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讀者投書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1-01-01

瀏覽數 13,200+

讀者投書
 

本文出自 2001 / 1月號雜誌 第175期遠見雜誌

雙贏的醫療,用尊嚴看待人

讀貴刊一七四期黃達夫一文「以病人的福祉為優先考量」後,有一股感動想與大家分享。目前人權主義至上,醫療界也努力關心病人感受,改善醫療品質以延續死亡,甚至很多醫院已付諸實行,然而在心態上卻未能完全投入。一般民眾至醫院診所看診,醫師接觸病人的時間幾乎不超過五分鐘,以其「專業」診斷,立即開藥方,醫師和病人之間少了最真實的互動。「醫療照顧所有需要醫護的人」,現實中的醫療仍有其限制,並不能兼顧到每個病人。電影「心靈點滴」足為醫療界的寫照,我們多期盼台灣的醫療能從這部電影獲得一些啟示。用宏觀的視野看待事物,用尊嚴對待個人,讓醫療處於雙贏局面。

台南市 柯佳伶

同舟一命,共度經濟難關

檢視新政府正式運作以來,對台灣賴以生存的經濟發展掉以輕心,因此,政府雖然提出所謂全球運籌中心、台灣加倍等口號,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化為行動。就在各界盼望政府積極推動經濟之際,政府卻不顧財經形勢警訊頻傳,執意採取逆向思考的方式,先是宣布停建美濃水庫,又宣布停建核四,讓困難重重的企業經營更加苦不堪言。尤其政府宣布停建核四,引爆朝野激烈衝突和在野黨串連反制,國內政局陷入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為挽救台灣經濟頹勢,政府除了全心全力投入經濟建設,可以說是別無他法。在野黨方面也必須以同舟一命的認知,把亳無建設性的政爭置諸腦後,與全體國人共度經濟難關。 

永康市 莊醒亞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核能可與太陽同壽        

十二月號「回顧核四的yes or no」文中提到「非核家園」。台灣可以成為核能發電的家園,但是無法成為無輻射的家園。反核者可知道拿掉核能電廠,只使得國人所受的輻射量減少○.一%?也提及反核人士提到,「西方國家紛紛停止核能電廠的開發。」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九九年美、英、法、日等均增加核電量。美國自加拿大買電、德國自法國買電,烏克蘭身受車諾比爾核電廠事故但仍繼續增建核電廠。又引用鄭先祐之言,「連美國都無法確定可否永久處置核廢料」。任何反核者或害怕核廢料放射核種擴散者應去看「Oklo現象」——在非洲加彭Oklo地方,有天然鈾礦在幾十億年前形成天然反應器(達到臨界狀態),產生核分裂後放射性核種,它們在幾十億年來只擴散幾十公尺,這是放射核種在高度不佳環境(西非熱帶雨林表土)擴散的實例。若多層保護和岩層下幾百公尺深埋核廢料,放射種將在千、萬年擴散多遠呢?約再四十年,全世界就沒石油,天然氣只夠六十三年,包括滋生反應器等(燃料包括今九七%的高強度核廢料)產生的核能可用到「與太陽同壽」(幾十億年)。

台北市 林基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