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要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給他們一劑「危險的預防針」

還給孩子自由體驗的勇氣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8-06

瀏覽數 16,9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xhere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xhere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孩子在嘗試錯誤的期間,所累積失敗和成功的體驗,會逐漸讓他學得正確的行動。這種經過體驗學習的方法,可說是最原始的學習方式,雖然乍看之下效果緩慢,但其優點是貼近現實,孩子可以確實學習,家長也能藉機成長。所以,請不要剝奪孩子透過體驗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做事(行動)的結果,只有孩子本身承受時,便是「孩子的課題」。這時,孩子行動的結果,依照自然法則會回歸到孩子本身,這稱為「自然結果」。

例如:「淋雨身體變冷,或許會感冒」、「電動遊戲玩太久,對眼睛造成負擔,眼睛會痛」之類,家長經常比孩子提早預測到「不好的」結果,為了不讓孩子吃苦,因而出面干預「孩子的課題」。可是「好」和「不好」,必須孩子親身體驗,並依據這個體驗自己思考,嘗試錯誤後,才能學會自我管理。

為了讓孩子從結果學習成長,放手使其嘗試,亦需勇氣。家長給予勇氣讓孩子自己處理的結果,假如成功,孩子將會因此獲得極大的自信。

讓我們來看看小堇的案例吧。

不要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給他們一劑「危險的預防針」_img_1插畫/本田亮繪。(遠流出版提供)

父母在事前禁止孩子「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孩子會因恐懼失敗,而變得膽小;或是產生反抗心,故意跟父母說的話作對。

小堇從自然結果,學習到「鞋子太大的話,跑步時會脫落,不能跟大家一起玩遊戲。我還是等大一點再穿好了!」於是自己決定選擇「現在不穿」。

因為阿楓的回應,小堇從自然結果中學習,也感受到「我有(自己思考、自己決定)的能力」、「(跟以往不同、由我決定)媽媽是我的夥伴」。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放任孩子的情況下,當然有時結果會「不佳」,不過孩子能從結果學習到許多事情。即使家長認為「有點危險」,還是多少讓孩子自由的體驗吧。這麼做,算是打了「危險的預防針」,獲得避免更大危險的智慧。

不要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給他們一劑「危險的預防針」_img_2本文節錄自:《3歲起,阿德勒式勇氣育兒》一書,清野雅子、岡山惠實著,張玲玲譯,遠流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