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常常檢討自己,時時接受挑戰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2000-10-01

瀏覽數 22,350+

常常檢討自己,時時接受挑戰
 

本文出自 2000 / 10月號雜誌 第172期遠見雜誌

Q:你在HP是從sales做起,做一個sales必須要有什麼特質?

A:很有趣。我們發現一個好的sales在學校的功課不一定非常好,但是會有一兩科特別好,這種人大都滿聰明的。通常來講,出色的sales就是跟人相處融洽,反應靈敏、機靈,比較能夠和大家打成一片。

Q:你沒有出國念書,卻可以在外商公司做那麼久、做到那麼高的位置。你是怎麼努力的呢?

A:跟我的興趣有關係。當時因為我很喜歡做sales,所以我非常投入,從早到晚都是在想這個事情,常常看書,不停地求進步。

Q:你就是很投入地做事,沒有想過要出國念書什麼的?

A:沒有想過。

Q:一路走來都沒想過?

A:想過,但沒有很認真地去做。因為我覺得自己其實有在進步,所以比較不會有壓力,當你沒有進步的時候就會覺得有壓力。

我那時候在HP每三個月回頭看看自己的表現,就覺得自己好像又比以前厲害了一點,那你就會更投入工作。

Q:那你當sales多久?

A:三年。在普訊頭三年間,有兩次正式offer我當經理的機會,我都拒絕了。

Q:為什麼?你不想那麼快當manager嗎?

A:因為我覺得我還在學,覺得自己還沒學夠。

Q:三年內就兩次offer你當經理?

A:對。有一次是當我面offer我,另外一次是柯先生(前台灣惠普總經理柯文昌)offer我,我人在美國,出國前他跟我講,要我考慮,我說我想一想,到了美國一進飯店,鈴,電話又來了,又要我去。

Q:好像比較沒有人會拒絕升遷。

A:我不知道,反正我拒絕了兩次。直到工作三年多後,有一次覺得好像沒什麼進步了,就跑去和我們經理講,說,差不多了,我可以接受挑戰了,結果一個禮拜就升了。

隨時檢視自己有沒有進步

Q:有進步的感覺到底是怎麼樣?你說每三個月就會看自己過去的表現,你從哪些方面衡量自己有沒有進步?待人處世嗎、英文、sales技巧、還是看有沒有增加什麼案子?

A:比較是感覺。像我們做sales的,看到一個客戶,就得判斷這個案子的準確度,看有沒有機會、希望大不大。

當你對人對事的判斷到了一定的程度,覺得看事情很準確了,就會有一直在進步的感覺。但是,當進步到某種程度後,就很容易停滯不前 ,因為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了。像後來我做sales的第三年,要嘛就是不做,不然決定要做的案子,很少有輸掉的,那時候就是已經進步到一定程度了。

Q:所以三年之後你就決定要做sales manager了?做sales manager有什麼挑戰?

A:做sales manager時滿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帶人。我那時候還很年輕,才二十七歲,就要接受帶人的挑戰。

帶人跟做sales截然不同,要怎樣教他們、給他們空間,怎麼管理你部門的業務,怎麼扮演公司和員工的橋梁,都是很大的學問。

Q:這樣做了多久又覺得沒有挑戰了?

A:實際上我做不到兩年就升協理了,那又是新的學習,又不一樣了。

Q:有什麼不一樣?

A:第一,你帶的manager不再是最基層的,角色就變了,花在教人的時間減少很多,扮演公司橋梁的機會相對多了來,也花愈來愈多時間在決定大方向、或參與公司的策略制定。同時下面的人遇到問題來找你,你怎麼樣去解決問題、怎麼樣扮演仲裁者的角色、怎麼樣用HP的方式抓住公司管理的精髓,這些都是學問。

另外就是你怎麼樣去幫助這些manager,因為這些manager新上來,就像兩年前的自己一樣,你怎樣教他們做好一個manager,當然又是一個新的角色扮演、新的學習。

Q:那時候你的調動都是柯先生(柯文昌)調的?

