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充氣龍頭王彬企業,稱霸各式高單價的獨木舟、船艇以及充氣產品,五年前憂心政經情勢,毅然從大陸撤廠,在3300公里外的雅加達郊區重建充氣王國,快閃貿易戰衝擊。
從印尼首都雅加達市中心驅車至東郊的普瓦卡達縣(Purwakarta),沿路走走停停,不時卡在擁擠車潮中。沿途風景從市中心高樓大廈,到低矮民房,再繞入鄉間小路,三小時後,終於抵達被綠油油農田環抱的王彬企業印尼總部。
創辦於1977年、1990年西進深圳的王彬企業,專門代工戶外充氣式遊憩設施,例如充氣獨木舟、各式船艇、滑水圈與登山保暖睡墊等,坐穩「全球充氣大王」的寶座,是典型在利基型產業中稱王的隱形冠軍。
「如果還留在中國,我一定中(槍)!」已到印尼耕耘五年的王彬企業二代、執行長王昇彬,指著一艘以鋁條為主結構的充氣獨木舟,大喊僥倖,因為目前鋁條由中國輸美,關稅已加至25%。
鄰近雅加達港 保稅廠通關快速
然而,五年前尚未爆發中美貿易戰,為何王彬就從大陸搬移3300公里,進駐印尼偏僻鄉間?「簡單來說,就是嗅到危機,」王昇彬表示,過去十幾年來,中國製造成本不斷攀升,最令人冒冷汗的,還在於氣氛變得緊繃。
2013年,王昇彬就跟著父親,到海外尋找新基地,最後相中印尼,除了「市場夠大」、享有人口紅利,更因為印尼是民主國家,相對有保障。
但當年前進印尼,王彬企業一開始並未打算撤離中國,剛好位於湖泊旁邊的深圳廠房因地方政策,規劃開發成湖景豪宅,於是順水推舟賣地。將整廠設備搬到印尼,規模還擴大了一倍,中國廠不過2.5甲地,印尼廠卻一次買足5甲地。
當初王昇彬陪著父親,從印尼泗水、三寶瓏、景里汶一路尋點,最後找到現在的生產基地,鄰近雅加達的港口,進出口方便。
占地3甲的印尼王彬廠房,入口小屋駐守著一位海關官員。原來這是個保稅廠,所有進口原材料的貨櫃,從雅加達港口拉來這裡清關,通關只要一到三天,效率多一倍。
為何王彬能在全球戶外充氣遊憩設備中稱王?高度客製化、一條龍生產與一站式購足,是三大成功祕方。
63年次的王昇彬表示,工廠分成三區,從皮料加工、網版印刷、針車與高周波熱融等製程,都能自己來。
創立42年來,從早期規格化的產品,諸如速食店的玩具贈品、國際酒商的酒瓶等充氣道具,進階到需要複合材質的充氣式折疊獨木舟,或是與潮牌跨界合作的時尚系列,王彬企業都能做。
例如近來一款與美國運動品牌合作研發的限量充氣小艇,每艘訂價499美元,一在網站上架,幾分鐘內4000艘就被搶購一空,網路二手拍賣更有翻倍行情。
申辦找當地代辦 打通人脈關節
不過,負責印尼區業務的KPMG會計師莊鈞維觀察,王昇彬最難得的,還在於印尼廠從申辦執照、建廠到投產,各階段都親自參與,一年半就搞定;反觀有人磨了三、四年,廠房還動不了工。
「當你總機不通、分機也不通時,就需要代辦,幫你直搗黃龍!」但,「就算找代辦,你也要能自己掌控進度!」
王昇彬笑說,一開始到印尼舉目無親,他找了兩位當地代辦跑公文,這兩個人彼此監督也互相競合,不給力的那一位最後被換掉。過程中,他也常與代辦一起去拜會政府官員,「老闆親自去,官員總是會給點面子嘛!」逐漸疏通人脈關節,也加快了建廠流程。
目前王彬企業在印尼約250位員工,幾乎全是從附近村莊招聘來的當地人,大部分信仰回教。廠房邊蓋了一個小型清真寺,一旁還有男、女衛浴,方便員工在祈禱前沖洗手腳。
近來中美貿易戰升溫,不少品牌商思索轉單,王昇彬也接到幾通電話,「只要逮到其中一個大品牌,我的營收就可能翻倍!」
目前王彬企業的外銷比重仍超過九成五,但也陸續打入印尼多個水上樂園。看來,除了外銷,王彬也瞄準正在萌芽中的印尼戶外遊憩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