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大學工學院以創辦人王永慶先生的「勤勞樸實」校訓為本,貫徹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理念,致力於產學研究、提升國際移動力、減少學用落差,並且透過許多實績,打破學生與家長對於公私立大學有別的迷思。
「我們是產業與研究並重的大學,特別落實於老師、學生、產出這三方面。」長庚大學工學院院長賴朝松指出,院內電機、電子、機械、化材、資訊這五個大學系所,以及奈米工程及設計碩士學位學程、光電所、生物醫學工程所等研究所,研究能量皆強,工院聘請教師首重實務經驗,在產學合作計畫的研究題目上貼近產業,訓練出的學生自然不會與產業脫鉤。
(圖說:長庚大學工學院院長賴朝松。)
以研究帶動教學 蓄積學生自信與實力
長庚與台塑集團、知名企業有很強的連結,學生在校不僅有很好的實習機會,畢業後的工作機會多、就業率高。「工學院的學生擁有很多產出的機會,親身參與從技術研究到產品開發的過程,非常辛苦、但卻很有成就感。」賴朝松院長充滿自信地分享,由於未上市的技術或產品,研究強度長、技術指標嚴格,讓長庚工學院不只能產出高端研究論文,更是技術驗證者與出海口。
談到長庚工學院強勢的研究能量,便不能不提工學院各系皆參與其中的「生醫工程研究中心」,其研究成果不僅名列全球百大,更是私立大學中唯一參與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的團隊。
生醫工程研究中心 以豐厚研究應用實績貢獻社會
半導體射月計畫由賴朝松院長(兼生醫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領軍,團隊包含電子系、光電所、電機系、化材系和生醫系教授,此外還有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團隊,共同針對帕金森氏症的病程,利用物理感測、化學感測、光電偵測、以及智慧電路設計等技術,提出「高通量生物與生理標誌於帕金森病程之智慧平台開發」計畫。無論是可偵測動作的物理性產品,或是針對檢體作進一步檢查的化學感測,達成快速篩檢與精準量測,對帕金森氏症病程輔助判斷提供準確依據。由於五系所師生皆投入其中,如此學術環境中培育出的長庚大學工學院研究生,其實作能力與研究視野不容小覷。
(圖說:長庚工學院是私立大學中唯一參與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的團隊。)
此外,長庚大學電機工程系劉浩澧教授與長庚醫院腦神經外科共同開發的「聚焦式超音波腦部藥物釋放系統開發」技術,亦榮獲科技部「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利用超音波能量精準釋放在腦部組織中之目標點上,使局部組織血管通透性增加,促進藥物釋放,對於腦腫瘤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一項又一項累績豐厚的實績,讓人看到長庚大學工學院以研究帶動教學的方針,一再成功帶領師生成就卓越,並對這個世界帶來貢獻!這也讓賴朝松院長確信:「選研究生的條件要動腦更要動手;而學子選擇長庚大學工學院的瞬間,即是擁有了理論、實作、未來發展的三項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