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開的7月,自106年起獲教育部補助1億1,500萬元經費挹注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以下簡稱高科大)在產業創新園區建構的「前瞻鐵道機電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正式啟用,這不僅是國內首座以鐵道機電為主的教育訓練場域,更揭開了我國邁向鐵道國產化的里程碑。
全國首座以鐵道機電為主的教育訓練場域
「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帶動經國內經濟發展,其中鐵道與綠能兩大領域和高科大現階段的產學發展有著密不可分關係,尤其前瞻經費約五成在鐵道建設。」高科大校長楊慶煜表示,在2012年高科大就與台灣高鐵簽訂合作備忘錄、合作設立鐵道設備實驗室,近五年高科大鐵道技術中心協助我國各類鐵道國產化設計及製造,包括高鐵、臺鐵、捷運系統等零組件,實裝運轉已達105件,隨著「深耕鐵道技術人才培育策略聯盟」和訓練基地的成立,可望協助政府解決鐵道建設即將面臨的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的問題,未來學校可望連結橋頭科學園區,交通部旗下的「國家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及高鐵、高捷總機廠,串成鐵道產業技術新聚落。
(圖說:鐵道國產化人才在地化,高科大設置全國第一座「前瞻鐵道機電技術人才培訓基地」。)
配合國家綠色能源政策 培育離岸風電產業菁英
「無獨有偶的,綠能建設離岸風電的發展,也觸及了高科大在船舶科技及水下工程產學研發的強項。」楊校長指出,我國目前正積極發展離岸風電,於2025年前將陸續釋出高薪之海事工程產業人才需求。為配合國家綠色能源政策及實務人才需求,高科大的海事學院近期已獲得教育部「海事職場實習場域建置計畫」及「離岸風電產業海事工程菁英訓練基地」兩個大型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補助,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離岸風電訓練基地及完整海事教學中心建置;另8月也新成立「海事風電工程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同時開設離岸風電學分學程,提供校內外學生進行離岸風電職場就業能力培育。
在產學研合作上,高科大也攜手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簡稱CIP)與銓日儀企業合作,並由中信造船特別打造首艘國產鑽探船-奧黛麗絲號(Polaris Australis),投入海底鑽探研究展現產學研發能量。
(圖說:高科大推動離岸風電有成 團隊獲國際風能組織GWO肯定。)
商業專業為底蘊、資料科學為工具的新世代智慧商務人才
科技發展快速,AI幾乎導入各領域應用,楊校長表示,高科大從2018年2月完成三校整併,目前擁有5大校區、10大學院,在教學、產學研合作及鼓勵創新創業等方面各有特色,一年多來落實「1+1+1>3」的效應,透過跨域整合,產學合作案成果亮眼,不只是前瞻鐵道機電技術人才和離岸風電人才的培訓,都緊扣國家政策產業的發展,原本管理學院涵蓋的會計資訊、金融資訊、財稅、資管、觀光等學系,也因應AI在商管的應用,轉型成立新的「商業智慧學院」,並與台灣微軟共同啟動了合作計畫,從2019年8月開始,在校園內開設四門微軟專業認證學程,讓學生們透過專業培訓,進一步學習大數據分析、資料科學所需的技能,未來成為國內AI領域的尖兵。
(圖說:台灣微軟攜手高科大培育具備國際認證的卓越管理與智慧商業管理人才。)
社會影響全國技職之冠 企業最愛技職南霸天
「過去各校底蘊深厚,各有所長,跨域整合符合現階段產業的需求。」楊校長表示,承繼原三校優良傳統,以及20多萬校友在各行各業之優異表現,朝向國際化典範大學邁進。在今年《遠見》雜誌依六大面向進行大學評比,其中「社會影響」調查,高科大僅次於台大、清大與成大,為全國大學第四名,整體表現全國第十二名。在《Cheers》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1111人力銀行「企業最愛大學整體排行」,高科大都拿下全國技職第三名、南部第一。未來高科大將持續深耕地方,除了成為高雄的智庫外,更要肩負起產業發展的引擎,配合政府政策成為南向發展的最佳基地。
(圖說: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校長楊慶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