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0年代初期以揭發「水門事件」而名噪一時的華盛頓郵報記者鮑勃.伍華德(Bob Woodward),最近又推出了震撼全美的新書:「面紗:中央情報局的秘密戰爭,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七年」(Veil: The Secret Wars of The CIA 1981-1987),巨細靡遺的抖出了在已故局長威廉.凱西的領導下,中情局在海外進行的各種形式的秘密顛覆、暗殺、竊聽與爆破活動。更要命的,他說凱西臨終前曾承認知道軍售伊朗的餘款轉給尼游的事。
此書一出,朝野大譁,雷根總統親自出馬,指斥伍華德編造故事,凱西未亡人認為伍華德「打高空」,連新聞同業也懷疑這本書的真實性。但是伍華德以他窮究水門案逼使一位美國總統辭職的世紀性紀錄作證;他寫的每一句話都有來歷。
如果伍華德的報導確為事實,那麼中情局的所作所為,就過於無法無天,需要總統和國會嚴加約束。而其他國家,不管是美國的朋友還是敵人,對這個特務機構更要小心防範。
訪問凱西四十多次
伍華德新書所報導中情局的內情,是從一九八一年到八七年,正是凱西當局長的任期。凱西是雷根八0年競選總幹事,雷根八一年就職,酬庸功臣,派他當中情局長,八六年年底因患腦部腫瘤動手術,於八七年五月病逝,是任職最久的中情局長之一。伍華德說,此書主要內容是根據訪問凱西的談話紀錄,他一共和凱西見了四十多次面,凱西病重躺在醫院裡,他還在病床旁邊作了訪問。
伍華德說,他的新著之所以取名為「面紗」,因為這是中情局內一組秘密檔案的代號,記載雷根政府任內中情局所從事的秘密行動。任何讀者讀完了這本書,都會覺得「面紗」這兩個字用得妙,它的確需要遮掩一點,因為中情局在國外的行為,很多事是見不得人的。
現在讓我們看看,「面紗」後面是什麼:
凱西出生在紐約市皇后區的中下階層家庭,進入社會後執業律師。但是他性喜冒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戰略勤務局」,從事情報工作,這個機構就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在戰勤局時,凱西曾以短短兩個月時間,在德國境內佈置五十八個情報小組,顯示了他在這方面的長才。
到處安插諜報人員
凱西八一年出掌中情局後,即熱心在友邦政府安插間諜人員。他認為,一個經過考驗的良好可靠的提供情報者,再加上又能參加政府的高階層會議,這種人遠比根據竊聽蒐,集的材料有用。
在政治最不穩定的地區--亞洲、非洲、中東及拉丁美洲,往往有最好的機會安插諜報人員。許多第三世界國家領袖擔心國內外的動亂因素--政變、恐怖活動、暗殺等,這些政權需要保護。這表示他們需要訓練、技術及設備,而中情局一向最擅長秘密援助政界領袖。中情局多年來已發展出一套對外國政府提供安全協助及情報訓練的廣泛計畫。
這種計畫的目的是維持一個政權,而非改變政權。中情局企圖影響外國的作業一律視為「秘密行動」,需要總統的正式命令才能展開。通常付出三十萬到一百萬美元的費用,中情局即可派出一個小組(經常只有三、四名情報官員),為對方進行訓練,並且運交設備。
訓練的對象是私人的安全部隊或王宮的衛隊,有時是一個國家的情報單位或地方警察。設備則包括最好的自動武器及手槍;高科技夜視設備;對講機及最精密的通訊設備(經常附有編成密碼的功能);直升機;安全警報器、安全鎖;輕便防彈背心等。此外,還提供防衛建築物或王宮的精密科技、監視恐怖活動的科技,以及確保與情報單位及警方連絡得上的裝備。
一旦進入外國領土後,這些中情局官員可以任意進行間諜活動,凱西對這些人員只有一個規則:「別讓他人逮到,如果被逮到,死不承認!」
一九八三年,接受這種安全及情報協助的外國領袖多達十幾人,其中包括查德總統哈布瑞、巴基斯坦總統齊亞、賴比瑞亞元首杜伊、菲律賓總統馬可仕、蘇丹總統努邁瑞、黎巴嫩總統亞敏.基梅爾。
凱西廣佈眼線,利用各方面情報來採取行動,典型事例之一是制裁「利比亞狂人」格達費。
