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世紀總統大選剛剛落幕,緊接著讓投資人屏息以待的,可能就是有史以來金額最龐大的中華電信民營化釋股案了。中華電信不僅是最會賺錢的國營事業,也是目前全球前景最樂觀的無線通訊和網際網路服務的領導業者,許多基金經理人和分析師一致看好這次股票公開承銷(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建議投資人絕對不能錯過這個可能獲利數倍的機會。
中華電信(改制前是電信總局)獨占台灣的電信事業五十五年,在大哥大、上網、固定網路(包括市內、長途、國際電話)業務已經打下雄厚基礎(見表一)。環顧鄰近主要國家,幾乎只剩下台灣還沒有開放民營化,使得中華電信成為「亞洲最後一塊處女地」。
「任何國家開始電信民營化時都很興奮,投資人有很高期待……按股票市值來算,中華電信是亞洲最大的電信公司,第一階段釋股時,會發生很多人想買、卻買不到的情況,」英商華寶證券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於貽勳指出。「通訊業從今年開始的一年半之內,都是快速成長期,就算市場給中華電信比電子股高一倍的本益比(折合約為六十倍),我也不會驚訝。」
分析師預估未來幾年中華電信的每股盈餘可以達成五至六元,以六十倍本益比來算,股價有漲到三百元的實力。
於貽勳建議華寶的客戶買進中華電信股票。華寶在台灣是最大的外資券商,市場占有率約一三%。
績效過人,對手折服
過去三個會計年度當中,中華電信平均每股盈餘(EPS)達到五元以上,「比中油和台電加起來還多,」中華電信董事長陳堯自豪地說。八十八年度(八十七年七月至八十八年六月)中華電信每股獲利是五.二二元,而中油不過一.七五元,台電才○.九七元。以整體稅後淨利來看,中華電信五百零六億,與其他兩家的總和相差不多(見表二)。
中華電信經營績效過人,即使是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承認。
台灣大哥大董事長孫道存就指出,「中華電信是全世界很好的電信公司,如果中華民國的電信事業經營不好,不會有五六%的普及率。」孫道存評估一個國家的競爭能力有兩個指標:電力用量和電話人口使用率。全世界市內電話使用率超過五○%的國家不會超過二十個。台灣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中國大陸不過八%。所以中華電信事實上相當有績效、經營國家的電信事業非常成功。
中華電信的潛力可能不止於此,因為行動電話、上網和寬頻的盛行已經帶動很多功能及需求,也帶來無限商機。例如最近興起的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無線上網傳輸協定)手機讓消費者用行動電話等無線設備獲得及時性、機動性的資訊,收發e-mail、股票買賣、訂票、導航定位系統等。
「我們喜歡中華電信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路服務提供業者,此指 HiNet),僅管世界上沒有一家ISP賺錢,包括American Online(美國線上,美國最大的ISP),但是將來開始獲利之後,成長性是以次方計算的。以中華電信來看,雖然可能要三到五年後才賺錢,我們還是願意現在就投資它,」中信投信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彭哲瑄表示。 HiNet是全世界第六大的ISP,在台灣的客戶超過一百四十三萬人,市占率二五%以上。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產業分析師黃雲暉指出,「抓住網路時代的脈動是二十一世紀生存必備條件。」網際網路興起以來,幾乎每天都有公司宣布成立新網站,或是公司之間經由網路合作來節省成本、擴大事業版圖,如果能結合通訊、網路、語音、寬頻更是如虎添翼,在這個潛力無窮的市場取得領先地位。
最近外電報導,香港首富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經營的盈科數碼動力公司(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 Ltd.)以股票、現金合計三百八十億美元(約為新台幣一兆兩千億)的代價收購香港電訊五四%股權,盈科看上的是香港家庭電話市場八○%的占有率,藉著股權收購可以快速拓展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所有業者積極搶攻的市場,美國專門研究高科技前景的Forrester Research Inc. 統計,全球B2B(企業對企業)市場今年達到三千五百億美元,比去年大幅增加九四%,且明年仍以四五%的幅度成長﹔B2C(企業對消費者)今年的市場規模則達到九百億美元(見表三)。
