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經濟命脈」是不可動搖的國本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1-06-01

瀏覽數 17,950+

「經濟命脈」是不可動搖的國本
 

本文出自 2001 / 6月號雜誌 第180期遠見雜誌

(一)「品質保證」落空

我們這些長期關心台灣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的知識分子,多麼希望政黨輪替後的民進黨真是「綠色執政,品質保證」。令人失望的是,向來考第一名的陳總統,在一年執政之後,向兩千三百萬人民繳出了一張不及格的成績單。試列舉近日以來的一些報導:

(1)《中國時報》報系民調指出:陳總統及張院長的施政滿意度分別為四成六及三成八,對財經首長的評價則更低,僅三成。

(2)荷蘭銀行預估: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僅2.9%,不是官方的5%上下。

(3)美國商會於五月上旬在發表的「2001台灣白皮書」中率直指出:在台灣之外商對台灣政治穩定缺乏信心,對台灣經濟環境滿意度正逐年看壞中;同時也指出台灣金融體系有諸多弱點,但新政府對經濟問題持觀望態度,對外商的諮詢也在減少中。

(二)經濟是命脈

不及格的兩門主科是經濟與政治。新政府沒有立刻體會到:經濟事務處理不妥,會引起信心危機;政治權力不加約束,更會帶來多重惡果。

二十年前的6月1日,《天下》雜誌創刊。創刊的一個主要使命就是鼓吹台灣經濟優勢的重要。因此在「經濟是我們的命脈」的創刊詞中,我在第一段中就指出:「二十年來中華民國最令人驕傲的成就,就是透過了經濟的快速成長與財富的均衡累積,人的生活得以再改善,人的價值得以再肯定。沒有快速成長的經濟,就不可能來改善人的生活……。」

二十年後的今天,台灣更自由、更民主、更小康了;但最大的不幸是台灣在民主的潮流中更「政治化」了──一切以選票做考量,以個人得失做考量,以擊敗對手做考量,以意識形態做考量。因此,私利超越了公利,黨派利益超越了全民利益,短線政策操作超越了長期政策效果,其結果是失去了威權時代中的秩序與分寸;造成了今天多元社會中的混亂與不安。

民進黨的創黨大老以生命與牢災為老百姓爭取到更多的民主,老百姓在去年五月也以政權轉移做了回報;沒有想到的是,此刻還要持續以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率下降、治安不好、移民上海……來做為支付民進黨新手上路的學費。

(三)政治是石頭

專攻法律的陳總統與張院長,是當前主導台灣走向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應當嚴肅思考下面我提出的四點觀察:

(1)凡是以政治勢力,尤其以意識形態主控經濟決策,經濟勢必衰敗,例如冷戰時代的蘇聯,經濟開放前的中國大陸。

(2)凡是政治勢力與大財團商業利益掛鉤,經濟運作,尤其是金融體系一定在利益輸送下喪失其競爭性與公平性,如日本、泰國、韓國,以及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3)凡是政治人物活躍於商場,凡是商界「大老」活躍於政壇,必然反映出國家法律與道德已敗象畢露。政商勾結的結果,遲早會在黑金政治下斷送政黨及個人的政治生命。

(4)凡是小圈子內的、酬庸性的人事任命,一再出現於中央部會、國營事業、金融機構、財團法人、政府研究單位……在外行領導內行之下,決策遲早會出大毛病。

當前阻擋陳總統理性決策的最大障礙,是來自政治上意識形態的考量。大前研一講得率直而透徹:台灣內部不應再持續政治內耗;從經濟角度切入,台灣大三通的腳步要快;不再直接投資對岸,產業競爭力將逐漸消失;勿讓開放三通與否繼續成為政治辯論題目。

在可預見的將來,「大三通」與「戒急用忍」仍然還是政治上的難題,「政治」就變成了厚植台灣經濟優勢不折不扣的石頭。當經濟小龍處處碰到政治石頭時,小龍只能倉皇出走。

1998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印度的沈恩(A. Sen)教授在《Development As Freedom》一書中強調:在市場經濟運作過程中,政治勢力要遠離經濟領域。

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一再要說:「多一分經濟,少一分政治」;「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四)三大優先與三場考試

在就職週年電視談話中,陳總統指出:「進一步落實『台灣優先』『經濟優先』『投資優先』的三大優先政策。」

這真是一個有遠見的宣示;但我必須立刻補充:它正確的次序是:先有政治穩定,才有社會安定;有了這兩個安定,才能逐步追求投資優先與經濟優先;也只有達到了這兩個的優先,才會追求到「台灣優先」。

我們兩千三百萬人民不要失望,四年任期等於四次考試。擅於考第一名的陳總統,要如何在剩下的三次中反敗為勝?

最重要的是把兩門主科經濟與政治修好。「經濟」要相信專業判斷;「政策」要轉換方向。

陳總統要善用其政治智慧及政治力量來推動一個安定的、進步的投資環境與生活環境。

務實的陳總統不應當再是台獨意識形態的堅持者。一年的堅持已經可以向他的選民有了交代。其他60%沒有投他一票的選民,正急切等待陳總統以「全民利益」替代「意識形態」,進一步讓「政治石頭」變成「政治推手」,那麼台灣的經濟與兩岸的交流就會再現雄風與出現生機。

新政府經過一年的折騰,現在終於體會到:「政治」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經濟命脈」則是國本,國本不僅不可動搖,且要全力深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