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又起種族紛爭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醫生從來不怕下賭注。一九八六年八月,當馬國受到經濟不景氣、高失業率與貪污腐化之害時,他宣佈提早舉行大選,結果大獲全勝。現在他又在下賭注了:他引用國內安全法,未經審判而監禁了九十多人(譯按:現已超過一百人)。這次他想要贏得什麼呢?
馬哈迪的理由很堂皇,他要避免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種族衝突。馬國一千六百萬人口中,約半數是馬來人,三分之一是華人。
被捕的多為華裔
批評他的人即說,他不過是要撲滅任何一種的反對力量,並且可能準備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他們指出,被捕的人大部份是華裔;其餘則是回教基本教義派人士,或無黨派而鼓吹社會改革、環境保護的人士;只有很少數是馬哈迪領導的巫統黨或員(馬來人組成的巫統黨,是馬國聯合政府十三黨聯盟中最大的一黨)。這少數被捕的巫統黨人,還是屬於該黨內強烈反對馬哈迪的派系。
馬哈迪的政敵有各種反對他的理由,但通常都可以解釋為種族問題。以華人為主的民主行動黨,黨魁林吉祥便指責政府讓巫統黨所屬的企業,包辦政府的公共工程合約,好填飽馬來人的荷包。
巫統黨內的批評者則說,馬哈迪為了安撫華人和吸引外資,失信於馬來人。回教基本教義派也認為他為了同樣的理由,對回教不再那麼熱衷。幾乎每一個政界人士,都為了保有所屬團體的支持,而誇大其團體的重要性。
勞工部長李金獅身兼馬華公會署理會長,他便因比對政府指派不懂華語的華人擔任華人小學教師,而觸怒巫統黨。但他很聰明,逮捕風潮興起時他已出國。
接下來怎麼辦呢?種族和諧的表象,多年來是靠著代表各種族的政黨組成聯合政府來維持,但是巫統黨一黨獨大,其餘小黨只能期望巫統善心大發,分一杯羹。而巫統內部又分好幾個派系,黨內部份人士他不滿馬哈迪氣勢洶洶的領導方式。該黨因此反覆無常。每當它一變臉,種族之間的猜忌必起。
巫統一黨獨大
馬哈迪引用國內安全法大肆逮捕,無疑降低了種族間的熱度。可是巫統內部的緊張不久可能再興,政客們也不免要在種族問題上再做文章。巫統黨內十一位黨員準備集體挑戰馬哈迪,訴請法院判決今年四月的黨主席選舉無效。如獲勝訴,法院可能下令重新選舉,這次馬哈迪可能落選,那麼他就不能繼續擔任總理。當然,這只是假設而已。
(尹萍)
鬧窮的富國
這個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卻負擔不起它的外交活動。十月十四日美國國務卿舒茲宣佈,他可能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招待三十一位下個月到舊金山參加美洲國家組織會議的各國外交部長。
繼之,雷根總統於十月二十日宣佈,國家總支出將依照葛蘭姆法案的規定,削減二百三十億美元。其中國際關係項目的削減額是十二億美元。三年來國會已削減國務院預算達一億六千萬美元,而美元在海外還一再地貶值呢!
美洲國家組織會議對中美洲的和平頗為重要,但美國已積欠該組織年費二千八百萬美元。除此之外,美國還欠聯合國四億一干四百萬美元,其中包括六千一百萬美元的和平軍維持費。
過去一年多來,舒茲不斷努力抗拒外交經費再遭削減,卻是徒勞無功,只有眼睜睜看著蘇聯在海外設立新的領事館和擴大海外使團,美國卻被迫縮減自己的力量。目前美國正準備關閉兩個駐在非洲的小使館,和十二個左右設在蘇黎世、愛丁堡、波爾多、魁北克和安特衛普等城市的領事館。
國務院還準備從一萬五千名員工中裁撤掉一千兩百七十名;其中包括阿拉伯語和土耳其語的譯員。如此撙節能省下多少錢?還不及半架B-l轟炸機的製運費呢!