凱西教訓格達費
一九八一年九日初,印度新德里一名利比亞外交官的親戚寫信給新德里美國大使館說,利比亞計畫暗殺雷根總統。在此之前,衣索匹亞領袖早已作此警告。
其後,一名能接觸利比亞高級軍官的線民提供了兩個情報:利比亞準備攻擊地中海地區的美國設施,並且準備在羅馬綁架及殺害美國駐義大利大使萊布。
九月九日,歐洲的情報單位報告,義大利已逮捕及驅逐許多參與不利於萊布陰謀的利比亞人。
九月十九日,機密情報指出,利比亞要對在其海岸外的美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發動敢死隊攻擊。十月九日,歐洲的情報單位說,格達費已抵達敘利亞,並且會晤了四個主要恐怖組織的人員,希望他們支持在歐洲攻擊美國設施的行動。
十一月十二日,一名暴徒在巴黎向美國代辦查普曼開了六槍,他險遭不測,中情局認為,此一恐怖行動是利比亞幕後主使的。
面對十幾項此種情報,中情局長凱西認為,必須設法遏阻格達費的膽大妄為行動。凱西以這些情報為依據,在白宮大力主張,不惜任何代價立即遏阻美國境內的任何恐怖行動。
雷根的助理下令加強安全措施,其中包括派出誘敵的大轎車,以及在白宮附近部署地對空飛彈。移民局也向各主要邊界檢查站及機場辦事處發出七頁極機密的備忘錄,五名可疑恐怖份子的圖像也到處分發,並在電視上播出。
由於美國大肆張揚此一陰謀,格達費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親自上電視接受訪問,否認曾派出殺手暗殺雷根總統或其他高級官員。
在其後四年中,凱西仍一直對格達費緊追不捨。一九八六年三月,凱西的手下在情報上大有斬獲。他們開始定期截收格達費情報中心發出的電訊,其中一通只有三行文字的電訊是三月二十五日發出的,指示利比亞八個大使館執行「計畫」。
四月五日凌晨,另外截收到一通從東柏林發到的黎波里的電訊,內容是「作業現已展開」。十分鐘後,西柏林一家迪斯可舞廳發生炸彈爆炸,有一名美軍及一名土耳其婦女死亡,兩百三十人受傷。
凱西現在逮到了利比亞逞兇的證據,他已開始秘密計畫軍事報復攻擊行動。
引發難民營大屠殺
四月十四日,三十架美國轟炸機攻擊了格達費的住所及其他目標,攻擊行動完成後兩小時,雷根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中發表電視演說,他說:「今天,我們採取了行動,如有必要,我們會再來一次。」
黎巴嫩內戰頻仍,政情複雜。以色列想擴大在黎巴嫩的影響力,於是聯合美國,支持由基梅爾領導的基督教民兵--右翼長槍黨。
基梅爾在黎巴嫩修習法律,七0年代在美國華府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為中情局吸收,返國後提供情報,收取報酬。凱西自然對他有信心,乃說服雷根總統,秘密援助基梅爾一千萬美元。基梅爾一九八二年八月當選總統,預定九月就職,就在他就職前九天--九月十四日,被一枚炸彈炸死。
一個有利用價值的人被害,一個秘密計畫沒有完成,使凱西十分憎怒。
兩天後,以色列部隊允許長槍黨民兵進入貝魯特的巴勒斯坦難民營進行報復,這就是舉世震驚的薩布拉及夏提拉難民營大屠殺,以色列情報單位估計,大約有七百到八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許多是婦女和兒童。
「面紗」不僅揭露了很多中情局駭人聽聞的活動,對凱西個人的性格也有很生動的描述。
凱西接掌中央情報局後,對例行情報業務極感不耐,一直渴望採取「重大」行動。一九八一年他上任後不久,即親自出馬表演了一次諜報作業。
關係雷根歷史地位
當時中央情報局中東站正考慮在某中東國家高級官員的辦公室裝設竊聽器,截聽秘密消息,中東站探員卻反覆磋商行動的風險,舉棋不定。
凱西知道後狠狠地說:「他媽的,我自己來做。」凱西後來不聽屬下的勸告,設計在前往中東訪問那名高級官員的時候,親手將一枚製成針狀的竊聽裝置,插進對方辦公室的沙發裡,另一枚袖珍型麥克風則藏在一本書的裝訂頁中,由他親自送給對方。