A:他一定有參與吧。

Q:他知道你很喜歡創新,所以每隔一陣子給你動一動?

A:是我自己跟他講的,或者他有機會會問我,當然我也會表達我的興趣。

Q:所以你也是開創型的?

A:絕對是,我對守成一點興趣都沒有。

Q:而且你自己也一直在成長。

A:對,而且我也不覺得自己還要再找外商來做,我比較不是那麼有計畫的人。

Q:Partner在你們公司的定義是什麼呢?

A:我想柯先生也是希望我能分擔一些他的決策啦。

Q:比方說像網路軟體就是你來決定嘛?

A:他就儘量讓我來幫他做決策,這樣自由一點,不像是誰管誰啦,這對我來講當然是滿重要的。

當顧問的三個月改變對創投的看法

Q:你那三個月在普訊做顧問,後來決定要留下來兩年,今後你還會留很久嗎?

A:柯先生從來沒問過我這個問題。

Q:到目前為止你還很enjoy嗎?

A:對,但是你問我會不會留很久我就不知道了,如果很有趣我就會繼續。

Q:那初進普訊的頭三個月你對創投的印象有什麼改變?為什麼?

A:第一,我發現VC(Venture capital,創投) 不如想像中這麼簡單,把錢投下去就好;第二就是,創投應用了很多過去我會的東西,比如說帶人的經驗啦、對於產業的瞭解啦,在判斷一個business的過程,有很多是你以前經歷過的;第三就是創投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尤其是產業的變化發展方面。某種角度來看,VC其實是在站在產業的非常前面,因為你是評估未來三年,哪家公司會起來,所以你對整個產業的脈動要非常敏感,所以實際上工作的挑戰性和不斷的學習就讓我覺得不錯,可以貢獻,適合我現在的心態來做,我想這是幾個主要的因素。

Q:那目前網路和軟體的決策,柯先生完全不管?

A:我覺得其實所有VC的特色就是幾個partner一起決定,就算不是網路軟體他也會和我一起決定。

Q:在國外都是partner一起決定嗎,像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都是partner制,VC也是嗎?

A:對,國外也是這樣,幾個partner會成立一個委員會,所有的案子由他們共同來決定否決或是贊同,國外多數都是這種形態來run。

大環境朝頻寬、無線通訊走

Q:那目前軟體、通訊、網路這三個產業都是你在負責,可不可以談談你對這些產業的趨勢、看法?

A:我想非常明顯地,大環境會朝著bandwidth(頻寬)和wireless(無線通訊)這兩個趨勢走。其實無線通訊的走向也是一個發展,當然無線通訊發展的速度超過大家預期,不過現在看起來受限於application(應用)的內容,無線通訊還沒有真正地受歡迎,這裡面有一環就是取決於電腦的application software(應用軟體)這一塊。

而Internet的發展,其實我認為還沒有真正的開始。雖然過去這段時間Internet蓬勃發展,但是還有很多有待突破的地方。像微軟這幾年努力在MSN(傳送立即訊息程式),網路、網站這些方面,我覺得其實它應該focus在軟體方面,它最近的企圖看起來就是在這上面,如果能做得更好,就會有很多的機會出來,因為這會帶動Internet的應用,這種應用才會產生頻寬的需求。

所以我覺得寬頻市場的發展會比大家預期的慢,就像現在的WAP手機賣得很少。其實WAP手機操作不是很方便,很大的原因就在software方面。

另外就是B2B(企業對企業)的software tool(軟體工具)。長期來看,每一家公司到最後都要用Internet來做很多事情,因此會所產生新的business model(商業模式),像ASP(應用服務供應商)我們就覺得很有發展性。所以我們看到整個通訊的發展還是沿著這個往上面走,有很多機會,多數的問題在於時間點哪一個會快,哪一個比較慢,這其實是比較大的挑戰。

Q:什麼會快、什麼會慢,能不能舉個例子?

