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檢視這個不用功的時代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2000-10-01

瀏覽數 11,500+

檢視這個不用功的時代
 

本文出自 2000 / 10月號雜誌 第172期遠見雜誌

藝人吳宗憲娶妻生子的新聞,從影劇版擴展到社會版,引發了專業表演與個人隱私等不同立場的兩極化意見。

有人認為,藝人的表演和私生活,不能混為一談。不過,就算針對他的表演風格,還是有見仁見智的對立看法。喜歡的人說他幽默風趣,不喜歡的人說他低級下流。

以上就是吳宗憲新聞喧騰幾天的大致內容,如此貧乏的素材,可以在這個島上的平面媒體及電子媒體,連續炒作一個星期,實在令人覺得可悲。說穿了,「吳宗憲現象」,正反應了我們身處一個「不用功」的文化裡。甚至,更嚴重的是:吵了好幾天,似乎沒有人關心整個社會集體不用功的事實。

根據統計,吳宗憲是過去一年來上報次數最多、花邊緋聞最大的男性主持人,中間的邏輯關係推演並不明確,但他的確是最受歡迎的男主持人。主持節目的數量及收視率,都在其他節目之上。緋聞見報後,收視率不降反升。

顯然,我們的媒體比較喜歡報導吳宗憲有幾輛車、和哪個女明星正在拍拖、喝酒打架花了多少錢擺平……我們很少看到媒體報導像他這樣的男主持人如何爬到今天的位置﹖他的成功之道究竟是什麼﹖每天他要花多少時間準備一個節目﹖沒有報導這個部分,當然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內容太硬,找不到適當的版面;或是記者們認為他的成功完全是靠運氣。

媒體選擇性地報導事實真相

當新聞專業人員的報導與寫作,也像電視台為了收視率而不斷將節目低俗化,而不得不用讀者愛看的八卦角度來撰述新聞的時候,我們對這個社會的文化,還能有什麼期待﹖

新唱片問世、新的電視節目推出,絕少新聞焦點會鎖定在創作或表演的本身,反而藝人的私生活比較容易占到比較大篇幅的版面。明星的感情生活,不論結婚、離婚、分手、接吻、暗戀……等,才是媒體要的重點。還有藝人甚至為了新戲上檔而製造新聞來個「假離婚」,等收視率告急時,又來個「夫妻破鏡重圓」再炒一次新聞。

提供新聞資料的製作單位說,「新聞記者喜歡這些題材,不炒這個新聞點,明天鐵定上不了報。」記者說,「沒辦法,讀者就愛看這些!」

於是,有新聞工作者在吳宗憲娶妻生子的新聞曝光後,振振有詞地說,「我們老早就知道這件事了,只是保護當事人,不願揭穿。」這種說法,多少反映了某些媒體記者,在工作上常年累積的惡習,自以為手操生殺大權,選擇性地報導事情真相。當他想惡整一個弱勢者,就會端出「讀者和觀眾有知的權利」的嘴臉振筆疾書;當他有意掩護一個和他有利害關係的人時,讀者和觀眾的知的權利,就被催眠了。

於是,有電視節目製作人大聲說,「五十年後,要看真正的台灣文化,就要把這些綜藝節目的錄影帶調出來看,因為它最能代表台灣文化。」不論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他口中的台灣文化都很悲哀。從「恐怖箱」「變裝秀」「益智節目」,一味抄襲美日電視節目,複製別人創意,再加上低俗化的對白,竟然就是所謂的「台灣文化」。很多人問我,「吳宗憲為什麼那麼紅﹖」和電視圈沾上半點邊的我,實在不好意思回答,「因為,這是一個不用功的年代。」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社會不用功的危機

聚光燈之下,不用功的藝人,不用功的主持人、不用功的記者、不用功的讀者和觀眾,聯合造就了這個不用功的影視圈。不只如此,教育界、文化界、政治界,充斥著不用功的人,只要會作秀,就能搶到機會,功成名就。

在不用功的年代裡,每個人都是靠小聰明出頭天的。主持綜藝節目靠「嘴賤」,從事政治工作靠「作秀」,理財投資靠「明牌」,接攬生意或謀個職位靠「關說」。

下過苦功的人,或許有成功的一日,但是絕對比那些靠小聰明出頭天的人熬得更久,機會絕對是更渺茫。在如此不用功的社會環境生活,用功的人,是呆子。很少人認真去探究,追求效率和走捷徑這兩件事情真正的差異在哪裡﹖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以為能抄小路、走捷徑的人,就是成功。而事實也證明,他們的確比較容易成功。

報上的消息指出,大多數醫學院的學生,傾向選擇皮膚科,工作輕鬆、風險低、比較少挨告,相對地,收入也比較多。而心臟科、內科、外科等,讀書時念得很累,正式行醫時不輕鬆,還不時有醫療糾紛,所以常讓醫科學生卻步。

不用功的人,若承認自己不用功,利用旁門左道雞犬升天,也就算了。至少讓那些無家世、沒背景、又沒有小聰明的人,扼腕之餘,只求認命。偏偏有人占了便宜還賣乖,以假用功來虛張聲勢,浮誇自己的用功程度和專業背景。

學者教授抄襲論文、張冠李戴的事,時有所聞。歌手錄一張唱片只花一個月時間,卻說前前後後的製作時間超過三年。職場上多的是靠裙帶關係取得一官半職後,還大呼冤枉說自己清白的人。

網路興起,很多人曾經對這個平民化的媒體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打破舊勢力的壟斷,讓觀念清新而且有實力的人快速出頭天。可惜,這批成功的網路新貴,很快地也染上不用功的惡習;而來不及成功的網路高手,也很快被舊勢力收編,成為他們染指網路版圖的馬前卒。

眼看著這群不用功的人民,附屬在缺乏創造力的企業,組織成失去競爭力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知識份子,身處台灣,你豈能不憂心﹖(本文作者為行銷管理顧問暨專欄作家)(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