凱西這次行動,既違反中央情報局的諜報行動準則,也違反外交人員的慣例,卻為凱西在情報局內部建立傳奇性的聲譽。
一九八一年底,一項凱西所期待的「重大」行動終於開始了,這就是後來逐步發展成醜聞案的秘密援助尼加拉瓜政府游擊隊的案子。
軍售伊朗,並以餘款援助尼游,是美國自「水門案」之後又一大政治風暴,不僅影響美國在國際上的信譽,對雷根總統在歷史上的地位尤關重要,白宮從頭到底都堅稱,除了經手人國安會諾斯中校外,沒有人事前知道這件事。但是伍華德在書中說,他在凱西病危時,到醫院訪問他,問凱西事前知道這事否?凱西點點頭,他再追問,凱西卻睡看了。如果凱西知情,說雷根完全被蒙在鼓裡,就很難令人相信。
很像一本小說
「面紗」還包括其他很多驚人的內幕消息,自然都是中情局蒐集來的,例如:
.中央情報局曾付出兩百萬美元賄賂黎巴嫩的費德拉拉酋長,以阻止他的劫持人質的赫茲波拉黨對美國人採取恐怖行動。
.利比亞領袖格達費有愛穿女人服裝的癖好。
.凱西指揮下的中情局在蘇聯及其他東歐集團國家內有二十五名以上的間諜。
.薩爾瓦多總統杜華特名列中情局薪水冊上,他是一名提供消息者,而非情報員。
.遇刺身亡的埃及總統沙達特有濫用毒品問題,而且有焦慮症。
.沙烏地阿拉伯國王法德在擔任王儲期間有酗酒傾向。
.美國飛機成功地攔截到劫持義大利郵輪「阿基利勞洛號」的恐怖份子,其重要情報來自中情局竊聽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電話。
.前參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高華德的辦公室曾兩度神秘發現竊聽裝置,儘管他的辦公室經常有人負責清除此種裝置。
.凱西很討厭國務卿舒茲,而且有意取代他的職位,他一度寫機密便條給雷根總統,建議把舒茲免職。
「面紗」一出,全國震動,首當其衝的是雷根總統,他直斥這本書「很像是一本小說」。為凱西治病的醫生說,凱西摘除腦瘤後,即不能說話,意識也不清楚,根本不能接受訪問,所以雷根說:「我認為,這完全是對某一個人的虛構的故事,此人根本已不能講話,而現在部被引述,好像他還能喋喋不休。」
每一句話都有來歷
另一個關係人是凱西夫人,她怒斥伍華德打高空。她說,凱西住院期間,一家人一直隨侍在側,特勤人員二十四小時在病旁門前警衛,伍華德為何能接近凱西?她指出,她曾查詢中情局安全官員,根據紀錄,今年元月二十二日,伍華德企圖闖進凱西病房,被安全人員逮到,給鬨了出去。凱西夫人認為,即使伍華德見了凱西,凱西也不會跟他講中情局的工作內情,何況還講了這麼多!
但是伍華德說,他書中每一句話都有來歷,他一共訪問了凱西四十多次。至於他怎能在醫院中看到凱西,伍華德不願多說明,他表示不能給協助他避過安全人員而進入病旁的朋友惹麻煩。
伍華德與凱西關係不比尋常,也並非吹牛。根據中情局的紀錄,伍華德至少在中情局總部訪問凱西六次之多。伍華德說,他們經常在社交場合談話,而且只要他打電話給凱西,一定會得到回電。
伍華德回憶說,他當年發掘水門案,初期別人也懷疑和嘲笑他報導的內容,但最後證明他是對的。
扣住大新聞九個月
如果「面紗」的內容果然囑實,那麼凱西抖出本身的工作內幕理由何在?據伍華德的說法,中情局的工作常被人誤解,凱西居於「守勢」,希望有人寫出事實真相。這話很牽強,而凱西業已物故,更是「死無對證」了。而軍售案關係如此重大複雜,凱西生前不在國會作證時說明,反而向一個新聞記者「點頭」承認,尤令人費解。
照伍華德書中的記載,他八七年元月在病房向凱西求證了軍售案,這是當時的熱門大新聞,他何以能罔顧新聞界一向強調的讀者「知的權利」,不立即發表,而等到九個月以後出書?
洛杉磯時報華盛頓分社主任納爾森說:「有了新聞就報導,這是一件無可爭論之事,我不能想像我會將一件極有新聞價值的事扣在手裡不立即發消息,而等看去寫一本書。」
對這一點伍華德沒有解釋。
很多事,我們讀者也找不到解釋。譬如說:美國人爭來吵去,只是問「面紗」後面的中情局內情是不是凱西透露的?很少人懷疑中情局是不是真幹了那些事?更少人會關切中情局應不應該幹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