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李雲迪與蕭邦台北相遇

魏樂富、葉綠娜口述、郭大微整理
user

魏樂富、葉綠娜口述、郭大微整理

2001-02-01

瀏覽數 19,350+

李雲迪與蕭邦台北相遇
 

本文出自 2001 / 2月號雜誌 第176期遠見雜誌

他,是第一位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的中國人。

蕭邦鋼琴大賽每五年舉辦一次;連續兩屆首獎從缺,他,在全世界的企盼中得到二○○○年桂冠。

他,才十八歲;他是李雲迪,來自中國大陸。

抒情蕭邦贏得亞洲心

蕭邦鋼琴大賽從一九二七年開始,每五年在波蘭的華沙舉行,它可以說是目前國際大賽中歷史悠久、最負盛名的比賽之一。

蕭邦是波蘭的靈魂,所以以他為名的比賽,曲目全都限定彈奏蕭邦作品。當然,波蘭當地人有絕對的自信,判斷哪位參賽者彈得比較「波蘭」。所以,每次的蕭邦鋼琴大賽,在當地都是很大的話題活動。後來活躍於國際樂壇的波里尼、阿格麗希,都曾得過這項比賽的首獎。

去年十月舉行的第十四屆蕭邦鋼琴大賽,總共有四百多人報名參加。進入第二輪比賽的有三十八位,而最後決賽(第四輪)只剩六位角逐。

我覺得李雲迪每一輪比賽的每一首曲子,都並非彈得最好,大概排第二或第三;但是他的水準很齊,所以各輪總評下來,他得到第一。李雲迪彈奏蕭邦作品音色多變化,是一種纖細、敏銳,但又不會太「冷」。

到底,什麼是蕭邦作品的真正精神?蕭邦代表的波蘭精神又是何種風貌?我覺得蕭邦作品外表冷峻、內在卻充滿熱情。它這種抒情風格,正好適合外表看來拘束的亞洲人詮釋。蕭邦的作品比較多裝飾,似乎他要講的話,都隱藏在這些裝飾中,不直接表達。但是他的音樂吟唱性強、旋律好聽,也容易聽得懂;不像貝多芬或巴哈的古典風格,直接、結構清楚,喜歡表現對抗掙扎的力量。

因此,亞洲人——尤其是台灣人和日本人,普遍都很喜歡蕭邦。這次李雲迪來台灣要演奏的E大調鋼琴協奏曲,就是一首旋律優美、帶著憂鬱的曲子。它是蕭邦十八歲寫的作品,剛好李雲迪也正處在這個年齡,或許正能貼切表現那種浪漫和敏感。這個曲子裝飾很多,大部分是鋼琴技巧的展現,樂團發揮的部分反而少。

東、西方詮釋蕭邦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對我來說,蕭邦作品像一個很美的冰塊,晶瑩剔透,每個音都乾乾淨淨,這是現代詮釋蕭邦的趨向。

然而,我們聽早期錄音並非如此。例如波蘭鋼琴家魯賓斯坦就十分熱情,但現代人好像彈不出蕭邦當初想要傳達的「英雄波蘭」的感覺。同為波蘭鋼琴家的魯賓斯坦兒子曾說過,他認識的波蘭精神應該是一種驕傲,因為他看到台上的爸爸,背,永遠都是挺直的。

亞洲人不但偏好聆賞蕭邦的音樂,更適合彈奏他的作品。蕭邦作品音符多,鋼琴彈奏技巧相形之下很重要。彈奏蕭邦,只要用功,把每個音清楚表達出來,不需要太多的分析,也不需要太理性的智慧。

正因為彈奏蕭邦重技藝,所以亞洲人勤奮練習的努力,往往能有不錯的表現。尤其大陸學生從小就專注練琴,他們聽著CD錄音一直模仿,就可以達到成熟的地步。大陸鋼琴家水準的確不錯,這次比賽老師們都跟著去,好像訓練奧運選手一般,到比賽前最後一秒鐘,都還可以聽到老師在練習室吼叫。

亞洲人真的在蕭邦大賽中前仆後繼。翻開這次比賽節目手冊的九十八位名單來看,根據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樊慰慈統計,日本人就占了二十三位、華人則有二十一位,其中有五位來自台灣,包括剛滿十七歲、是所有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嚴俊傑。會場中,我分別遇見維也納和捷克的蕭邦基金會負責人,他們都百思不解為什麼亞洲人會對蕭邦這麼「迷戀」;從哲學的角度思考,他們不相信亞洲人能體會十八歲蕭邦眼中的波蘭。

東歐人如此認為,更何況波蘭人自己;他們對詮釋蕭邦極為自負。每屆蕭邦鋼琴大賽,波蘭人當然參加人數眾多,因為他們深信自己能完全掌握,屬於波蘭的蕭邦作品應彈成什麼風格。但外國人選的參賽曲目,通常會技巧性地避開,選擇「最不波蘭」的曲子。

在我看來,波蘭人好像認為只要彈得「呆呆的」——也就是每個音彈得很清楚——就是波蘭味,有一點想像力的就不是。這次大賽第三獎是一位俄國人,我覺得他很特別、非常富有想像力,有點以前人彈奏蕭邦的影子;但顯然就有評審不太欣賞。

雖然波蘭人以蕭邦為傲,但三、四十年前,德國人和奧地利人都不太願意彈奏蕭邦,就像他們有點看不起拉赫曼尼諾夫等「有香水味道」的音樂作品。所以相對而言,他們參加蕭邦鋼琴大賽的人數也少得多。

但現在因為音樂學院逐漸有其他國籍的老師加入,所以這種現象慢慢轉變。更重要的是,市場上觀眾喜歡聽蕭邦,所以他們也樂於演奏。

一九五○、六○年代,魯賓斯坦就曾表示聽東方參賽者彈蕭邦的音樂,技巧表現不錯,但那是日本的蕭邦、中國的蕭邦,而非道地的蕭邦。

不論是東方的蕭邦、或是波蘭的蕭邦,對年輕鋼琴學生而言,這項大賽的肯定無異為他們未來的演奏生涯做了有力的背書,總是值得台灣學生努力的方向。(以上內容由鋼琴家魏樂富、葉綠娜口述;台北愛樂電台郭大微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