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洪蘭
user

洪蘭

2001-03-01

瀏覽數 25,850+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本文出自 2001 / 3月號雜誌 第177期遠見雜誌

最近在神經科學的研究報告上,我們看到一個很有啟發性的現象——即先天的一絲差異卻會造成後天巨大的不同。

例如,當大腦最初在發展分化時,皮質上如果有一個區域比別的區域早一點成熟,這一丁點的優勢就使得它比較有能力去處理感覺管道(如視覺、聽覺)送進來的訊息。因為處理有了經驗,以後這類訊息就歸它處理,久了以後,自然而然就成了處理這類訊息的專家,這塊皮質就成了大腦專司這個功能的區域了,這是大腦區域功能化的由來。

這個開始時些微的優勢,竟能造成最後皮質功能上的截然不同。有人認為,有發展失常症的孩子是在大腦發育的初期,與正常人有一點點的不同,這些微的差異,造成了以後行為上的認知與落後。

他們說胎兒發展初期的偏離正常軌道,就好像從山坡上往河谷滾一個球,一旦偏離軌道之後,所經過的每一個十字路口都會造成這個孩子的路跟別人的路更不相同,所以當他最後到達終點時,很可能跟別人在外形上都不一樣了。

想不到在大腦的發展上,竟讓我看到了中國成語所謂的「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現象,誰說大腦不是一個縮小的大千世界?

前幾天報載,兩個小學時坐在一起、功課不相上下的同班同學,就因聯考時,相差一分,一個上榜繼續去念書,一個落榜離家去做學徒,四十年後,一個是旅美學人,回國講學,一個是裝潢師傳,耳朵因職業噪音而重聽了。這兩個人在發展開始時是很像的,但是這小小的一分造成了兩人一生的分水嶺,從此分道揚鑣,人生的境遇完全不同。

生物界更是充滿這些例子,我們跟泥土中線蟲的DNA有七五%相似,很多人不相信我們跟比針頭還要小的線蟲竟然會只有二五%的差異。假如你能了解開始時一點點差異可以造成截然不同結果的話,你就不會驚奇一腳可以踩死幾千百萬個的線蟲,竟然是我們的遠房表親了。我們跟黑猩猩只有百分之一的DNA不同,但是我們上了月球,他們還住在樹上。

在科學的競爭上,如果錯過了一個時機,對手之間的差異就會立刻拉大,因為「前進」會開創新的契機,新契機會帶來新的決策,新的決策會進入新的道路、新的境界。當別人都在前進時,原地踏步就是落後。

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們就在追趕外國,追了幾十年,好不容易在生物科技方面可能與世界各國並駕齊驅、一較長短,但預算的擱置,經費的刁難,可能使我們這個先機又失去了。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這個看似一點點的延緩,在科學上會造成巨大的差異。當別人都在飛奔時,我們可以坐等三個月再起步去追嗎?科學的成就是全民的驕傲,不可以用政治的恩怨來犧牲中華民族的光榮。(本文作者為國立陽明大學教授,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