、韓、新加坡的都市規劃、工業設計、經濟發展策略等專家來台交流。
【機場經濟學 智慧航空城】2019桃園航空城論壇暨ICF聯合工作坊 時間:2019/11/20(三)09:30-17:00 地點:台北諾富特華航機場桃園飯店點此報名及看更多活動資訊→http://bit.ly/33nKf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