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任以後,將建構知識經濟作為施政重點,各樣措施也陸續推出,政府的措施不外乎放寬創投公司上市規定,及對研究發展的補助,希望以利誘的方式,誘導民間力量發展知識經濟。
這固然從需求面改善可以有一些效果,但是忽略了知識經濟最根本的問題是在於供給面。目前政府的作法是把魚趕到池塘,卻不提供釣竿,知識經濟只是看得到而吃不到。最後,所謂提升知識經濟,只剩下一堆「口號管理」。
知識經濟絕不只是高科技產業,而是泛指只要以知識為主要生產工具、創造附加價值的行業,均是知識經濟的主要標的,例如管理顧問業、投資銀行、軟體、晶片設計,均是以人及知識為主的行業。在這些行業中,知識的累積與創造是關鍵的成功因素。因此,所需的人才是以有創新能力為主的人才,但在我國傳統的教育制度下,創新能力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以創新為主的教育制度
目前的聯考及教育制度過於僵化,背誦重於理解,在大班制的師資結構下,創新的主意更被視為異類,在評分上只有負面的影響。
以目前的教育制度教出來的人才,缺乏創新的能力,並不適合知識經濟的發展。
美國的教育制度靈活多元化,鼓勵學生發展創意,從小到大要求的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雖然美國學生平均的數學能力在世界各國排名中等,然其近年來知識經濟的發展,卻能領先全球。
探究美國知識經濟能領先全球的關鍵因素,一方面是美國獨特的資本主義式財經制度,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的教育制度正好適合創新為主的知識經濟。
如果不能改善我國教育的環境及方法,長久而言,我國對知識經濟人才的供給,品質上勢必產生問題。
筆者任教美國大學十年,回國之後,感覺國內學生在寫論文,整合資料,以及新創意的產生,均較美國學生為差,究其原因,在於中小學教育的偏差,較適合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要往上發展知識經濟,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
國際及寬頻網路的使用
其次,知識經濟的發展有賴於知識的流通,尤其是透過網路的傳播。
我國近年來頻寬的發展雖有長足的進步,但價格仍居高不下。事實上,我國上網成本均較已開發國家為高,對於資訊的流通造成障礙。
網際網路的使用,尤其是國際及寬頻網路的使用,將成為知識經濟的基本架構,以寬頻為主的終身學習課程,亦會成為新知識傳播的主流,但在寬頻網路不普遍的情況下,使網路教學的普及性受到不利的影響,因此推動知識經濟的基本網路架構,應該成為國家的政策。
發展金融相關的知識產業
另外,國內財經制度亦是知識經濟的殺手,財務金融業均是以人及知識為主的行業,是典型的知識經濟,但在層層管制之下,財金業的創新很難產出,財金有關的知識產業亦無法成形。
以附加價值而言,金融創新及服務均比其他產業高,要發展知識經濟,一定要發展金融相關的知識產業,不能只以科技為主。以色列有一百二十家公司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科技發展最後的附加價值還是透過資本市場造成的。
然而目前政府的作法並沒有針對金融業的管制,在制度面上全面探討,只是在枝微末節上做改善,以目前改革的速度,仍舊是無法提高金融業知識經濟的貢獻。
推行政府知識管理
最後,政府也是以人和知識為主的組織,最適合發展知識管理,提高整體管理水準,例如北市的一千六百名服務獨居老人的義工,即可組成知識社群,透過網路共同提高服務的創新及品質,在政府提倡知識經濟的同時,也應推行政府知識管理作為典範。
知識經濟的國民所得,比以製造為主經濟體的國民所得為高,這是不爭的事實。
政府推動知識經濟應有更長遠的規劃,不該只限於科技,而是應從教育、財經制度上全面檢討發展知識經濟的障礙,才能有長遠的發展。(本文作者為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教授兼台大進修推廣部主任)(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