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鍍金6項成最大贏家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9-10-06

瀏覽數 42,650+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鍍金6項成最大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從今年3月24日起《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至今,它不僅對台灣社會造成了無限迴響,整體在海外的聲量和氣勢,更讓台劇口碑樹立了典範。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固定時段守在電視機前或電腦前,就為了等一齣劇帶給觀眾的觀念震撼,它所開啟對話的可能、包容不同聲音的堅持,成就無數感動。

在日前公布入圍名單時,備受矚目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入圍上成了最大贏家,以多達14項入圍,延續影集上映時的熱度,這部探討人性、挖掘人心底層黑暗和光明的戲劇創下台灣許多紀錄,豐富的入圍名單更是令人期待。

最終,在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戲劇節目、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燈光、最佳美術設計與最佳節目創新等獎項中,抱回了其中6個大獎。

分別是最佳戲劇節目獎、最佳戲劇節目導演林君陽、最佳女主角賈靜雯、最佳男配角溫昇豪、最佳女配角曾沛慈與最佳戲劇節目編劇呂蒔媛。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鍍金6項成最大贏家_img_1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從非常多的社會面相在探討人們不願面對的現實,從媒體亂象、死刑犯辯護、加害者家屬、被害者家屬、鄉民輿論、精神病患苦衷等著墨──很多是你每天面對,卻不知道是問題的問題,還有那些你逃避、抗拒,卻從來沒有設身處地思考,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正義……

這部作品為什麼實至名歸?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鍍金6項成最大贏家_img_2

從開播至今,《我們與惡的距離》一直在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保持著9.3分(滿分10分)的超高評價,高於《一把青》的8.9分、《通靈少女》的7.2分、《花甲男孩轉大人》的7.1分,以及《麻醉風暴2》的4.9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甚至有專家評價為「史詩巨作,必須觀看!從不同視角反映社會,非常引人注目。」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有別於傳統偶像劇,許多可能都還存有偶像的包袱、單純消遣時間的肥皂劇樣貌,《我們與惡的距離》跳脫這項包袱,以一種最能夠讓觀眾有所體悟、吸收、學習、成長的方式領會──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也許你曾經有個標準答案,但在劇中醍醐灌頂的醒悟下,真相未必如此黑白分明。

製作人林昱伶分享,站在製作方的角度,她從來沒有冀望《我們與惡的距離》帶給大家一個真正的「解答」;而是拋出「問題」,讓一些你我可能從來沒有正視過的盲目,有著一點化解誤會的方式,「我會希望這是一段不同立場的人們,相互理解的過程,即使出發點不同,也應該要一起對話,對不明白的事情抱持開放角度。社會上有很多辛苦的人,需要的是多一點理解和關心。」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鍍金6項成最大贏家_img_3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在無意間,做出了讓別人一輩子難以走出的「小惡」,很可能只是你的開玩笑、或是自以為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從學生時期的霸凌到出社會後的排擠,這些悲劇或多或少不斷在發生。

殺人犯真的絕對該死,但在他死之前,我們是否能找出原因是什麼?精神病患者對面的無盡痛苦,你可曾相處過或感受過?面對失去至親的衝擊,該如何走出傷痛?加害者家屬的迷惘,是不是不可能會有個答案?

《我們與惡的距離》反思民主法治和媒體素質的嚴重倒退,網路霸凌和無形輿論壓力才是把最可怕的雙面刃……

延伸閱讀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