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改善體質,聘用優秀人才

吳若權
user

吳若權

2000-09-01

瀏覽數 14,300+

改善體質,聘用優秀人才
 

本文出自 2000 / 9月號雜誌 第171期遠見雜誌

政府公布振興房市三千億利多政策的第二天,早報立刻出現「信義房屋」半版廣告及「水蓮山莊」全版廣告,兩者的廣告文案內容都是配合這項振興房市措施並關聯消費者利益的訊息。

從廣告創意表現的觀點來評估,這兩則廣告都不是什麼驚艷之作,初看之下,和廣告界人士最在意的年度廣告獎得獎標準也有若干距離。

不過,值得注目的,並非狹義的創意表現,而是這兩家企業對政策消息的敏感度及應變力。

從政府發出正式消息,到報社廣告刊登截稿時間,可能只有半個工作天。換句話說,就算同仁願意自動加班趕工,企業刊登廣告從決策到執行,也必須在六個小時之內完成。而且,不能出錯。

過程中大大小小的決策事項,包括:確定刊登廣告、安排廣告預算、選定媒體版面、廣告完稿尺寸、廣告主要訊息、標題及美術編排、校對及看樣……等。若非具備清楚的授權制度、流暢的作業程序、專業的執行能力,企業不可能在短短的幾小時之內,做出這麼具體的商業回應。(當然,其中還包括企業主對政府不會朝令夕改的信心。)

其中,「信義房屋」廣告的標題很簡潔,只是邀請消費者上他的網站查詢進一步的詳細資訊,可見它除了刊登廣告之外,連本身企業網站內容的更新,都必須和政府公布的相關辦法,同步進行。

台灣的生意人,素來以創造「經濟奇蹟」聞名於世。自從台商外移中國大陸風氣漸盛以後,我們少有機會見識聰明的生意人在本地露幾手真功夫的本事。這次「信義房屋」和「水蓮山莊」的「即興之作」,想必又讓有心研究本土行銷的人士,增加一個漂亮的成功案例。

原來,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這件事的本身就是最寶貴的策略創意。也許,時間不足以讓你在執行的過程中追求完美,但策略只要對了,儘管執行的層面只有六十分,結果還是令人滿意。

相對於政府在處理「八掌溪事件」對身陷洪流中無辜民眾的救援態度及能力,台灣本地企業的反應,果真如比爾‧蓋茲在《數位神經系統》一書所期待的,抓住消費者的需求,結合資訊與網路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發揮市場機能,進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建立數位神經系統

比爾‧蓋茲說,「……收集、管理和使用資訊的方式,決定了你的輸贏。……數位神經系統讓你以快如思考的速度經營事業——而這是二十一世紀成功的關鍵所在。」

企業做得到的,政府為什麼做不到﹖

連日來民眾的怒吼,不外乎譴責政府的麻木、顢頇、官僚與無能。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這些抱怨聽起來僅止於情緒的發洩而已,真正值得我們關切的卻是:政府擁有龐大的行政資源,也從各界網羅了優秀的人才,為什麼還不能夠建立一套有效的「數位神經系統」﹖

要到什麼時候,陳總統以及相關幕僚的辦公室,才會出現一片好萊塢電影中常出現的星際辦公室電視牆?他們座車及手機,才能自動將即時資訊傳送到眼前﹖

沒錯,這不是科技能力的問題,這是sense的問題。

政府的重要幕僚們,至今還沒有意識到建立一套有效「數位神經系統」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因為缺乏這套系統,所以忙到不看電視的官員們,當晚不知道大水沖走了同胞;不敢在深夜吵醒長官的閣員們,讓民眾的怒吼咆哮到天亮。

企業對資訊的反應速度快,是為了向外求生存。官員對資訊的反應速度慢,是為了對內部鬥爭。表面上,看起來的確如此。但事實上,這樣的二分法既不夠精確、也有失公允。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懂得積極求生存發展的機構,會提早意識到建立一套有效「數位神經系統」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只著重於內部鬥爭、每個部門貪求自我壯大的機構,勢必因為循環系統不佳,遲早血管阻塞而導致中風。

和人體一樣,企業中風之前是有徵兆的。小血管的爆破,外界雖然看不出來,但短暫的暈眩、麻木、嘴歪、眼斜……等跡象卻不可忽略。

要避免企業中風,首先必須改善體質,聘用優秀的人才,並且讓他們在團隊中發揮效用,就如同選擇低脂高纖的食物,配合多做運動一樣,都是必要的瘦身計畫。

優秀的人才又分為兩類:第一種是專業導向,適合做決策及執行重大專案;另一種是人際導向,適合溝通協調。所謂「知材善用」,最高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智慧之一,是區分這兩種人,並且想辦法讓他們該共事時能夠合作無間,該個別作業時井水不犯河水。

先讓優秀的人才能夠在團隊中工作,各司其職以後,分工的同時還是要合作,否則整體的機制,還是無法發揮效用。

凡事一把抓的企業主,空有體制、沒有授權,碰到外在環境的急速變化,無法針對這些變化,做出滿足消費者的回應。同樣地,只有優秀人才,但無法發揮團隊效用的企業,就算能掌握片段的資訊,還是無法將這些資訊快速消化吸收,變成策略創意的一部分,到最後不是錯失決策的時機,就是降低決策的品質。

當初比爾‧蓋茲推出電腦視窗系統(Windows)時,該平台並不成熟,但他在當年已經喊出「掌握資訊,盡在指間」的口號。

如今,電腦視窗系統已經成熟,加上便捷的網路,讓資訊如虎添翼,我們實在沒有任何理由、任何藉口,將資訊擋在門外,然後在錯過決策時機、犧牲決策品質之後,怨天尤人。(本文作者為行銷管理顧問暨專欄作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