都怪國會不好。早在一九八0年,國會就為了省錢和促使國務院既簡化又有效率,而通過了外交法案。這個挾帶著摧毀性的外交法案導致上個月一百二十名資深外交人員被迫提前退休,難怪美國國務院士氣消沈了。
(任孝琦)
菲律賓美軍基地危機
菲律賓的吧女通常毫不關心超強的對抗,她們的夢想是嫁給美國人,拿到美國護照,去到那塊她們心目中上帝應許的美地。在那以前,她們只想賺美國大兵的錢。而這一切的前提要件,是美國維持駐菲律賓的軍事基地。
難尋替代者
美國使用這些基地已有八十多年了,現在即面臨一九四一年日本攻擊菲律賓以來,最嚴重的威脅。失去這些基地,受影響的決不僅是馬尼拉和基地所在地的酒吧,亞洲整個的均勢都會急劇改變。
問題在於,美國及其盟邦願意付出多大的代價,來維持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在北起日本、南迄澳洲的太平洋防衛鏈上,這兩個基地關係重大;距離蘇聯設於越南金蘭灣的龐大基地僅一小時飛行旅程,又負責補給巡弋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的美國第七艦隊;它們是防衛波斯灣的起點,又扼守麻六甲海峽、巽他海峽、龍目海峽等海上交通孔道。
有可能取代兩基地的地點,如關島或其他太平洋島嶼,形勢都遜色很多,也找不到菲國擁有的那些有技術、說英文的工人--除非是四千八百哩以外的夏威夷。
既如此,為什麼要起遷移基地的念頭呢?近因是十月底兩名美國空軍和一名退休美軍在克拉克空軍基地附近遇害,後來證明是菲共「新人民軍」幹的。這事造成駐菲美軍和旅菲美僑的恐慌,因為左派份子揚言,除非美國不再「插手」菲國事務,美國將「以其國人的生命及財產,付出昂貴的代價」。
此外還有更深一層的威脅。菲律賓人對美國的感情是愛恨交織;一方面欽羨美國的一切,一方面仍然懷恨這殖民時代的主人。他們認為,菲律賓今天的際遇,全要由美國負最後責任。這種情緒也反應到他們對基地的態度上。
對美國愛恨交織
時不我予。下一期的租約明年便要開始談判,一九九一年要全盤重訂。現在美國付出的租金是五年九億美元,下一次,很多菲律賓人在說,應該調整為兩百億美元?美國人認為這個數字太離譜,美國雖願意援助像菲國這樣的貧窮國家,卻不願付如此高昂的租金來保護盟國。
摻入了國家尊嚴與政治利益以後,可以想見基地談判問題將會十分複雜。可是菲律賓基地對於民主世界的安全,的確是非常重要的。
至少有一位菲國政界人士看出了其中的危險性,他便是新任外交部長曼格拉普斯(Raul Manglapus)。他建議東南亞國家協會的會員國公開宣稱,克拉克基地與蘇比克基地對整個非共的亞洲都有利益。如此一來,艾奎諾夫人的政府比較能夠說服菲律賓人,保留基地。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和泰國多少贊成此議,印尼和馬來西亞則還在猶豫。
或許曼格拉普斯應該提醒那些猶豫不決的國家,駐菲美軍基地撤走的後果;若不是轉而接受日本的保護(他們決不會意),便是完全沒有保護。
(尹萍)
愛麗絲血洗烏干達
烏干達本就有專出流血和怪異事件的惡名,如今此一惡名因為一位女性游擊領袖的作為而更昭彰。愛麗絲.雷克威納(Alice Lakwena)身材嬌小,年未三十,卻領導聖靈運動,起而對抗執政的國民反抗軍。她的追隨者相信她具有神奇的力量。起初,人們以為這一群叛軍只是一個非洲笑話;但如今他們已牽制住成千上萬的正規軍,甚至威脅到烏干達與外界的主要通道。
人們稱這群叛軍為雷克威納黨徒。他們只擁有幾支老式的自動步槍,其主要的武器是石頭、符咒和檞樹油。他們將原本用來與可可混合的檞樹油抹在光裸的身體上,作為對抗子彈的保護膜;而正規軍則擁有新式小型武器和一些大炮,雙方交鋒的結果當然是一場大屠殺。
贏得絕對的忠誠
據一項可靠的統計,至少已有兩千名雷克威納黨徒被殺,尚餘約四千人。這群殘存者不僅未改心志,而且揚言要攻佔首都崇帕拉。政府軍已被派往奧溫橋增援。這座橋位於康帕拉東方五十哩的尼羅河上,有公路和鐵路經此通往肯亞,是地處內陸的烏干達的生命線。
