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初上,台北的夜晚正要開始。燈仍像往常般亮,只是二○○一年的台灣,一股「不景氣」的氛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以驚人的速度擴散至各產業。
「不景氣,你甘嘸影響?(台語)」「按啊嘸(台語),我的股票就從八十萬跌成四十萬不到!」這是一名婦女與大樓警衛的真實對話。
說「不景氣」榮登熱門新聞排行榜的前三大,一點也不為過,這也成了人們最近的開頭問候語。彷彿一時間,「不景氣」成為全民口號,比中華民國萬歲還順口。
走在大街小巷,連小吃店的老闆娘也感嘆,「景氣歹(台語),生意不好做。」
「現在台北過十一點後,街上就滿冷清的,連林森北路也是一大堆空車在排隊,」一位義交計程車司機說。
國內股市從去年四月的萬點行情,向下跌至九月的六千點,再跌破五千點大關,民間的消費能力也跟著直直落。「GDP(國內生產毛額)一年十兆元,光股市就跌了八兆元,有八○%的資金消失在股市,」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鄭貞茂指出,老百姓的荷包都縮水了,如何刺激買氣呢?
股市跌了一半,加上國人對目前的政經情勢信心不足,以及預期景氣不好,都是導致民間消費趨緩的原因。︵見表一︶
可別小看老百姓少花點錢帶來的影響。世界各國的民間消費約占GDP成長的六○%,換言之,民間消費興盛與否深深影響著經濟脈動。
以美國為例,FED(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避免NASDAQ(美國那斯達克市場)重創後導致消費信心下滑,民間消費低落,在日前意外降息,當然台股與美股次日也不約而同以大漲來回應。德盛投顧企研部經理傅子平指出,民間消費與美國那斯達克市場間具備高度相關性,若美國那斯達克市場跌破兩千點,將打擊民眾信心及消費能力,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勢必得花費更多的力量才能彌補對經濟的傷害。
觀看日本景氣一直無法持續復甦,除了因為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導致出口環境改變之外,另一大原因也是因為民間消費勁道不強。「民間消費的復甦程度影響經濟成長,」渣打投顧總經理張一明說。
消費心態趨於保守
同樣的情形在台灣才正開始上演。失業率激增與物價上漲,造成痛苦指數增加,民間消費趨緩的狀況可從商業動態、小客車增加率、出國人數等間接指標來觀察。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去年九月、十月的商業營業額在八月登上高峰後,連續兩個月呈現下滑走勢。但出國人數與小客車增加率比起同期,呈現正成長的局面。「去年前三季整體汽車銷售市場還算不錯,至第四季才明顯感受降幅,」和泰汽車管理部副理楊湘泉表示,汽車與股市連動關係密切,「第四季至少拉下整體市場成長的二%。」他指出至去年下半年九月起,出現買氣衰退情形。至十二月與同期相較下降了一二%,「加上廠商壓訂單,延至今年一月交車,衰退幅度更為明顯。」
雖然一九九九年出國人數比起同期增加,但由於前年受九二一大地震影響,導致旅遊人數下降,成長幅度當然相對較大。事實上旅行業者不僅因為競爭激烈而生存不易,也深受景氣影響。
金典國際旅行社經理吳知穎指出,旅行業的業務量也因不景氣萎縮三成。「以往過年前的機位是一位難求,今年至一月初只賣出六至七成,」他表示在旅遊人口中,五成為本身有旅遊計畫,不易受到不景氣之影響,通常是屬於社經地位較高如醫師、大老闆或公司負責人。另外五成為流動性旅遊人口,景氣不好時,自然會降低或取消旅遊預算。不過,隨著周休二日與國外旅遊的轉移人口,國民旅遊業務可望好轉,「但兩天能去的地方有限,且國內景點的規劃仍有待加強,」他說。
