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制度」比「英雄」重要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9-11-01

瀏覽數 14,650+

「制度」比「英雄」重要
 

本文出自 1999 / 11月號雜誌 抓緊Internet的free energy──打出高科技品牌

(一) 生根與歸根

十月在美國,剛好在異鄉作客四十年。

一九五九年九月,一個二十三歲的大學畢業生,帶著羞澀的行囊,從台灣到新大陸修習經濟發展。他知識基礎淺薄,自我期許沈重;除了強烈的求知慾、一份助教獎學金及一本厚厚的英漢字典,一無所有。

四十年過去了。形式上,落地生根;心情上,落葉歸根。

四十年中,持續累積的是他自認為值得向台灣與大陸推廣的現代觀念。他相信: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不是革命的狂熱,也不是自私的冷靜;更不是東方的自大,或西方的抄襲,而是提出適合國情的現代觀念,使其推廣及實踐。

(二)「把狗也當人」的社會

探討一個國家的富裕,一個社會的進步,一個人的福祉,是他工作與著述上最大的樂趣。

細數國家貧窮的原因:從人口過剩、資源缺乏到生產不足、制度不健全。他的結論仍然是:「一個國家落後,是因為觀念落後。」

即使在今天民主燦爛的台灣,政策運作上仍然被落後的威權觀念所困:如中央不肯授權地方,總統有權而無責,黨的運作還是列寧式。這些落後的政治現實變成了驅之不散的烏雲。

初到美國,他就立刻體會到:「這是一個把人當人,把狗也當人的社會。」

美國人的獨立、自信、嘗試、冒險,集中在高科技上時,就做出了最突出的表現。美國已從「冷戰時代」的自由世界兵工廠,變成了「網路時代」的高科技集散中心。矽谷不僅變成了富可敵國科技企業家的發源地,也將在二十一世紀變成新科技文明的長江。誰能想像當年就在那一幢幢整齊乏味的建築中,蹦蹦跳跳的年輕小伙子,正夜以繼日地策動一場驚天動地的網路革命?

美國的可貴,不在它既有的財富,而在它未來的機會;美國的可愛,不在科技突破帶來的「混沌」,而在社會富裕孕育出來的生活情趣;美國最令人嚮往的就在於它是一個可以自由自在、自由呼吸、自我發展的自由天地!

(三)制度比英雄重要

四十年前,一個在威權社會中長大的青年人,當然會立刻被美國民主政治的多姿多采所吸引。他認真地觀察過十次美國總統大選,並且不斷思考,對發展中的台灣與大陸有什麼借鏡之處?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從甘迺迪到柯林頓,其間包括福特在內,共出現八位總統。沒有一位被公認是「偉大」的總統(如傑佛遜),甚至「接近偉大的」總統(如羅斯福)。但是,美國的國力及在世界的地位,卻有增無減。

這是一個重要的見證:在一個體制健全、人民參與、輿論發揮功能、民主與法治的社會,個人的政治影響力——包括總統在和平時期的影響力——已不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雷根常自嘲是:「位高、名重、權大、但是影響力小的人物。」

非常時期,英雄改寫歷史。民主時代,不需要嚮往英雄,而要嚮往完整制度的建立。海峽兩岸的人民要趕快相信:制度比英雄重要。

李總統一再聲明不會延長任期,不會修憲尋求再連任,這是對制度的尊重,值得肯定。如果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當選總統後,李主席宣布辭去黨主席,避免出現一黨主席凌駕一國總統的情況,也是另一種對制度的尊重,更值得稱讚。

(四)想到台灣的總統大選

戰後美國總統的權力不能盡情發揮,正是受到五個制度性因素的「良性」牽制:國會、官僚系統、利益團體、輿論及突發的國內外事件。著名的經濟學者蓋勃勒斯就說過,「根據所有過去的標準,總統這個職位已顯得相對不重要。」

因此在美國的總統制之下,容易產生一位平庸的總統,但不易產生一位獨裁的總統。對愛好民主自由的美國人民來說,領袖獨裁遠比領袖平庸可怕。

台灣的總統大選,已經熱烈展開。在當前國情下,領導人至少要做到三點:

(1)要有偉大前瞻的識見,描繪兩岸雙贏的前景。

(2)要有無私包容的胸懷,匯集強烈的共識。

(3)要有進步理性的藍圖,推動各層面的改革。

此外,領導人還必須本性善良與個性樂觀。他沒有痛可以說、沒有恨可以洩、沒有狠可以發、沒有仇可以報。

歷史悲情、省籍情結、秋後算帳,在善良與樂觀之下,才會煙消雲散。也只有在這種氣氛下,可長可久的制度(包括修憲)才有真正建立的可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