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世界最大的紅茶生產國
大吉嶺(Darjeeling)
原為藏語,意思是雷聲轟隆作響的高地,位在西孟加拉邦北部海拔2300公尺的高山地區,雲霧濕氣和溫暖陽光反覆交替的氣侯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因低溫生長較慢,能種出高雅香氣且風味濃厚的茶葉,有茶中香檳的美名。大吉嶺紅茶採傳統製茶法,以揉捻機揉捻茶葉後發酵,保留香味。大吉嶺各產季特性分明,分為首摘茶(First Flush)、次摘茶(Second Flush)、雨季茶和秋茶。
(圖片提供:幸福文化出版,取自StockArch)
首摘茶帶有麝香葡萄香氣與花香,清爽的澀味,發酵度低,茶色呈淺橘色,葉大片而完整,產量少價格高昂。次摘茶圓潤豐富、纖細雅緻,湯色美麗,類似成熟果實般的馥郁芬芳,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紅茶香,茶色呈透明的橘紅色澤。唐寧只使用首摘茶和次摘茶兩種茶款,調茶師不斷的嘗試調和,讓這兩款茶呈現更完美的風味與餘韻。
若紅茶標榜單一茶園的單一品種茶葉,稱為「古典珍欉茶」(Vintage)或「單一莊園茶」(Single Estate),屬於價格不菲的好茶,大吉嶺目前生產最多的就是古典珍欉茶。
阿薩姆(Assam)
位於印度東北部的平原,茶園平坦廣闊,夾帶濕氣的季風受到喜馬拉雅山脈阻擋而沉降,形成大量降雨,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豐沛,河面蒸發的水蒸氣使茶葉保持濕潤,造就阿薩姆茶獨特的澀味。
首摘茶茶香中帶有淡淡的麥芽香氣,茶色呈高透明度的橘紅色。次摘茶有著溫和的甜味和鮮明的口感,茶色呈橘紅色且帶有金色光圈。阿薩姆的香氣較弱,特別適合用來調茶及製作奶茶。
尼爾吉利(Nilgiri)
位於印度南端的高原,茶園廣闊、白天常起霧、氣溫偏低,7至8月是茗品季節,微帶甜蜜水果香,味道略顯輕盈淡雅是其特性,也適合調茶,加入水果、香草等。主要以CTC製茶法大量產茶。
適合調茶的CTC製茶法:所謂的「CTC製茶法」,指的是Crush 碾碎、Tear 撕裂、Curl 捲曲,採用機器大量生產茶葉的方式,製作出外形呈圓形小顆粒狀的茶葉。這類形態的茶葉很適合調茶或是煮製奶茶。
斯里蘭卡——
各產地獨具特色的錫蘭紅茶汀普拉(Dimbula)
位於斯里蘭卡中央山脈,海拔高度1200至1600公尺的高山茶園。季節吹拂的1、2月是汀普拉的茗品季節,此時的茶有玫瑰花香和鮮明的澀味,其他時間也能產出品質穩定的茶葉,但味道較平淡,常用做調茶。
(圖片提供:幸福文化出版,取自Max Pixel)
烏巴(Uva)
位於面向孟加拉灣,海拔1400至1700公尺的山區。茗品季節為7至8月,該季降雨量少,生葉收穫量少,但品質相對提升,味道具有鮮明刺激的澀味,甜蜜的果香中又帶有薄荷的清爽香氣,湯色呈現美麗的橘紅色。
努沃勒埃利耶(Nuwara Eliya)
指城市之光,位於斯里蘭卡中南部,海拔高度1800公尺的高原,氣侯涼爽宜人,過去是英國人的度假勝地,因為日夜溫差大,造成茶葉中形成澀味的單寧酸增加,成為有強烈個性的茶葉,柑橘香氣中帶有淡淡的清新草香,湯色是淺橘色。
中國——迷倒英國人的東方神祕香氣
祁門(Keemun)
產自中國東部安徽省黃山附近,氣候溫暖,雨季長達200天,山區日夜溫差大,有著蜂蜜與蘭花的香氣,兼具鮮明清爽的澀味與甜味。為使香氣完整保留,採傳統製茶法製作,保留全葉形茶葉,又稱作「工夫茶」。特級祁門紅茶帶有淡淡的甜味和溫和的澀感,金毫含量多,茶色呈濃郁的紅色。高級祁門紅茶則帶淡淡的煙燻香的甜蜜發酵香氣,它與大吉嶺、烏巴紅茶並列為世界三大紅茶。
正山小種(Lapsang Souchong)
一款具有龍眼香氣的茶。因為種植正山小種的桐木村位於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山區,產地氣溫低,因此揉捻好的生葉發酵時會燃燒松木,以提高溫度,促使茶葉發酵,更增添了煙燻松木的香氣。茶湯味道有濃郁的煙燻香氣,餘韻帶有甜味,加入牛奶可使香氣變柔和。
雲南(Yunnan)
雲南紅茶又稱滇紅,產區位在海拔1000至2000公尺的山區,日夜溫差大、經常起霧,穩定的全年平均氣溫,非常適合種植紅茶,所以品質出色,茶澀味淡雅,甜味鮮明,帶有類似蜂蜜及烤地瓜般的甜蜜香氣,風味十足,湯色呈淺橘色。
台灣——世界知名且深邃優雅的手工茶
烏龍茶
半球型包種茶,屬於青茶的一種,是經過部分發酵的茶。好的烏龍茶得「綠葉鑲紅邊」,既有綠茶的鮮香濃郁,又有紅茶的甜醇,以南投鹿谷地區所產的凍頂烏龍茶起源為最早。
