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木然的臉上泛著空洞的表情,凝望著車水馬龍的雅加達大街。這些孩子不斷對著來往的車輛招手;運氣好的話,他們可以搭上豪華嶄新的進口轎車,體驗一下與他們近在咫尺、卻又相隔萬里的另一個階級。這些孩子坐在轎車內,總是不發一語,因為孩子知道,這些有錢、有車的大人物,並不想知道孩子生活的點點滴滴;大人只希望趕快通過管制區,就可以把孩子丟包在路邊。至於領了小費、被丟包後的孩子,則繼續在管制區外的路口徘徊,一臉茫然地等待下一位恩客;孩子們不知道自己會搭上的下一台車在哪裡,也不知道未來的人生方向在哪裡。
這就是過去20多年,雅加達每一個「便車童」(joki)日常生活的寫照。在談論這個印尼獨步全球的特殊行業前,要先從雅加達市政府當初一項莫名其妙的政策開始說起。
為了改善市中心日益壅塞的交通,雅加達市政府從1992年開始執行高乘載政策,將市中心最容易壅塞的幹道劃為管制區,並要求管制區內的每輛汽車裡,包含駕駛,必須乘坐三人以上,因此被外界稱為「三合一」方案。
沒有遵守三合一方案的汽車駕駛人,依法當然必須開罰、繳交交通罰款;不過,依據我過去在印尼居住多年、搭乘過無數次車輛的經驗,印尼實際上是沒有「罰單」這個東西的!因為對於違規的駕駛人,路邊的交通警察通常會直接跟你索賄;對於駕駛人來說,如果真的吃了罰單,依據印尼法令還要上法庭向法官說明,曠日費時;所以,像是違反高乘載管制這樣的小違規,通常員警攔下駕駛人,說明違規事項後,雙方會很快達成協議,銀貨兩訖、現金交易,員警滿臉笑容地恭送車主(或財神爺?)離開,車主也樂得輕鬆,不用為了這點小事出庭。
除了替員警增加新的收賄管道之外,三合一方案更衍生出另一項社會問題,那就是前述「便車童」的誕生。愈來愈多的中小學學童,跑到市中心的三合一管制區外圍,站在路邊,向只有一到兩名乘客的車輛招手。不符合高乘載管制的車輛,會停下來讓便車童上車,以便湊滿人數;等到駛出管制區、給了小費之後,便車童就可以下車,繼續在管制區另一端的路邊,等候下一位恩客的上門。一整天下來,這些孩童或青少年的收入也頗為可觀。久而久之,雅加達很多民村(kampung)裡的父母,開始要求子女蹺課或輟學,到街邊擔任便車童來貼補家計。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舊式的便車童,可以依照年齡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國小四到六年級,也就是不滿十二歲的兒童便車童;另一種則是十二到十五歲,處於國中適齡階段的少年便車童。兩種便車童各自衍生出相應的社會問題。兒童便車童由於依法必須在小學上課(印尼的國民義務教育到小學階段),家長們必須不斷想出很多光怪陸離的藉口,幫孩子請假,或是乾脆讓孩子輟學,長期下來也挺麻煩的!當然,年紀太小的便車童,獨自一人在外遊蕩,也會有人身安全上的疑慮;不過這並不是會讓孩子出門幹這行的父母,所主要考量的問題。誰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呢?
相較之下,少年便車童較能夠照顧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比較沒有蹺課與輟學的隱憂。然而,由於曾經發生過少年便車童上車之後,持械搶劫或性騷擾女性車主的案例,因此雅加達車主們也就愈來愈排斥招喚少年便車童,以免危及自身在車內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了迎合廣大車主顧客們的需求,久而久之,雅加達便車童市場又衍生出了新的產品,即「二合一」版本的便車童,也就是由一名女性擔任媽媽,抱著一名嬰兒的搭配,站在路邊向過往車輛招手,要求搭便車、賺小費。
為了因應「三合一」政策,所衍生出的「新興二合一」服務,不但不會出現騷擾女車主的情況,而且不論是抱著嬰兒的婦女或嬰兒本身,都很難搶劫車主(你看過嬰兒搶劫的嗎?還是有一邊餵奶、一邊搶劫的劫匪?)。況且一大一小兩人,一次就提供了兩個配額,讓車主直接跨過三合一的門檻,不用花費兩次的時間與力氣來找尋兩名便車童。因此,自從二合一便車童問世之後,便廣受雅加達車主的好評,也造成很多家庭主婦「拋家帶子」,上街賺外快。
然而,雅加達當地的幫派,原本就有從事出租嬰兒的營生,讓一些女性乞丐帶著租來的嬰兒上街乞討、博取同情以增加收入。母子二合一便車童問世後,很多來自市內貧民區或鄉下農村的單身婦女,也開始向犯罪集團租借嬰兒來擔任便車童;影響所及,不但讓印尼當地販賣人口、拐騙嬰兒的勾當,變得更加猖獗,幫派分子對便車童市場的掌控,也變得更為徹底且牢固。
最可悲的,則是雅加達官方對高乘載管制與便車童問題的處理態度。自從便車童問世後,雅加達交通警察就多了一項賺外快的管道,那就是將貌似載有便車童(包括:兒童版、少年版或母子合體版)的汽車攔下,向疑似便車童的乘客詢問駕駛的姓名,以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接著,再檢查駕駛駕照上的姓名。如果便車童答錯,或是答不出駕駛的名字,警察就威脅以偽造文書或妨礙公務等罪名送辦,藉機索賄。
簡言之,雅加達的三合一高乘載管制實施20多年以來,不但沒解決日益嚴重的塞車問題,反而衍生出學童輟學、販賣人口猖獗、警察更加貪汙、腐敗等新興社會問題。然而,雅加達市政府卻鮮少檢討這項政策,讓「三合一」這個社會亂源持續被推行二十多年。一直到2016年三月,挾著高人氣的雅加達市長鍾萬學才毅然決然地,下令中止這項為人詬病已久的苛政。
時至今日,漫步在雅加達的街邊,儘管交通依舊壅塞,卻已不復見當年沿街站滿便車童的奇景。或許,雅加達因此少了一項重要的觀光景點,讓沒能目睹當年盛況的各位深感可惜;然而,便車童的消失,卻也意味著更多的孩子能夠回到學校上課,更少的嬰兒會被人口販運集團所拐騙與販賣,仔細想想,豈不也是美事一樁?
本文節錄自:《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一書,何景榮著,先覺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