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片製造大廠錸德科技張開雙手、擁抱美國網路股。首先是投資美國Xaqti一、兩百萬美元,持有四%以上股權,錸德在Xaqti 被上市的Vitesse 購併後,預估將有一‧八倍的獲利。
Vitesse 生產的通訊晶片如Gigabit Ethernet Chip、ATM chip 及SONET chip,主要應用於電信局局端的高速設備,頻寬最高為10GB。根據美國市調公司Dell Oro Group 預估,Gigabit Ethernet 市場將自一九九八年的兩億美元成長至西元二○○二年的四十億美元,成長幅度保守估計將達二十倍。由於Vitesse 未來潛力無限,錸德短期內並不打算處分持股。
錸德也投資一家ISP(網路服務業者),它在全球擁有六百萬戶以上的客戶,錸德持有該公司五%以上的股權。另一家公司則主要從事網路國際長途電話業務,而網路國際長途電話市場規模高達七千億美元,該公司與亞洲半數以上的電信局合作,預定一年內在美國掛牌上市,錸德帳面上的獲利估計達五倍。
錸德透過轉投資的中原創投公司進行投資,在美國共投資四家網際網路公司,兩家今年掛牌,兩家明年上市。
另一光碟大廠中環投資網路事業的態度一直很積極,幾乎已從光碟概念股轉成網路概念股。中環表示,兩年前以十萬美元投資Junlee(網路叢林)公司,之後Junlee被Amazon(亞馬遜)購併,中環去年底處分掉大部分股權,獲得三億新台幣的進帳,獲利達投資金額的一百倍之多。
而中環因為看好China.com(中華網)背後大股東AOL(American On Line,美國線上)的品牌效應及技術上的奧援,也成為China.com 的股東之一。目前中環投資在網路股上的金額高達新台幣四億元。
台灣的網路市場可能是中環的下一個目標。目前已經開始運作的Taiwan.com,中環即是檯面上的投資者之一,但由於負責經營的台灣達康公司仍屬籌措階段,持股多少仍是未定數。
網路股的新投資標準
而具有創投業者敏銳洞察力的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也有嘗試動作。除了投資由華人段小雷創立的AboveNet(網上網)以外,數位聯合數據公司去年釋股時也有買進動作(見下頁表)。
中華開發投資部經理李家弘認為,投資網路公司不講傳統的評估方式,如果以本益比來看,每一家都高得驚人,根本無法投資。
網路股的新投資標準又是什麼?李家弘認為網站的成功關鍵在於business model(經營模式)及revenue model(收益模式)的建立。
所謂的經營模式,第一考量為早期進入者(First Mover)建立Brand Name(品牌),但此優勢並非絕對,必須善用網站的上網流量才能持續。因此經營團隊必須具備良好的行銷能力與專注的經營內容,並隨時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度,在短時間內占領一定市場,有效利用維持進入障礙。
此外,李家弘也認為網際網路並非絕對技術領先的產業,必須以有效的經營模式在短時間內帶動上網流量,如果無法有效站穩市場地位,網路產業的Burn Rate(報銷率)極高,同型的經營模式紛紛出現,成功的機會將漸形渺茫。
李家弘表示,internet(網際網路)屬於「打群架」的市場,經營團隊必須能有效利用異業結盟,並吸收創投的經驗,對新刺激隨時保持接納的態度,以維持網站活力。
此外,網站的經營模式是否解決某一真實世界的問題,例如:節省成本、提升效率,也是考量點之一。
擁有好的經營模式後,必須利用上網流量發展收益模式,包括廣告收入及e-commerce(電子商務)收入,但網際網路的收益機制設計不易,必須收費於無形,讓消費者在節省成本的考量下不知不覺地付款。
投資網際網路的兩個機會點
中原創投總經理賴信澤認為,網站的存活機會在於一開始即能快速成長,搶占市場占有率,因為網路上的構想很容易被複製,「經營網站和開店一樣,重點是能吸引多少人上門。」
在快速變化的網路生態中,已經有些行業面臨危機。賴信澤認為網路即將走進content(內容)的時代,入門網站最快明年將面臨衰弱的局勢。
什麼時機才是投資的進入點?李家弘表示,網際網路股股價的計算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第一是以營業收入倍數計算市值,通常必須比照市場上同類型公司的營收倍數比,做為市值參考;第二是觀察網站的流量與會員數,比照同類型公司「人頭」價格做出判斷;第三則是依據網路公司未來現金流量或獲利預估,計算該公司價值。李家弘提醒,不同市場股票籌碼流動性與規模不同,不能同等比較。台灣許多網路公司強調將到國外掛牌上市,並積極地策略聯盟;即是將台灣市場概念股擴大為華人市場概念,以利掛牌後的市場接受度。
賴信澤認為創投業者投資前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出來?」對網際網路股而言,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就是個機會。李家弘認為,瞄準IPO的投資人必須考量該公司所能占有的市場規模、未來擴張的可能性、市場接受度,以及掛牌市場籌碼狀況和是否具備上市的Story(題材)。
另一個時機則是購併,通常是依據被購併公司所帶來的綜合效益,或考量以現有市場狀況重新發展,達此市場地位的重置成本及風險,以決定其購併的價值。
「網際網路只是未來整個電信通訊的一小環而已,」李家弘表示。中華開發看好的是整個通訊市場的發展,其他如固網等相關產業,中華開發也一定會進入。
美國可因網際網路再強五十年
網際網路的影響也擴及國家。在中原創投總經理賴信澤看來,網際網路無疑是「一場國家競爭力的比賽」。他解釋,十三世紀的法國鋪設公路、開鑿運河,讓農產品能新鮮送達,因而強盛了五十年;而英國發生了兩次工業革命,利用煤及蒸汽讓運輸的速度更快,也因此稱霸了一個世紀;到了近代,人類處理的資料愈來愈多,美國發明了電腦,以科技主導了全世界。歸結這些國家強盛的原因,賴信澤說:「它們都處理了速度的問題。」
不斷以新科技研究突破人類生活的瓶頸,正是一個國家強大的主要因素。沒有公事包、只帶著一台3Com的Palm Pilot 到處跑的賴信澤表示,美國在電腦方面硬體有IBM、軟體有微軟,而幾乎三分之二的網站都是美國網站,「美國可再強五十年。」
一天要收發三、四十封e-mail的賴信澤,本身就是網路社會的人,他投資時也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投資對象的未來性。賴信澤表示,網際網路也是管理階層所面臨的挑戰,管理手法沒有大革命,趕不上時代就會馬上被淘汰。「未來所有工作都在電腦上進行,人和人見面就是為了玩,」賴信澤如此形容網路時代的上班族,「未來我可以上半身穿西裝,下半身穿泳褲,開完視訊會議後脫掉西裝,再回到泳池裡。」
網際網路之所以造成滾滾錢潮,正因為它為人類帶來自由,也為人類結合了工作與遊戲,象徵了人類未來美好生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