旅遊業關係到飯店業者。六福皇宮公關經理劉春豪表示中南部飯店業者自九二一後明顯衰退,「中南部的客源很多是來自國人,當然受不景氣的影響會更大。」由於飯店業者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餐飲,為了因應不景氣,各業者也紛紛推出降價等優惠活動,「今年飯店業在餐飲收入減少一○%至二○%,」劉春豪說。
業績降幅達一至三成
不僅是旅遊、飯店業與汽車業受到影響,其餘各產業營業額受影響程度由一成至三成不等。「不曉得不景氣是才剛開始,還是已經到谷底,」一名業者說出了心聲。
百貨業是產業的最末梢、民生消費的指標。從去年十月份開始,一家接著一家周年慶,為的就是刺激消費。「衝動性的消費減少,消費者變得實際,周年慶的量沒有像以前多,」太平洋崇光百貨副總經理李光榮指出,以台北市來說,十月份比起同期是負成長(見表二),「台北忠孝SOGO也只成長了一○%,掉了五%。」連百貨單店龍頭忠孝SOGO的成長率都趨緩,更何況中南部的其他百貨公司。「景氣不好占重要因素,但非絕對因素,而不景氣對財團連鎖型的百貨公司影響較小,」李光榮說。
高雄百貨業是最早受不景氣衝擊的。高雄漢神百貨營業部協理蔡杉源指出,高雄上半年就出現不穩定的情況,買氣下跌五%至八%,去年周年慶比起同期雖成長,但期限卻拉長,「折扣數低且投入的宣傳成本也增加。」
新光三越的進駐也造成台中百貨的價格競爭。「台中百貨的年營業額才兩百一十億,(台北為六百五十億,SOGO為一百七十億)哪有那麼多的胃納量,」李光榮說。價格競爭已於周年慶上演。新光三越推出買兩千送兩百,廣三SOGO就推出買兩千送兩百五,當然三大巨頭之一的中友也推出買兩千送兩百二。「不景氣還是有人賺錢,景氣好時還是有人倒閉,最重要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李光榮說。
荷包縮水,看電影人數自然也縮減。學者影視集團總裁蔡松林表示,去年九至十二月的戲院收入比同期衰退四○%,「不景氣,自然會節流,況且現在有Cable與網路等替代品。」他同時指出,去年大卡司的影片票房不如預期,受不景氣影響,來客數也減少,「像聖誕節假期,往年都要加開場次,今年就沒有。」大卡司的強片不賣座,使得片商叫苦連連,但另類藝術電影卻在不景氣中異軍突起,創下不錯佳績。
愛美是人的天性,尤以女性消費者為最,在不景氣中,美容美髮業也無法倖免。「第三季開始有明顯感受,約下降一○%至二○%,事實上連保養化妝品市場也約有一成的降幅,」媚登峰集團行銷總監林文郁指出,為因應不景氣,八十九年沒有展店,九十年也暫無展店打算,維持全省四十家直營店的經營模式,「雖不展店,但會視需要進行遷店。」她認為國內的美容瘦身業發展潛力很大,「根據調查有四○%的人打算減肥,但只有二%的人是透過美容瘦身機構。」
查理國際企業副總經理高茂雄也指出,體質好的沙龍約降兩成,不健全的甚至到五成,「很多都是流血經營。」舉查理為例,與同期相較,去年降幅達一四.六二%。
相較之下,中南部受到的衝擊更為明顯。「尤以南部分店業績降幅最大,」高茂雄指出去年沙宣一口氣收掉在高雄的十家分店,「有專家預測今年會有三○%以上的美容美髮業者收手或轉業。」大部分業者均指出,中部業績堪稱持穩,但南部所受衝擊遠超過北部。「以高雄為例,有許多藍領階級,加上失業率激增,受到影響較大,」蔡杉源說。
值得一提的是,不景氣反而對美容瘦身業者的北部分店造成較大衝擊。林文郁認為中南部較不受影響的原因是中南部的人較信任專業,也較有人情味,北部消費者則較精打細算,「以媚登峰為例,台南店的業績沒受到什麼影響。」
比起百貨業,量販店所受到的衝擊小得多。「不能說完全沒影響,但量販店賣的多半為民生必需品,」家樂福公共事務部經理高治華說。雖然如此,在民間心態趨於保守之際,以台灣量販店第一大品牌家樂福為例,營業額也受到些微影響,利潤約降一○%。
高治華認為,愈不景氣自有品牌愈有機會。以家樂福為例,與工廠生產線合作推出自有品牌,以求降低成本創造更大利潤空間。「多增加賣場的附加價值,如建立親子區、活動區也是量販店業者因應不景氣的生存之道,」她說。
