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投書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0-07-01

瀏覽數 13,600+

讀者投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0 / 7月號雜誌 第169期遠見雜誌

為「在孤獨中尋求卓見」的人們喝采

走進中研院,在資訊所外嵌著一方由錢思亮先生所題的奠基勒石,深沉且厚重的保守著研究所一貫的信仰。

研究的路上總是孤獨的,就如中研院長李遠哲說的,「頂尖的研究領域,永遠沒有第二名,」只要不能領先群倫,過去的努力將全是白費功夫。

貴刊一六八期鈺創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盧超群的專訪,讓我深刻感受到在研究的領域裡追求卓越,必須有超於常人的毅力與堅持,在這一段寂寞的過程裡,弗洛斯特的詩句,「我選擇了人跡罕至的一條路,使一切變得那麼不同」,用來形容所有成功的研究人員,也是很貼切的吧。

六月的台北,二○○○年資訊科技大會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台灣數年來發展資訊工業的努力,終於含淚收割,無數默默耕耘的研究人員,值得我們國人加以喝采。

這其中有許多的人皆是和盧先生一樣秉持著「在學有所成後,回國傳播新科技觀念」的回饋信念與工作熱忱,驅動了一股台灣近年來科技工業飛速成長的原動力,然而他們也都曾經歷過像盧先生「在孤獨中做研究」的考驗,強大的競爭壓力,逼迫著他們全力以赴,終至從無助徬徨中脫穎而出,取得領先的地位。

多年以後,錢先生的勒石剛勁中更顯歷久彌新,台北的六月細雨微微,而我的心卻澎湃不已。

台北市 陳文浩

虛擬世界,人文關懷仍是最終價值

世界資訊科技大會日前圓滿落幕,當前世界頂尖的科技領導人群聚台灣,參與這場盛會,顯示出台灣在未來資訊科技的發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無限潛力。

然而會中最發人深省的莫過於「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的共識,蓋茲、梭羅、錢伯斯等人都強調未來世界中,知識將會造成更大的利潤與帶來更大的財富。

但是,如果將知識視為一種單純的「有機物」或過度物化,人類未來面對冰冷電腦的時間將遠遠超過人際間的互動與交流。艾文托弗勒便指出,未來科技發展雖為一必然之趨勢,但是人文關懷更不能漠視,畢竟是人類運用科技以提升生活品質,而不是成為被科技操縱的一群。

網路虛擬世界已經成為未來的趨勢,由虛擬環境帶來的虛擬關係,是否將取代現有的人際關係?當眼前事物逐漸被「虛擬情境」所取代之後,未來是否連法律規範也被虛擬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人類愈來愈迷信「科技」的光環之後,是否亦將因此而被科技「牽著鼻子走」?

重拾人文的關懷,在科技充斥的年代中,似乎更值得我們去省思!畢竟滑鼠與鍵盤,永遠無法取代人類的思潮。貴刊六月號時事熱線所探討的竹科風暴專題,或許就是一個重要的起步。

桃園縣 劉振興

許地球母親一個乾淨的未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貴刊一六八期「慎選餐桌上的海鮮拯救海洋生態」一文,讓人不禁憶起今年四月,環保音樂家馬修.連恩專程來台宣傳「世界環保日」的理念而舉辦的音樂會。會中馬修.連恩與國內外音樂家在舞台上邁力的演出,為的就是希望能把珍惜地球的意念傳達給地球上每一份子。

愛護地球都是每個人輕而易舉可以實踐的,美麗的地球更是我們應該生生世世疼愛的珍貴寶藏。

現在正值暑期,花東海域近年來興起的賞鯨之旅,就提供我們實質的經濟利益、絢麗的大地之美,以及豐富的美學經驗。

所以日常生活中,多一點用心,就能許地球母親一個乾淨的未來。

高雄縣 李淑華

克服「沙拉里曼」的知識焦慮

拜讀六月號《遠見》雜誌刊載「沙拉里曼的人生」一文,略有感觸。

同樣身為「沙拉里曼」(salaryman,薪水階級),在思索人生方向時,總是希望與焦慮並存。資訊科技為企業帶來新夢想,使得身陷潮流中的上班族必須不斷地吸收新觀念與新知識,以免跟不上時代的腳步。但是在工作之餘,除了藉由玩樂、消費放鬆緊張、忙碌的工作步調外,難免會覺得生命中缺少了些純真和素樸的性情。

每次讀《遠見》雜誌都可以從中歸結出許多心得:一個企業領導者之所以成功,絕非只是一味地追求財富,而是對於工作有著過人的執著與熱情,於是組織裡的「沙拉里曼」除了戰戰兢兢的全力以赴外,更需不斷的學習,因為「學習心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工作的價值是什麼?這是每個「沙拉里曼」都該時時刻刻自我省思的問題。

台北縣 林婉菁

發展生技產業應建立自有品牌

貴刊六月號生物科技專欄讀後引人深思。

生物科技與資訊網路是台灣近十餘年來國家科技發展的兩大方向,半導體產業已在這幾年大放光彩,而令人深深期待的生物科技,更因基因解碼的進程大幅提前,日漸顯現出未來的明星產業氣勢。

然而,也有許多學者對我們技術位階的定位問題提出質疑,「台灣要發展生技,絕不能像半導體一樣走代工路線,」用製造能力去賺取的價差利潤,絕對遠低於原創專利開發所具有的競爭力。

雖然蓋茲表示未來發展網路事業,仍需仰賴台灣的硬體工業,但深層想,台灣若一直停留在代工的階段,總是給人有次級產業的觀感。策略的選擇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台灣應該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是上上之策。

台北市 楊振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