中華電信看中的也是B2B、B2C市場。中華電信總經理呂學錦表示,「電信是現在最熱門的兩個領域的基礎,一個是行動通訊,一個是網際網路,這兩個高成長的領域又有結合的趨勢,成長力量非常大,中華電信正好在這些方面都有經營。」
「中華電信的附加價值很高,它有ISP、行動電話等等,不是一般民營業者短期追得上的,」德商德盛投信大壩基金經理人謝上元分析。謝上元預計將來募集的一半資金用來投資中華電信和其他通訊股。
亞洲的電信公司在過去一年來的漲幅相當驚人。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股票在美國掛牌的報酬率將近四○○%,NTT(日本電話與電信公司)及韓國電信也各有五成的報酬率,通訊類股受到投資人歡迎由此可見(見一七八頁表四)。
從國營企業鬆綁是生存之道
中華電信民營化是政府過去幾年來的既定政策,可是也有不得不為之的苦處。兩年前行動電話市場開放以來,五大民營業者不斷蠶食中華電信利潤最豐厚的大哥大業務(八十七年度投資報酬率高達一六五%),市占率從百分之百跌到目前只剩下三成,使得八十八年度EPS衰退到五.二二元,比前一年同期減少七.六%,因而激起中華電信的危機意識。
「繼續用國營形態經營,等於要中華電信走入末路,」陳堯憂心地說,「急於民營化是因為現在被政策綁手綁腳,民營業者可以送手機,一、兩個月就把基地台蓋好,但是中華電信沒有這麼大的彈性,採購要公開招標、投標、審查,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如果流標又要重新來過。民營化之後就可以和民間業者一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呂學錦把民營業者和中華電信之間的競爭形容得很貼切,「人家是跑百米,我是跑高欄,民營化就是要把高欄撤掉,大家跑百米就跑百米,一起來比嘛。」
不過,民營業者質疑中華電信在產品、行銷、廣告方面已經非常靈活,民營化帶來的改善空間可能不大。
「現在中華電信非常有彈性,非常積極在市場上活動,最大的動作都是他們在做,民營化之後,我不曉得他還能做什麼?」和信電訊董事長辜成允指出。
遠傳電信總經理歐康年(Joseph H. O’Konek)則認為,「很可惜的是,中華電信已經不是獨占廠商,但是仍然可以引導價格下降……,將直接影響每一家業者的利潤。」
電信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
競爭白熱化是事實,但是由於大哥大資費節節下降(中華電信三月份才調降十六.五%,電信總局要求民營業者也要跟進),使得行動電話普及率大幅擴增。交通部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一月份全國用戶數已突破一千兩百三十萬,比兩年前成長八倍,滲透率(penetration rate)五五%左右,僅次於香港,代表台灣每兩個人就有一個門號。孫道存樂觀地估計,普及率再兩年就可以超過七成。
由於產業前景看好,五家民營業者的股價在未上市市場表現亮麗(中華電信還沒有股票在市面上流通)。台灣大哥大是其中佼佼者,預計今年EPS達到五.三元,和中華電信相比毫不遜色,股價從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的五十五元一路飆上一百六十四元。依記者向未上市盤商查詢,和信成交價八十五元,東信四十元,泛亞三十元,遠傳則是一百三十元左右(見一七九頁表五)。
陳堯表示,中華電信第一階段釋股預計十月在國內掛牌,開放給國內投資人的部分合計十五.四億股,以上次立法院會通過釋股價格不能低於六十元來算,至少可以替大股東交通部募得九百二十四億元,打破國內承銷金額的紀錄。其中,三%股權(兩億八千九百萬股)開放給法人競拍,競標底價由經建會、主計處、財政部聯合成立的評價委員會依照中華電信的動產、不動產鑑價報告來決定。一三%(十二億五千四百萬股)給年滿二十歲的國民參加抽籤認股,台灣成年人口約為一千五百多萬人,每人平均可以抽到八十股,申購價格以最低得標價的一.三倍為上限,這部分將由中信銀找國內券商組成承銷團辦理。五%員工認購的部分則以得標最低價計算。
海外釋股方面,中華電信希望一二%股權能於年底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ADR(美國存託憑證)掛牌,成為繼台積之後第二家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台灣公司。中華電信計畫於五、六月之間決定由誰擔任主辦承銷商。外傳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已取得承銷權,陳堯予以否認,他強調摩根史坦利只是其中一家,高盛(Goldman Sachs)、華寶(Warburg Dillon Read)、所羅門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日本大和證券(Daiwa Securities)都在考慮範圍之內。