A:比方像是我們投資一個新公司,時間很關鍵。你發展一項很好的技術,但是市場還沒有ready的話,公司就要花很多錢,等市場接受,那有的公司可能還沒有錢用就死掉了。

其實Internet的公司也是一樣。比方說e-commerce(電子商務)的公司好了,大家都曉得電子商務最終會起來,但是沒有人可以等到你賺錢的時候。以前是大家願意等,現在大家等了三年說我不等了,我不要你的股票了。所以這個timing(時機)很重要,怎麼樣來研判哪一個是下面會起來的,除了技術還有時間點。比方說你在三年前做cable modem可能賣不了幾台,現在做 cable modem可能供不應求,所以說時間點很重要。

Q:那怎麼衡量?如果覺得它技術很好但是還早的怎麼辦?

A:嗯,我們儘量去觀察它的客戶嘛,從他們賣的東西去找可能的顧客是誰,儘量從它的客戶方面做一些功課。

Q:你剛剛講到頻寬、無線通訊和Internet很多值得注意的,那這些可不可以連在一起呢?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A:最後都是在一個基本的應用上在動,其實這些事情都是在講一個通訊革命。通訊的改變,Ecommerce才可以在Internet上做生意,做很多過去不能做的事情。溝通的形式也開始改變,以前要一對一,一對多不可能,現在可以了,這都是因為Internet溝通形態的改變。

全世界的生產都朝台灣移

Q:那現在這個技術在台灣嗎?還是在美國?

A:在美國比較多,在台灣我們多數比較注意世界整個的manufacturing(製造)轉來台灣的部分,比如說notebook(筆記型電腦)。那下來像notebook的元件,這一年來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投在notebook相關元件、LCD的元件這類的東西,因為我們認為會起來。notebook一定會起來,移到台灣生產會增加,相對notebook相關產業的供應也一起增加。

Q:但是notebook的組裝跑到大陸去了?

A:可是零件還是在台灣做。

Q:就是台灣製造零件的機會會增加?

A:對,在台灣我們比較會看的第一類就是說,全世界的產業趨勢哪些會往台灣移,就會帶來些manufacturing(製造),這個是投資的重點之一。另外還有一些跟中國會扯上一點關係的。

Q:什麼關係?

A:像Internet的公司在台灣,多數都是大陸的,純以台灣為市場的Internet公司要生存是很困難的。

Q:所以你一開始是從技術來看投資的對象,以會到台灣來做的為重點。那現在到 台灣製造的有LCD和?

A:LCD和大哥大相關的、IC相關的東西。

Q: IC相關的是什麼?

A:IC的設計、IC包裝用的材料,BGA的包裝這些。

Q:BGA?

A:BGA是一種新的IC包裝的方法、技術,像這個相關的投資,還有像軟板這類的。基本上的架構就是說全世界的生產都在往台灣移。

Q:它們都在哪裡,都跟notebook相關的嗎?

A:對,其實都在台灣 ,當然它們很多在大陸有廠,但是那只是個生產策略,最重要的就是說你對客戶的服務、技術的支援、產品的設計都還是以台灣為中心點,所以這些公司有很多都是這種性質的,有些在大陸有廠,有些沒有,大概我們台灣的投資重點以這個為核心。其他的就是我講的software公司、Internet相關的公司,尤其一些和大陸有相關性的,這些我認為機會也不錯。大概這兩類是投資的重點,這些是和國外的產業有息息相關的。

先決定產業再投資

Q:哪些軟體產業是你們VC所看的重點?

A:就是很多Internet相關的軟體。

Q:就是微軟它們都還沒有開始做的?