在雙方最近的幾次衝突中,叛軍至少死了一百八十名,而政府軍只損失了三人。在第一次戰事發生後的幾小時內,有三名記者趕到戰場,發現四周佈滿了屍體,其中有些已完全不成人形了。
聖靈運動起源於烏干達北部的阿克利族。阿克利族人說的是一種尼羅河語,並且始終控制著統治烏干達的軍事執政團;直到一九八五年才被由穆色維尼總統領導、以南部班圖族為主的國民反抗軍所推翻。
愛麗絲自從去年十二月首次露面以後,即率領著她的戰士和他們的妻兒牛羊,佔領了寸草不生的阿克利曠野,進而越過東邊的索洛堤、貝勒和托洛洛等城,並且沿路召募了一些尼羅河的德索族。據說每次與正規軍作戰後,愛麗絲都會雙膝跪下,口吐「方言」,她的助手就將這些胡言亂語翻譯為對勝利的描述。
愛麗絲的目標是奪取烏干達政權。她對手下的指揮官許以高官厚祿,而奇怪的是,她竟能博得手下絕對堅定的忠誠。
「經濟學人」採訪了幾位她的追隨者;其中有些人住在托洛洛醫院,他們的傷口已嚴重潰爛,因為心懷恐懼的護士不敢治療他們。這些虎口餘生者描述他們的領袖時說,她的名字在阿克利語中意為救世主,是一位身穿白衣,美麗、動人而莊嚴的女性。
愛麗絲出生於一個天主教家庭,如今即擅以蛇骨和蜂臘製造符咒。據這些人說,當這些東西像手榴彈一樣的拋向敵人時,就會變成蛇群和蜂群。愛麗絲的敵人則說,她在組織游擊隊以前原是妓女,但如今她嚴格要求禁慾。這些受傷的追隨者認為,自己就是因為違犯了這條禁例和其他的禁忌,如在戰場上跳過一個螞蟻堆等等,才會被子彈所擊傷。
至於國民反抗軍,則希望能活捉愛麗絲,以防她英勇地死於戰火,而被人們塑造成一個民間英雄。
(任孝琦)
新漫畫、新面貌
英文漫畫書日漸風行。原本只有法國和日本有成人看的漫畫,但現在英美作家和畫家也急起直追,設法將傳統漫畫中的素材轉變為較嚴肅的東西。結果,他們創作出一種全新的浮世繪--圖畫小說。
介於小說和影片之間
這些小說少有傳統漫畫書中虛構的超人英雄和幼稚的情節,卻有優美動人的圖畫、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敘述;它們多數都有暴力,並以繪圖來表達暴力。這些新漫畫小說的讀者主要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他們的興趣廣泛,除了漫畫,可能還喜歡麥可傑克遜和財經刊物。
由美國作家法蘭克.米勒(Frank Miller)所寫、繪的「黑武士復仇記」是這類浮世繪中最精彩的一部。米勒以充滿活力的繪圖來處理故事,他將大家熟知的蝙蝠俠角色塑造成一個年老而憤世嫉俗的好鬥者。由英國作家戴夫.吉本斯(Dave Gibons)繪圖、亞蘭.摩爾(Alan Moore)寫作,長達四一一頁的「守望者」,更進一步地發掘出漫畫書的獨特風味。
他們的成果是創作出一種介於小說和影片之間的作品。這部作品從整體看來就像一部小說一樣,展現出一個完整的世界;從片段看來卻又像一部影片,文字和畫面可以分別表達兩個不同的故事。但是它又謹守傳統漫畫的形式,在每一頁上畫出三乘三的小框框圖片;這一點一方面與圖畫本身所表達的混亂世界構成了一個對比,一方面即反應出摩爾在故事中所要強調的秩序觀念。
如今漫書芭不再需要迴避爭議性的主題。亞特.史匹格曼(Art Spiegelman)的暢銷小說「魔思」,描述的是他父親對於二次大戰中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回憶;「守望者」和「黑武士復仇記」則探討美國大都市的敗落與核子戰爭的威脅。
然而,漫畫終究不能算是高深的藝術。「守望者」和其他類似的作品都有許多瑕疵。這些作品通常太通俗,而且雖有創新,即仍不能擺脫漫畫的傳統。不過新漫畫尚在起步階段,未來這種以文字與圖片配合的藝術,可能會和以文字與音樂配合的藝術同樣的普遍。
(任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