第二階段釋出三三%股權,國民認購二○%,其餘部分則由員工認齊。到了明年六月,交通部股權只剩下三四%,中華電信即成為民營公司(見一七九頁表六)。
中華電信股票到底值多少錢有待評價委員會決定,如果我們用以下兩個指標衡量,大概可以略知一二。摩根史坦利之前曾估過中華電信總資產,價值約三兆新台幣。另外,按照德盛投信提供的資料,日本NTT目前的本益比是二十三.二倍,中國電信一百二十二倍,香港電訊(Hong Kong Telecom)二十三.六倍,美國AT&T四十五.八倍,MCI Worldcom 三十四.四倍。陳堯說中華電信的營收是香港電訊兩倍、新加坡電訊三倍,所以中華電信股票的本益比應該超過二十四倍。
三月中旬交通部宣布開放三張固網執照,分別由台灣大哥大、力霸集團、遠紡集團領導的台灣固網公司、東森寬頻電信、新世紀資通上榜,意謂著中華電信將面臨更多挑戰。
這些固網公司將從寬頻切入,傳輸影像與數據,而他們看上的,就是結合固網與網際網路,再跨入電子商務領域的商機。中華電信目前以傳輸語音為主,附加價值極低,所以也正在拓展頻寬。
「說不擔心(固網執照開放)是騙人的,競爭者幾乎已經是不擇手段了。固網開放之後,他們當然會殺價搶客戶,但砍價不是最好的方法,惡性殺價可能導致有人被合併,整個市場再重新洗牌,」陳堯觀察。
固網市場到底有多大,能吸引這麼多公司加入戰場?孫道存說很難用金額計算,以市場潛力來看,他估計三到五年之內將從五%到一○%左右成長到七○%。台灣固網公司計畫未來十年投資一千億,目標在二○○九年營收突破一千億,十年的平均報酬率為二○%,主要獲利來源是與網路相關的數據服務和國際電話。
孫道存指出,得標的公司都預期十一、十二月就會開始第一期營運,雖然市場潛力無限,他很擔心中華電信會以降價的手段排擠新的競爭者。「中華電信這幾年來積極地改變,以他們現有的實力、基礎發展,我們只希望公平競爭,不要惡性降價,打擊新加入的業者。就算他現在開放釋股民營,他還是獨占,過去累積出來的資產太雄厚了。」
誰是最後勝利者?「決戰點在於誰的content(內容)、idea(創意)和軟體比較能抓住消費者,」謝上元表示。
釋股帶動電信案商機
中華電信釋股金額龐大,公司股本又是最大,將來在股市扮演的地位非常重要。
「對台灣資本市場的影響很大,吸金(指資金排擠)是小事,但對股市而言,又多了一檔外資股、指標股,屆時電子、通信會成為市場的雙主流,」於貽勳觀察。
民營化之後,將會需要更多供應商配合,帶動通信業設備製造、維修和手機生產更多商機。分析師表示相關廠商如亞旭、東訊、致福、華碩等等,光是做中華電信的生意就做不完。
中華電信殷殷期待民營化,陳堯說,最終的目標是讓中華電信成為控股公司,核心的電信業務由獨立公司經營,其餘則由附屬公司來做。以NTT為例, 民營化之後,六成營收來自主要業務,四成則來自一百二十六家子公司,如此一來可以邁向多元化,增加獲利。
民營化就代表競爭力提升嗎?中華電信的對手持保留態度。
歐康年指出,「我們觀察每個國家電信業在自由化過程中,他們將有更多自由做以前不能做的事,但問題是,只要經營階層沒有更換,就看不到有很大的改善。」
孫道存說得更直接,「明年釋股完成後政府有三四%股權,仍然獨大,換湯不換藥嘛。」
即使如此,中華電信在規模、客戶方面仍然具有優勢,不應該會坐以待斃。
「Chance(機會)永遠是屬於有leading position(領先地位)的人的,」於貽勳指出。
於貽勳認為中華電信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因應亞洲其他電訊公司的競爭,如果民營化之後一年內沒有採取任何策略進攻亞洲市場,中華電信的獲利成長性大概就只能持平。台灣市場是很好的起點,但中華電信最後目標仍是除了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以現有競爭者來分析,新加坡電訊、香港電訊、中國電訊、韓國電訊都只是區域性的經營者,一旦中華電信能夠先在大陸卡位,再深入亞洲市場,「中華電信將成為超級大的公司,沒有任何人能阻止它的發展(You’ll become super big. Nobody can stop you.)。」
這次釋股案歷經多年波折,終於有可能達到國家財富歸全民共享,就如陳堯所說,「對社會大眾、國家、員工和公司都有利。」以中華電信這種世界級的電信公司,分析師預期將來在國內、外上市都能得到投資人熱烈的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