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陸網路產業遭逢沙塵暴

蕭維文
user

蕭維文

2001-06-01

瀏覽數 16,800+

大陸網路產業遭逢沙塵暴
 

本文出自 2001 / 6月號雜誌 第180期遠見雜誌

三月下旬的北京,漫天狂沙,來自北方的沙塵暴席捲北京,灰灰茫茫一片,能見度奇低,路人行車止步。

一年前還紅紅火火的大陸網路產業,如今正陷在產業的沙塵暴中,前途茫然,產業前景能見度低。而在前景模糊的沙塵暴中,大陸網路產業趨勢出現了兩個「B2B」。

一切回歸基本面

一個B2B是「Back To Basic」。過去各據一方的網路產業龍頭,也不得不低調地尋求合併之路;過去只會燒錢的公司,也開始在意各種過去被視為蠅頭小利的賺錢機會。「一切都走向B2B(Back To Basic),」新浪網執行副總經理周錨用「回歸基本面」來形容大陸目前的網路產業。

中華網、新浪網、搜狐、網易中國四大入口網站,在美國那斯達克的好光景不過曇花一現,便從雲端跌到谷底。除了早就在北京地鐵、各重要路口上的燈箱廣告,還在緬懷著昔日的風光外,四大入口網站都開始回歸基本面。

新浪網北京總部坐落在中關村周邊的萬泉莊,是一家小學閒置的舊樓,連計程車都繞了半天才找著。這與新浪網中國第一門戶網站的地位,很難聯想在一起。與北京市中心的最新辦公大樓相較,新浪網用不到五分之一的租金向萬泉小學租用了這些閒置樓層。周錨說,「新浪一向都是在做實事,一直都是在基本面上。」

周錨最近才被新浪網總裁王志東延攬到新浪網來。曾經是美商DEC駐中國的總經理,並且曾自行創業,從事IT信息產業長達二十多年,以中年之姿轉戰網路產業。他說,「我是在網路最不景氣時落網。」周錨在網路產業的絕望中看到了希望;王志東則看重周錨實業及創業的經驗。

周錨說,這個行業太新、人也太新,在狂熱的年代中被過分樂觀地期待,又與傳統產業的經營模式脫節。經營團隊都被吹捧、慣壞了。

周錨上任後,一切回歸基本面,過去強調「內容是王」,現在則是「盈利是王」。他特別加強業務部門的比重,並且要求業務人員一律穿著西裝為正式服裝,以示對客戶的尊重。

他並且打破「網路免費」的迷思。與北京紫銘文化公司合作,共建新浪紫銘留學欄目,跨入留學仲介領域。這也是新浪網今年推出的第一個收費項目。雖然推出的第一個星期,只有八個網友登記付費,但對新浪網而言,卻是新的一步。

網路合縱連橫時代來臨

四大入口網站購併的傳聞甚囂塵上。

中華網與新浪網的親密接觸,最為人津津樂道;網易與聯想集團旗下的FM365的合併也已經箭在弦上。網易並且不排除由國外知名的網路公司購併,包括雅虎、美國線上、Lycos都被列為潛在的收購者。網易營運長陳素真並曾公開對媒體表示,「Nothing is impossible.」

《中國計算機報》副總編輯徐東英分析,「中國網路廣告規模並不足以養活四家入口網站。」珠穆朗瑪電子商務公司副總裁柴斐更明確地預言,「下半年將是中國網路公司合縱連橫的春秋戰國時代。」

盲目狂熱帶來經濟泡沫

更多的電子商務專業網站在這一波泡沫巨浪中滅頂,默默從市場中消失。就連中國網路開山鼻祖瀛海威也黯然退出中國十大熱門網站之列。

過去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市場以B2C為主流。從新浪網、搜狐、網易等入口網站進軍電子商務,搞起電子商城、網上拍賣開始,一批批專業電子商務網站就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其中電子商城代表有8848、時空網以及具有外資背景的實華開;拍賣網站的代表則有網獵、雅寶、易趣、焦點等。配合全球網路熱潮的延燒,這些網站成立,確實燃起了中國的網路熱。