A:像Internet banking(網路銀行)啦,我想微軟它們都是做比較大的,不會進到這個領域來,在台灣的軟體多數帶有一點系統行程這一類的,還有一些遊戲軟體。

我認為最佳的投資應該是先決定產業,才去做投資。

選對產業的話,就很容易有幾個贏家出來;選了一個不好的產業,裡面的人加倍努力都做不出成績來,所以我們是優先以產業來選擇。舉個例子,我們把大哥大的生產拆開來看,看裡面用了什麼零件,生產流程用了哪些技術,國內有誰在做,我們可以去看整個產業的機會,在這種情形只要我們猜測正確,大哥大起來了,這些機會就會起來了。

創投業開始進入蓬勃階段

Q:創投公司在五年、十年前是很熱的,現在太擠了,那台灣創投業的發展已經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A:我想創投在早期不是被大家那麼肯定、確認的一個產業,現在當然很清楚,很多人都接受了,所以多數投資人來講都知道要找VC,會到VC來的案子也增加很多,當然相對投資的資金進來的也很多。所以我想它是度過了最早期草創的階段,進入蓬勃發展。

Q:你們有些什麼優勢呢?

A:比如說我們對整個產業的接觸比較多,認識的人也多,如果需要幫忙,我們能幫忙的也比較多,也比較知道一個公司從開始到成功要經歷什麼樣的過程。

比方說我們在美國IPO(首次股票公開承銷)的經驗很多。我們知道IPO是怎麼一回事,或者台灣的IPO,大家很清楚,所以客戶跟你在談事情的時候,他知道它是在跟一個比較專業的伙伴合作。有些公司根本自己也是剛剛開始,能預期的也相對比較少一點。所謂的優勢就是,客戶會優先考慮我們,或者說我們能爭取比較合理的價錢。

那同樣的,人家也很願意和我們合作,因為我們在創投業的品質還是比別人好。

Q:你對普訊的未來很有信心嗎?

A:很有信心!

Q:為什麼?

A:第一我覺得產業應該會一直很好,尤其Internet起來對於知識經濟幫助更大。因為創意、知識所產生的價值,會愈來愈廣,因為知識可以賣得更多。因為技術帶來的影響比較大,機會比較多,整個經濟來看,大陸的WTO台灣WTO這兩個經濟至少有個十年大概跑不掉。

第二我想我們已經在市場上建立了我們的地位及客戶,講難聽一點 ,即使我們現在坐下來不做,未來一段時間的project(計劃案)已經有了,因為我們過去所做出來的。所以雖然一直不停有新的挑戰,但是至少就是說這一切都有了。我覺得我們公司是很大的資產,慢慢地漸進地實現我們的理念。所以我對普訊的未來極具信心。

朝大陸進軍

Q:未來要去大陸做甚麼?

A:我們也是去管理,就是我們有海外的資金,其實這個原動力不可諱言的是大陸有很多機會。

此外,我們也有愈來愈多的客戶在大陸投資,幾個因素湊起來,就可以看見我們在中國的態勢。到大陸對我們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必要的,所以我們放在大陸的資金每年幾乎都比過去多幾倍。

現在WTO開放以後,大陸經濟已經進入狀況,兩岸看起來也是往正面的方向走。整個世界趨勢看起來好像也沒有甚麼選擇,必須要愈來愈能跟大陸溝通,大陸目前的狀況下是可以進去的。

Q:在大陸投資有沒有考慮甚麼產業?

A:我想初步的選擇是以Internet還有software(軟體業)為主,加上台資港資一些在沿海的工廠。

Q:過來到台灣嗎,還是單獨會上市?

A:都可能,只要不在大陸掛,掛台灣或掛香港都可以。

大陸市場很大很大,而台灣相對地市場愈來愈小。例如,現在大哥大一年已經已經上千萬支了,很快就變成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單單大陸的大哥大生產就可以有不錯的發展。

Q:在大陸一開始你們是走軟體走網路,裡面還有台資企業 ,將來呢?

