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靠證據說話;真相,只有一個。
人類曾經倚賴著這樣的信仰,活存了二十個世紀。而正當我們邁向新世紀之前,這樣的信仰已經動搖。當證據不足以說清楚事實,當真相被解說成不只一個的時候,所謂的「多元化價值觀」已經徹底毀滅了我們對事實與真相的信仰。
副總統呂秀蓮與︽新新聞︾總編輯楊照對總統府緋聞案的爭議,是當代一個典型的代表,眼看著他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真理,不但沒有愈辯愈明,反而讓事實更加模糊。
某些好事的媒體,不但無法幫助民眾監督事情的發展,並發現更多線索,反而趁火打劫,伺機大搞民調:「呂秀蓮與楊照,你相信誰?」
民眾幾乎一面倒地傾向相信楊照。調查結果,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讀書人的風骨猶存。憂的是,貴為副總統的女性自尊該何去何從?
沒有出路,走向法庭。
法律面前,的確人人平等。進了法院,就不是那一回事了。辦案除了講究證據,還要看黨派。而同樣為反對運動盡過心力的這兩位先進,一旦對簿公堂,司法會站在真相這一邊嗎?
呼之欲出的真相,若沒有直接的證據,大多數相信楊照先生說辭的民眾,心裡是很悶的,一句「公理正義自在人心」,並不足以平反什麼。以《哈利波特》系列著作廣受歡迎的暢銷書作家羅琳︵J.K. Rawling︶在她的作品中說,「真相,這是一件美麗卻也十分可怕的事。因此我們面對它的時候,要特別謹慎。」
但是,若不求真相,帶著這麼多的疑惑,走進新世紀,讓我們活得很不踏實。涉及軍購案而落水的上校究竟被誰所害?三位死囚究竟有沒有殺人?總統大選期間的候選人究竟有沒有A錢?那位已經被處死的士兵究竟是不是姦殺女童的元兇?
媒體已經很習慣丟問號給觀眾,沒有人試著為觀眾找答案。頂多,舊的問號被新的問號取代,這個社會的包容力的確夠大,人們可以對所有的事情存疑。包括:員工是不是對企業忠誠?熟睡在側的枕邊人是不是真心相愛?今天幫助你競選的人,明天會不會以反咬一口的方式出賣你?我們已經很習慣帶著問號醒來,帶著另一個問號睡去。
真相,且擺到一邊吧!
從什麼時候開始,媒體成為只會丟問號的機器,而民眾也不再相信媒體的「公信力」,甚至對「皇后貞操不容質疑」的司法也不完全信賴。這個現象恐怕比經濟衰退還更令人憂心。
或者應該換個說法:得不到真相的民眾,理所當然地會缺乏經濟生產力。
由於真相不只一個,所以縱容謠言有了滿天飛的空間。假日我應邀對社會人士演講,講題是「辦公室的溝通與管理」,一位服務於知名科技公司的員工憂心忡忡地對我說,「聽說最近公司要裁員,每天去上班時,都提心弔膽。」
他不清楚消息來源,卻信以為真。由於過去幾年來,公司的確有過兩次類似的紀錄,他有充足的理由對我提出「合理的懷疑」:「眼見公司星期五一大早宣布裁員名單,給『中獎』的人一張名為『遣散費』的支票,替他叫好計程車,然後規定在三十分鐘之內必須收拾好家當細軟,離開公司。」他說,「我常因此而惡夢連連。」
缺乏信賴的基礎,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管理者之間,存在某些情緒性的對立,於是地下廣播電台的道聽塗說特別發達,正式溝通的管道反而漸漸堵塞。光是「可能會裁員」這樣未經確認的消息,在真相不明之前,已經造成兵荒馬亂,不必等競爭者去攻城掠地,企業本身自己的內耗,就足以將大好江山拱手讓人。
真相與信任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真相愈清楚、愈單一的時候,信任度愈高。當真相愈模糊、愈多重的時候,信任度愈差。人們不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什麼?
另一位在公司表現非常優秀的資深員工對我傾訴他的苦惱,「聽說A部門有個工作機會,我很想轉調到該部門,培養第二項專長,但是我不敢跟自己部門的主管提,有幾次碰到A部門的主管,想主動說,又怕他們之間官官相護,到最後會不會把我犧牲掉,到時候連目前的這份工作都不保。」
這又是另一個典型的辦公室案例,因為三方面的信任基礎薄弱,導致生產力降低。讓我想起軍購案的尹清楓,他為了還原真相,自行挺身「反蒐證」,因而遇害。如果當時有上級長官願意認真聽他說話,信任他的清白,悲劇可能不會發生。
當事實必須靠證據說話的時候,真相已經不只一個。因為,很難同時擁有百分之百足夠的現場證據,來還原事實當時的真相,於是所謂事實的真相會在轉述之間不斷被扭曲。簡單的「嘿!嘿!嘿!」三個字,才會予人無限的想像空間。也許,它只是毫無意義的語助詞;也許,它真的是製造政爭的暗示。兩者之間,各有說辭。雙方的證據,各有堅持。真相,不只一個?
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一般的上班族愈來愈難專心做事,在為了企業目標全力以赴的同時,還要為了保留證據、蒐集證據而分心。
一位精於使用電腦的朋友再三提醒他身邊的朋友,「注意e-mail上的『密件副本』功能,必要時將所有公事往來的電子信函,都以『密件副本』的方式寄送給你的主管,以求明哲保身。」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在公司的電子信箱常被自己的「寄件備份」塞到爆掉,他堅持說,「無論事隔多久,絕不能把這些電子郵件刪除,以防哪天有人死不認帳時,我才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無辜。」
蒐證的本身,的確是為了還原事實的真相,但卻也變成人與人之間相處時的「正當防衛」。
當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對方珍貴的紀錄時,除了令你對自己的言行更加謹慎小心之外,想必也讓彼此的人際關係更為緊張吧!而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信任,是無法被有效證明,也無需證明的。
關於二十一世紀企業經營的成功模式,真相只有一個——企業主唯有成功營造「愛與信任」的企業文化,才能讓企業願景逐一實現,讓同仁工作生涯的美夢成真。(本文作者為行銷管理顧問暨專欄作家)(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