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台大首創台灣後E課程 「E勢泮」完善EMBA最後一哩

讀完EMBA,為何還要「返校」?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9-11-01

瀏覽數 61,550+

台大管院產學發展辦公室推出台灣第一個「後E課程」:E勢泮。
台大管院產學發展辦公室推出台灣第一個「後E課程」:E勢泮。

本文出自 2019 / 11月號雜誌 雙面台灣

EMBA向來是高階經理人進修的最終站,但學成後卻仍深感學用落差,台大首創後EMBA課程「E勢泮」,讓校友們返校充電、補足更強的實務。

「老師,請問還有什麼課可以讓我回來上?」

台大管理學院產學發展辦公室副院長謝明慧,經常被從台大EMBA畢業的校友這樣問。

向來,EMBA是台灣企業家與高階企業經理人進修的最終站。只是,為何明明畢業了,校友仍頻頻回頭想上課?關鍵在於,連EMBA也有「學用落差」!

「現下EMBA的課程架構依然偏『學理』,學校雖幫學生注入滿滿的內功,學生回到職場,卻還是不清楚如何運用招式,」謝明慧表示,台大管院教授們觀察到EMBA校友的共同心聲後,經過一段時間醞釀,決定為台大與全台EMBA畢業生,開辦台灣第一個「後E課程」,並命名為「E勢泮」。(E勢泮專班網站

課程以一年為期,非正式學位。取名這3個字,也個個有含義。「E」代表Executive。「勢」代表「外力」(Forces)和「趨勢」(Trends),希望學生不只能察覺貼身事物,更能宏觀看大趨勢。至於「泮」則是取古代的學校或學宮之義。

「相對於EMBA提供管理的基本功,E勢泮希望補強高階管理實務與理論的最後一哩路,」謝明慧說。

台大首創台灣後E課程 「E勢泮」完善EMBA最後一哩_img_1圖/台大管理學院產學發展辦公室副院長謝明慧;謝明慧提供。

特色1〉聚焦創新、轉型、接班議題

其實EMBA是正規學制,授與碩士學位,在教育部規定下,必須延續大學一貫的「科別」架構。以台大EMBA為例,就依循管理學重點領域——「會計」「金融」「行銷」「創新」「策略」「領導」等,設計了13門核心必修與1門分組必修,再搭配4門選修課,總計36學分。

但當今管理議題早已超脫原先的界定,而是跨域思惟,問題也已不再屬於單一科別,而是多方因素交錯。所以E勢泮課程設計,將採用「議題導向」思考,針對企業家和高階經理人目前最常在企業中遭遇的困擾出發,培養學生能力。

台大管院產學發展辦公室根據校友反饋,找出目前經理人最困擾的三大議題為「轉型升級」「創新創業」與「傳承接班」,做為「E勢泮」課程規劃的三大切點。

以「轉型升級」為例,學生得先思索自身所處企業面對的局勢,而自己又被賦予什麼改革使命?如此才能對接轉型目標,並理出最需補強的技能。

例如,如果轉型升級的目標是「消費升級」,那學生需要的新能力可能就包含「AI與物聯網科技應用」「跨文化體驗」「IP經營」「個資法與隱私」等,而管院老師就以此為視角,協助學生選擇適合的課程,同時也接外部資源,例如教練團、研究群等。

特色2〉串連微觀管理與宏觀視野

確認問題後,該怎麼分析與定義,就需要能精準掌握大環境「勢」的觀察眼力,以宏觀思維看國際局勢及區域變化,例如國際金融發展、地緣政治局勢、跨文化調適等議題。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謝明慧指出,台灣企業家和高階管理人過去最厲害的就是「企業內部的管理」,有辦法「擰出每一滴水」,非常懂得賺「管理財」,讓台灣成為全球代工重鎮。但隨著產業起落與環境變動,這套模式也遭遇瓶頸。

對比之下,大陸企業主們大多擅長宏觀思惟、抓住趨勢,抓住「機會財」順勢而上做大自己。

「未來的商業競爭,必需要能兼具宏觀與微觀,才有辦法搭上順風,又能穩健經營,持續成長,」謝明慧說。

為了培養兼具宏觀與微觀的能力,E勢泮規劃由一位學術研究優異的院內年輕學者,搭配一位嫻熟產業實務的資深教授,例如專精轉型升級議題的湯明哲教授、嫻熟創新創業的郭瑞祥教授、與嫻熟接班傳承議題的李吉仁教授,共同授課。由資深教授擔任橋梁,輸出包括動態定價、腦神經科學研究、區塊鍊、風險投資等「前瞻研究」結果,提供學員「看勢辨形」機會,同時也輸入產業關心的課題,作為學術研究議題。

特色3〉西方管理理論引進東方思惟

E勢泮課程的另一大特點,則是納入許多非管理學領域的哲學、心理學、體適能等「身心靈」課程。

EMBA起源自美國,各種管理理論,也多是西方思惟,但近年新興市場興起,很多學生和管院老師反映:「那些理論,華人市場都不太能用!」

其實愈來愈多研究指出,作為一個領導人,需要全面的才能與修為,必需先有屬於自己的價值思惟,而且是符合在地的社會文化價值,才能有效帶領眾人。「亦即,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心態,知識和技術才能發揮作用,」謝明慧說。

其中健康的心靈與身體,都是關鍵。因此E勢泮會帶領學生運動、藝術欣賞、心理講座等。

一直以來台大EMBA就有一堂大受歡迎的「體適能與個人健康管理」選修課,在後E課程,除了繼續藉助台大醫院和台大體育室的協助,鍛鍊學生的體魄外,更會融入東方哲學、歷史脈絡、人文藝術等相關課程。

特色4〉開「外掛」打造後E生態圈

每個企業家和高階主管在不同階段需要的協助不盡相同,「把後E當成入口,外掛策略伙伴的概念,就非常重要,」謝明慧觀察到,有些學生需要的是持續吸取管理新知、提升視野或拓展人脈,也有些人需要的是客製化的診斷、諮商與輔導,E勢泮會依據學員的不同問題,導引適切的「外掛」資源。

例如,產學發展辦公室可以協助連結創創中心、產學聯盟、加速器網絡、育成網絡等創新創業人脈;或請來私董會、共學會;或舉辦專題演講。

E勢泮不只擁有台灣商管頂尖的研究群學者,更可以借將台大跨院所教授,構成一個集結學生、校友、學界、業界的「後E生態圈」。

謝明慧說,哈佛管理學院曾將領導力定義為「knowing(知識)、doing(技巧)與being(意願)的結合」,台灣EMBA課程因制度使然,太著重於knowing與doing,較少being,也因此相對弱化把三者合而為一的訓練。

E勢泮期許,帶領企業家及高階經理人跨越高階管理能力落差,有機會指認未來十年趨勢與方向,為自己、產業與台灣,找到新起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