A:在大陸那邊有很多產業變化,其實大陸本身因為太大 ,市場機會跟美國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當然我們不會去做一個我們完全不會做的產業,但是大陸有些產業是我們不一定會看得見的。比如說在台灣,系統集成(SI)的市場很小,但在大陸做系統集成,如果我沒有搞錯,今年大陸的Cisco賣了十億美元,所以你想大陸整個網路電腦市場有多大!因此大陸本身的marketing(行銷)有很多跟外面不見得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也必須去找一些適合的產業做創投。但這也是在初期,將來我們有更多瞭解也許會再做一些修正。

我們的角色是幫助投資人賺錢,海外投資人對於未來投資方向也會有一些意見,大陸那邊的投審方式不像這裡這麼單純,而且這裡的投資人都擠在一起,那邊就比較困難。

最大的挑戰是要不停追著產業走

Q:你覺得有沒有甚麼挑戰?

A:我想很大的挑戰就是怎麼樣能夠不停地追到產業。

Q:要靠人?

A:要靠人、要很努力、要不停地去接觸。像我自己不能說很老,但是我覺得我的產業已經不如以前了。產業變化非常猛的,你要跟上很困難,一直有很多新的東西及發展,雖然有很多機會,但還是要一直不停地改變、跟得上時代才行。

像Internet就是一個很好的理論。你看幾個月前Internet看起來好像好得不得了,但突然之間好像從天堂打入地獄一樣。那是怎麼回事?你怎麼樣去調整自己,怎麼樣不要跟著別人走,在發生事情的時候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這些都是滿難的。我覺得這方面的挑戰是滿高的。

Q:那你怎麼辦呢?

A:我們公司最大的價值就在這種地方,能看出未來,選出最正確的投資機會,還有就是整個產業關係的建立,如何取得。人家說普訊就是leader,所以要優先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個我覺得是我們需要先做的。

讓屬下有發揮的空間

Q:你不是很在意賺錢?

A:也不是這樣講,有時候賺錢是有點機運在裡頭,你有時候拚命想去追它也追不到,有時候你只是積極在穩,如果真的表現很好,你就會得到。你只要覺得現在是被合理地對待,有時候就算不滿意,講實在話,別的地方也不一定會更好。所以我對錢這種事沒有甚麼serious的看法,我覺得滿意就好,管它的,有時候人生想得太嚴肅就很慘。

Q:你們會希望發展更大一點?

A:我是不會,管人對我來說已經沒有甚麼吸引力或樂趣了。我比較喜歡普訊非常有規律,非常有創意。

我比較鼓勵員工充分發揮,challenge(挑戰)再發揮,我的容忍度很高。如果我認為一個人有必要好好做,我會好好幫他忙,我花在鼓勵的時間可能比較多,希望他做得非常高興就是了。

我比較喜歡之前要求完美,但是過程中間如果你已經盡了力了,有些差距,下次學習一下,做檢討,中間有時候非萬不得已我儘量不插手。

Q:這樣比較容易成長嘛?

A:我比較通常就是說用做朋友的方式,鼓勵大家。

在HP的時候我比較努力創造一個習慣就是,讓底下的人覺得找我沒有問題,我會幫忙。我會製造一個這樣的環境,讓底下的人累的時候會來找我,然後我才幫忙他們來教他們。但是基本上就是讓他自己做,我不會替你做。比如說這個人有甚麼問題,我教你解決問題,但是我不會替你跑去跟他講。比如說你跟你的老闆有問題,我不會幫你跑去跟你的老闆講,我會教你怎麼跟老闆講,用這種方法建立一種像是一個helper的一個角色。

Q:從那麼大的公司來到這裡只有三十個人,有沒有失落感?有沒有實際去執行創業的感覺只是在幫別人做事?

A:我試著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因為其實像在微軟,我真正做的事其實並不多。當然我對這個business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比如說到最後做決定。我在這裡也儘量幫忙他們,然後觀察,適當地讓對方認為你可以幫助他們,對方開始會主動找你幫他。我說甚麼你有可能不理我,也有可能聽進去,也可能討論一下,因為實際上我有很多經驗,所以去幫別人做的時候,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對方產生一種信賴,當對方信任你,因為你的立約信本來就不是來自於你的position,是來自於你讓人家可以信賴聽你的,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產生很大影響力。(陳昺豪、李思萱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