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盛唐有一位特別的詩人,成功從底層翻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7-12

瀏覽數 28,200+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古人有句話說「詩窮而後工」,意思是詩人愈是命運坎坷、窮困不得志,愈是能寫出好詩。

這句話似乎很有道理,司馬遷就說:《詩經》裡的詩篇,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憂憤而寫出來的(「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而我們熟悉的唐代詩人們,身世也幾乎都是很坎坷的:王勃年少成名,但是後來犯了罪,甚至牽連老父親;王維二十歲考中進士科狀元,可是在安史之亂中卻被叛軍俘虜授官,後來差點因此喪命;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卻一直被人誣陷,多次被貶,最後被一個殘暴的官員殺害;杜甫從小心懷大志,想報效國家,但是一生顛沛流離,最後死在湖南的一條船上……但也不是沒有例外,盛唐就有這麼一位詩人,年輕的時候顛沛流離、無以為生,靠親友接濟過日子,後來卻時來運轉、飛黃騰達,不僅當上將軍,最後還被封侯。

這個人就是高適。高適的父親曾經在廣東韶州(今廣東韶關)當官,高適小時候就跟著父親生活。後來父親去世,高適就靠親友接濟為生。但是,他也有大志向,希望長大能建功立業。於是他廣泛遊歷,結交了很多朋友,李白、杜甫、王之渙、王昌齡都是他的至交。

高適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但是當時朝廷被權貴把持,他這樣出身低下的人是很難登上高位的。直到快五十歲的時候,他才因為參加一次臨時性的考試得中,被授予封丘縣縣尉這樣的小官。

唐代的縣尉經常做一些欺壓百姓、為虎作倀的事情,高適心裡覺得很難受,他說:讓我這樣高傲的人去跪拜迎接長官,這本就讓我心都碎了;現在上級又命令我去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這更讓我覺得悲哀(「拜迎長官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一氣之下,高適便辭官不做。

後來,他遊歷到長安,擔任大將哥舒翰的幕僚。安史之亂爆發後,哥舒翰率領官軍在潼關抵擋叛軍。當時叛軍來勢洶洶,哥舒翰主張固守關口,等敵人疲憊之後再出擊。但皇帝派來的監軍李大宜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他硬逼著哥舒翰全軍出擊。李大宜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哥舒翰沒有辦法,只得含淚率軍出擊,結果大敗,數萬官軍戰死,哥舒翰也成敵人的俘虜。

潼關失守,唐玄宗倉皇逃跑,高適抄小路追上唐玄宗,為哥舒翰鳴不平。玄宗覺得高適敢於直言,很欣賞他,就任命他為侍御史,後來又升為諫議大夫、將軍。當了大官的高適並沒有驕傲自大,對待朋友們還是像以前一樣好。

當時,李白跟從永王李璘,捲入皇子們爭位的鬥爭中。李璘被殺後,李白也被關進監獄,一度被判死刑。幸虧高適和名臣郭子儀一起傾力營救,李白才被撤銷死刑,改判流放。高適後來代理成都府尹(成都市市長)時,正好杜甫流落到成都,高適也給杜甫很多幫助,讓他們一家能夠在成都安居下來。

肅宗上元二年(公元七六一年)正月初七(又稱為人日)那天,高適寫詩寄杜甫說:「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當時杜甫未及作答。後來,杜甫離開四川,整理文稿時重讀高適的詩,那時高適已經去世。杜甫睹物思人,於是寫詩寄託哀思:「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其中對故人的思念,感人肺腑。自此,高適、杜甫人日唱和的故事便成了佳話。至今,每年人日這一天,成都杜甫草堂都要舉行活動,紀念這兩位詩人的友誼。

高適為人俠氣,喜歡交朋友,在他眼裡,真可謂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他流傳至今最有名的一首詩,也是寫給朋友的: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董大是當時著名的樂師,但其生平已經不可考。這首詩的格調與前面講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似,王勃高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高適則是滿懷豪情地勉勵朋友:「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後人評價,這句詩比王勃的詩更有豪傑氣概。也許,這是與詩人自身的性格和經歷密不可分的。這話與其說是對朋友的安慰,不如說是詩人內心的寫照:有才華的人,不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唐詩小帖

永王是怎麼回事?李白為何會被捲入其中呢?

唐玄宗逃出長安時,曾命太子李亨斷後。結果不久,李亨就在甘肅靈武即位,這就是唐肅宗,並尊稱玄宗為太上皇。李亨的擅自即位激起諸王不滿,永王李璘在江陵起兵,打算自立。當時李白正在廬山隱居,李璘想將這位譽滿天下的名士羅致旗下,以壯聲威,便派心腹謀士韋子春三次上山,以平定安史之亂、復興大業的名義,聘請李白參加他的幕府。李白應聘下廬山,入永王軍為幕僚。

當時高適正擔任江陵長史,他一眼便看出永王有對抗肅宗之意,於是藉口有病,偷偷離開江陵,投奔肅宗,詳細介紹了江東形勢,說明永王必敗之狀。肅宗任命高適為節度使,與來瑱、韋陟共同率兵平定永王之亂。

野心勃勃的李璘兵敗被殺,而曾被李璘奉為座上賓的李白也因「附逆」而下獄,命在旦夕。知道友人身處危難之後,高適極力營救,加上名臣郭子儀更是以身家性命為李白擔保,終於使「詩仙」免除一死,而被判流放夜郎。在李白流放的路上,高適和郭子儀還在為李白求情,最終使皇帝下詔赦免李白。此時李白正好走到白帝城,得知消息之後,興奮地寫下名作〈早發白帝城〉: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盛唐有一位特別的詩人,成功從底層翻身!_img_1本文節錄自:有故事的唐詩:經典名句是這樣來的》一書,夏昆著,日出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