計程車業對於景氣最為敏感。「景氣不好已經一年多了,攏嘸啥米賺錢(台語),」一名高雄李姓計程車司機認為跟以前比起來,景氣差很多。「你現在街上看到的,至少還有一半沒出來跑,都是空車,」台北計程車司機宋佑生說。本身為義交的計程車司機郭鴻銘也感慨計程車價調漲為七十元後,又碰到整體經濟大環境往下降,生意反而比之前差,「以前一天只要跑八個小時就有兩千元,現在要跑十二個小時,有時收入還不到兩千元。」
不景氣免疫群:精品、年輕世代
但在年輕世代身上,似乎看不到「不景氣」三個字。
假日的西門町街頭,聚集了大批打扮新潮的年輕人,「常聽大人在講啦!可是我覺得還好,」有著一張圓圓臉蛋,標準哈日族的朱小妹說道,「拜託,我們還有同學非名牌不買的,一出型錄就會去看。」李光榮也表示,名牌購買者有八○%為年輕族群。
根據MTV音樂台針對十五至三十四歲年輕消費族群的調查,台灣有七百六十萬的年輕消費群,占總人口的三七%。調查結果顯示,不景氣對十五至二十四歲的e世代影響不大,僅下滑三.五%,而二十五至三十四歲則明顯下滑一四%。
蔡杉源以高雄漢神百貨周年慶為例,從購買的年齡層來區分,年輕族群的購買力不降反升。高茂雄也指出查理超值店(針對年輕族群、價位較低)的營業額也逆勢成長二五.六九%,「正顯示年輕族群的高消費能力不受景氣影響。」
另外,金字塔頂端消費族群不受景氣影響,可從高價車的驚人成長得到實證。「去年BENZ與BMW各成長二○%與一五%,」楊湘泉指出去年BENZ推出新車也是造成其銷售量上升的主因。「來店量與成交數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從事汽車銷售十年的兆德汽車(汎德汽車公司內湖店)業務員盧渝平表示,只有在十月份時感覺到成交的速度明顯變慢,「年底本來就是車子的旺季,後兩個月業績衝上來。」
精品業的銷售額也無明顯下降。「目前不景氣對精品業尚無造成影響,要等過年後才知道,」古馳公關兼廣告經理黃皓瑞認為,雖然荷包縮水,但品牌忠誠度還在,消費者可能會減少購買的件數,但還是會購買。「不景氣,還是會買,」任職於花旗銀行的名牌愛用者彭緯豪說。
消費習慣於短期內還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鄭貞茂指出,經實證分析,消費習慣的改變至少會落差一季,「用慣名牌的人短期內不會改變,但若長期持續不景氣,影響層面會擴大。」
創造需求,刺激消費
嚴格來說,不景氣影響到的為流動性客人,也就是屬於中層消費能力的消費者。思琳品牌經理李雅惠指出,十二月通常為精品的換季月,吸引的本來就是流動性顧客,而十二月份的業績與來客數亦隨著不景氣有明顯下降,「主顧客不受影響,多半於季初就已購買,反而是中價位品牌所受的影響較大。」
李雅惠認為台灣的中產階級很有危機意識,「一有風吹草動,消費馬上趨於保守。」專營中古高級車的台北賓士汽車公司經理李玉鈞表示,自去年十月起,開始感覺到不景氣,總銷售台數也掉了五○%,單價也由原景氣好時的高標兩百萬元下降至一百二十萬元,「有意出售的也多了兩至三成。」
學者專家認為,全球經濟成長下降,且台灣正面臨產業結構的轉型,民間消費成長自然趨緩。「整體而言民間消費還是正成長,不能稱作衰退,只能說是成長趨緩,」鄭貞茂說。而要提升民間消費,還是得回歸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以消弭國人對未來的不安。
大部分業者認為今年的景氣沒有樂觀的權利。創造需求是刺激消費的不二法則,「不景氣時,業者更要想辦法刺激消費需求,這點日本人就做得很好,」高治華說。高茂雄認為藉由不景氣,正好讓過於競爭的市場重新洗牌,去蕪存菁,「或許這次的不景氣正好可以給過於浪費的台灣人一個省思的空間!」他有感而發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