圖/烏龍茶。(圖片來源:pixabay)
在清朝時的台茶,都屬於重發酵茶。在日治時期,日本人請來福建製茶師傅,在台灣改良製程和口味,現今的烏龍茶都屬於輕發酵或半發酵,在發酵過程中,進行炒菁,以停止發酵過程,之後又經過揉、搖等手法,使茶葉呈現捲曲狀。
台灣本島面積不大,但卻廣納了各種地形。北部多丘陵,像是坪林、龍潭,竹苗等地;中部多高山,如南投,嘉義,以及東部的鹿野等,加上氣候適宜,各地都盛產不同品種或做法的烏龍茶,茶農每一年都舉辦比賽,評選好茶。
在台灣茶中,凍頂烏龍茶算是很有特色的一款,它是中海拔生長的品種,屬中發酵、重焙火的茶品,茶呈金黃偏琥珀色且澄清明亮,熟香、果香或花香撲鼻,滋味圓滑甘潤,經久耐泡。
還有台灣特有、具有天然蜜香味的「東方美人茶」,大多產於新竹、峨嵋等地,因小綠葉蟬的叮咬,產生天然的蜜香,製茶後的茶葉白毫肥大,茶葉呈白、綠、黃、紅、褐五色相間,又稱五色茶,鮮豔如花朵。茶色為琥珀色、紅潤香醇。因為品質穩定良好,台灣的烏龍茶在英國也有相對知名度,由於產量少,只有在倫敦Strand shop裡才有銷售高山烏龍茶。
日月潭紅茶
日本人早在1925年就引進阿薩姆種茶樹,在日月潭成功培育並設立紅茶工廠,只是,因為當時的高山烏龍茶更有名氣,紅茶被忽視而沒落。1999年的921地震後,許多茶園受到震災而毀損,茶農接受茶葉改良廠的輔導,以生產高級紅茶為目的,轉種改良過的雜交茶種—台茶18號,正式命名為「紅玉」,有著類似肉桂香氣與淡淡薄荷香,還曾被日本紅茶專家譽為「台灣香」。茶農以傳統方式採摘台茶18號的一心二葉並製茶,大多製成全葉形茶葉,外觀呈黑中帶有光澤,茶飲清新而有韻味。
另一款台茶8 號,帶有乾燥水果香及甜味,外觀是黑色帶有潤澤度,茶飲甜味鮮明具水果香,適合用來調茶。
印尼——味道純淨順口
主要生長在爪哇島(Java)西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原地區,因氣候和地形與斯里蘭卡相似,生產出的茶葉品質也與錫蘭茶相似。平穩的澀味與香氣,沒有強烈個性,茶色具清透感,呈清亮的橘紅色,適合製作調茶。爪哇島過去是僅次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大規模茶園,歷經二次大戰和獨立戰爭,茶園荒廢,直到近年來,經由大規模國營茶園經營,以及雅加達拍賣會的助瀾,又將生產的紅茶出口到世界各地。
肯亞——非洲紅茶的代表
20 世紀初才開始種茶,茶園多興建在1500至2700公尺的高山地區,乾雨季分明,一整年都是可以採收生產的理想氣候,品茗季節在1至2月和7至9月,1960年後全面進入機械製茶,有豐富的勞動人口可以大量生產。肯亞紅茶沒有特殊個性,甜味中帶有淡淡清新味,適合製作調茶,雖澀味較淡,但茶色深濃,製作奶茶可以呈現美麗的奶油棕色。
日本——別具一格的風土特色
日本以綠茶為大宗,依照製作方法細分為煎茶,玉露、抹茶、焙茶、玄米茶、番茶、莖茶、粉茶等。煎茶採用的殺菁方法是蒸菁,通過蒸汽來殺青綠茶,製作過程中保留茶葉裡較多的葉綠素、蛋白質…等,含有較高濃度的咖啡因、兒茶素和維生素C。煎茶茶乾的顏色會比較深,因此泡出來的茶葉顏色更綠,帶有清爽的香氣以及甘味苦味的完美平衡。
圖/京都和束町茶園,日本知名產茶地。(圖片來源:pakutaso)
以日本總產茶面積來說,煎茶的產茶面積第一名的是在靜岡縣,有40%,第2 名的鹿兒島縣佔了20%,第3名為三重縣。靜岡縣氣候溫暖且日照時間較長,適合茶葉栽培,當地有著冷熱溫度差異大的山間地區與丘陵地,以及南側的平原地區皆有栽培,造就各產地獨有的茶葉風格。在茶葉製法上,山間地區以普通蒸製煎茶為主,平地或台地則以深蒸煎茶為主。
紅茶的產製 不同品種的茶葉在製作過程中,會針對茶葉品質而調整製程,但一般而言,紅茶的產製仍都必需經過以下環節:1 採摘 影響茶葉品質的第一個關鍵步驟。最高品質的茶葉為以手工方式採摘茶樹的一個頂芽與兩片嫩葉。2 萎凋 將採摘下來的葉子,於室內均勻攤開靜置,讓茶葉的含水量慢慢減少、葉片軟化。3 揉捻 將茶葉放入揉捻機壓揉,讓茶葉的汁液流出沾附於芽葉表面,以利於沖泡時茶風味的釋出。同時將結構經破壞後的茶葉,進行扭轉和塑型。4 發酵 將揉捻好的茶葉堆置,讓茶本身的酵素與空氣接觸產生氧化作用,氧化後的葉片會從綠色逐漸轉變成紅銅/黑色。5 乾燥 利用溫度烘乾茶葉來停止氧化作用並降低含水量至3%以下,以保持茶葉品質與風味。
本文節錄自:《TWININGS唐寧茶生活美學的誕生》一書,TWININGS唐寧茶著,幸福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