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真是全球一個獨一無二的地方。對外來者而言,除了對於地理景觀印象深刻外,矽谷精神給人的無形感受更是鮮明。這裡似乎每個人都很專注,也可以說很物質,積極追求有朝一日創業成功的夢想,而充沛的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也和矽谷人一樣正追逐著創造新財富、新經濟的機會。矽谷展現無限的生命力,正如北加州白天的天空,無時無刻不是灑滿了絢爛的陽光,似乎永遠都是充滿希望與無窮盡的光明。
人才資金的催化劑
有別於二十世紀初,加州吸引的是淘金夢者;今日聚集矽谷的是全球創造新財富、世界頂尖的科技新貴與充沛的創業資金。從電腦晶片、網路到生物科技,改變目前與未來世界的許多創新均源自於此。從舊金山市到聖荷西市車程一小時,介於兩條高速公路間的狹長地帶,這裡每天都有新的事物、新的概念、新的企業誕生。
矽谷精神(entrepreneurship,或稱興業家精神、創業家精神)對於來自台灣、大陸的聯考驕子和印度、以色列等全球各地的人中之龍,給與揮灑其過人聰穎才智的空間,對創業者和具創新能力者而言,這裡真是如魚得水。這裡講究的是實力,年紀多大、如何穿著打扮並不重要,但能否有過人的創意與商業模式,足以讓同儕耳目一新才是制勝關鍵。
高科技產業是人才和金錢的結合,經過矽谷精神催化與反應作用方得形成。高科技公司成功,人才、金錢和矽谷精神是三個要件缺一不可。這也是傳統企業或國、民營大企業跨足高科技產業不易成功的主因。大企業今日有此成就,這點必然有其成功的經營模式、充沛的人才與財力資源,最欠缺的常是矽谷精神,就好比肥沃的土壤若欠缺種子是長不出作物的。
組織文化刺激腦力生產力
勞力與資本是傳統經濟學中的主要生產要素,在新經濟體系卻有不同的闡釋。在大量自動化生產體制下,腦力已遠較勞力重要,而腦力生產力卻不是以傳統式「出席」或「打卡」形式來衡量。而刺激腦力生產力的機制、環境,有人或稱之為「組織文化」變得非常關鍵。傳統性產業或大型企業,常以為只要將一些在高科技產業有成效的人挖到自己公司,在原有的組織體系中成立新的事業體,即可老幹新枝茁壯新的科技事業體。事實上這樣做很少能夠成功。原來充滿創意、積極創新的人才反因周遭的缺氧而腦死。反而是成立完全新的事業體,比照矽谷園區的公司體制,由專業經理人塑造其熟稔喜樂充滿矽谷精神的組織文化,進而吸引優秀的人才,成功機會因而倍增。
矽谷從半導體、個人電腦、網路至生物科技,自己也在不斷改革自己,這就是勇於擁抱改變的矽谷精神。人才和資金幾乎是無阻力的自由流動,若企業無法持續創新,好的人才自然為其他更好的機會吸引而外移,原來的王國沒有了矽谷精神、失去了人才,馬上褪色。
矽谷精神使得市場機能得以最有效的發揮,資源產生最佳效益。在美國、在台灣園區,矽谷精神是創造新經濟、新財富最有效的機制。(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兼EMBA學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