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老子》:順勢優雅謙退,做一個笑到最後的人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6-05

瀏覽數 28,000+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說起來,引退這一步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用到,因為大部分人還沒有體會過功成名就的滋味。這邊尚未粉墨登臺,那邊已設計好退場機制,怎麼說都有點太早。但考慮到將要到來的各種可能,對正努力著往前走的人們,這樣的設計又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預警。

老子說,對一個物件而言,端持著使之盈滿,不如作罷的好;捶擊它使之尖銳,不可長保無恙。物是如此,人也同樣。譬如財富,一味地佔有,讓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固然好,但背負得多,既不能跑快,又不易放下,長久地保有更有困難,終究是一件麻煩事。再譬如名位,你苦心經營,所獲頗豐,固然足可誇耀,但躊躇四顧,驕傲自滿,必會招來禍殃。《管子‧ 白心》也說了:「持而滿之,乃其殆也;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已也。」這就大好而不妙了。因此,你一旦成功,若智慧足夠,就應選擇退出。

中國人本著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觀,極善於從大自然中獲得有益於人生的教訓。

看到一日之中,太陽升高到中天就開始西沉,四時之運,月亮盈滿到頂點就開始虧蝕,很自然地就體悟到天意忌滿、人意知止的道理。老子說,如果你真的體悟到了這個道理,還讒什麼?又貪什麼?你固然應隨萬物興起而動,更應隨天道無為而止,不多造作,不多興事,並「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乃至「功遂身退」,這樣功名才有可能不棄你而去。這,就是「天之道」。

當然,「身退」未必就一定得避其位而去,歸隱林泉,堅臥不起,或許你的經驗和威信是後人永續發展的財富。倒是如何做到功成而不有、不持、不據、不髮露,頗能考較人的智慧。揣摩老子的意思,似乎是這樣的:一個人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要因為有一點功勞,就事事求例外,到處去招搖。這樣的話,即使身退了,影響不退,大不利於後人的施展;影響退了,心沒有退,又大不利於個人的健康。既然都已經退到後臺了,就應該忘了前臺鑼鼓。因為它已經不屬於你了。

再想一想人的一生,所謂財富也好,名位也罷,從發足追求的那一刻起,不就連帶著許多不盡體面的事嗎?甚至不就可以說是一種罪惡嗎?都說只有自然擁有,才有可能成為一種美德。你是自然擁有的嗎?或者,你擁有得自然嗎?這樣一想,你就放下啦。

記得孟子說過,孔子之道是「可以退則退」,老子則告訴你,就是為了自己,你也必須選擇退,因為這更合乎天道。至於他教你選擇在聲望達到頂點的時候退,是讓你可以最後博一回豁達的美名,所以他是善體人意的。

又記得清人王之春《養靜箴言》曾說:「謙退是保身第一法」,想來他一定是熟悉《老子》的。巴斯卡《思想錄》曾說:「我們如此自以為是,居然希望自己的聲名傳遍全世界,甚至讓那些在我們死後才來到世間的人們也知道。我們又如此虛榮,身邊三五個人的好評就能給我們帶來愉快和滿足。」他讀沒讀過《老子》?還有,西方有句諺語「勇退即勇績」(A brave retreat is a brave exploit),發明這句格言的人又讀沒讀過《老子》呢?誰都不知道。但因為都是說人的問題,應該有一份感通。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這個世界,已經有許多人從官場和職場中全身退出了。水窮處,雲起時,不時可見到他們寒江獨釣的身影。這樣的人,真是有福。看到他們,你也有福。

A《老子》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九章) A今譯 執持使滿,不如適時停止;捶擊使銳,鋒芒難保長久。 滿金玉滿堂,沒人能夠長守;富貴驕狂,必將自取禍殃。 功成身退,本是天道自然。 A注釋 持:執持。盈:盈滿,此處有驕傲自滿之意。 已:止。 揣:捶擊。銳之:使尖銳,此處有顯露鋒芒之意。「銳」,郭店簡本作「群」。 功遂:功成。河上公本、傅奕本及多種古本「功遂」作「功成名遂」。 天之道也:指自然規律。「也」字今本缺,據帛書本補。

《老子》:順勢優雅謙退,做一個笑到最後的人_img_1

本文節錄自:《時代太喧囂,幸好有老子》, 汪涌豪著,野人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