盲目的狂熱,雖然為中國網路產業燒出一條血路,但盲目的燒錢速度,卻提早為中國網路業敲下警鐘。

廣告戰成為過去炒作的第一戰線,據業內估計,2000年廣告預算達到5千萬元人民幣網站多達十五家,而前一年中國網路企業實際的全部營收卻只有不到2億元人民幣。當地媒體形容這場生意是「賠錢賺吆喝」。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徐東英說,中國網路經濟泡沫膨脹與收縮,幾乎是在同一剎那間完成的,剛剛從那斯達克上市喜悅中走出來的企業家們,又不得不再度進入理性的思考。

在融資不易情況下,純入口網站成為這波網路嚴冬的最大受害者。不過「資本市場不景氣,並不意味網路產業也蕭條,」珠穆朗瑪電子商務公司首席執行官譚智樂觀地預期。

咖啡開山鼻祖實華開網路公司總裁曾強說,「廣告戰已經結束,現在是談如何賺錢的時候。」

根據中國賽迪資顧問公司的研究顯示,去年中國網路及電子商務市場,總體上仍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其中網路服務市場總規模達53億人民幣;B2C交易額為3.9億人民幣;B2B交易更達到767.7億人民幣。

B2B市場絕處逢生的新方向

B2B市場快速成長,傳統產業e化的需求大增,讓網路業者視為絕處逢生的新方向,「假如我們去年能減少對B2C的投資,而將資源集中在B2B的話,我想我們可以更好。」

珠穆朗瑪8848網路公司副總裁柴斐分析,中國概估有二千一百萬的網民,其中只有38%是固定上網的有效網民,而這其中又只有4.8%的有效網民曾經進行過網上交易,平均每人每次的消費只有20元人民幣。B2C的市場想像空間夠大,但實際的網上消費額度卻不足以養活一家網路公司。

由B2C轉向B2B成為大勢所趨。不僅實華開將重心鎖定B2B;曾經被視為中國亞馬遜的8848網站,去年底也有大動作。這家曾經是中國最大的B2C零售網站,零售商品一度高達二十多萬種,面對大環境的遽變,中國B2C第一品牌,也不得不轉型。

8848.net分拆成為兩家公司,原來做B2C的8848.net網站轉型改做B2B;而新創的my8848.net則經營原來的B2C業務。「老招牌經營新業務;新招牌經營老業務,」珠穆朗瑪電子商務公司首席執行官譚智說,我們並不是看壞B2C,而是我們更有能力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第一品牌。

珠穆朗瑪的8848鎖定全中國一千七百萬家企業的e化市場。除了提供網路交易平台外,主要的營收來源將是企業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服務。

自從公司改組後,8848不但沒有裁員,編制還持續擴充。譚智說,經過這一波市場調整,我們少了許多競爭對手,前景更為明朗。

但是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盈利,譚智封口了。

高的人氣指數並不意味著利潤攀高,反而意味著更高的營運成本。人氣指數極高的阿里巴巴北京公司總經理金建杭說,過去兩年來以免費號召群眾,教育網民的時代已經結束。

阿里巴巴從去年下半年起開始針對特定市場活動,對網民收費。這包括企業商品網上推廣、協助企業構造網站、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

被歸類為IT專業門戶的「硅谷動力」(E.NET),除了定位為IT專業信息的門戶外 ,最重要的獲利來源還是提供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以及交易平台的「硅谷商城」。B2B才是硅谷動力的未來。

網路業沙塵暴仍未散去

硅谷動力首席執行官盧建在加拿大從事創投八年。兩年前趁著網路熱潮返國創業。他形容一年前中國的網路狂熱,是他從事創投八年來所僅見,他說,「簡直是時速兩百公里的超速投資。」

去年年中盧建就感覺到市場調整的壓力。

盧建開始進行人事調整,市場推廣的宣傳人員成為首先開刀的對象,並且嚴厲地壓縮成本。他說,「成本下降一倍以上,效率反而提升了,現在是輕裝前進。」

從8848到硅谷動力到阿里巴巴,儘管都還在虧損當中,但有來自高盛、軟體銀行的創投資金的支撐,他們仍然得以在北京的高級地段撐住門面,進行下一階段的網路豪賭。

北京在經過三天沙塵暴的肆虐後,又恢復了正常,路上的人車明顯地增加了許多;但中國網路產業的沙塵暴仍然沒有散去,網路產業在中國的劇烈調整還沒有結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