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全球經濟景氣已經脫離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台灣經濟今年二月以來即逐漸好轉,第二季出口持續增加,機器設備投資及民間消費增加,經濟成長率由第一季的四.三三%提升為五.○三%。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可達五.三%。
從上半年營收狀況來看,台灣資訊電子業已經脫離去年金融危機及低價電腦的衝擊,包括IC晶圓代工、封裝測試、IC設計、零組件、桌上型及筆記型電腦、CD—R(可燒錄光碟)、網路及通路產業,營收皆持續成長。
自六月份營收表現來看,上市及上櫃電子公司共計有廣達、台積、鴻海、台達電、錸德及中環等十三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見下頁表);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成長五成以上者多達六十一家,上櫃公司達三十三家,總計整體上半年營收,分別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四七.一一%及九八.二四%;電子股指數今年上半年的成長率也在四至五成之間。
以今年上半年成長狀況來看,下半年進入產銷旺季後,預估營收也將呈持續成長。尤其是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之半導體、筆記型電腦、CD—R及網路產業,在經濟景氣復甦、個人電腦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品售價下跌刺激買氣,以及網際網路普及率急遽成長等因素帶動下,仍為高成長前景產業。
電子業購併風盛行
不同於去年上半年因低價電腦衝擊引起的廠商殺價競爭風潮,今年上半年,台灣資訊產業為追求未來網路商機熱的競爭力,紛紛採取策略聯盟及購併方式擴大企業規模,如台積購併德?、日月光購併摩托羅拉封裝測試廠、世界先進購併力晶股權、錸德與飛利浦合資,以及鴻海購併華升及廣宇。
由於資訊業由大廠掌握競爭優勢的趨勢已然確定,許多合作案也不再局限於本土企業間,購併對象層次提高至跨國性企業,如威盛電子購併國家半導體之CPU部門。
高度國際化為台灣資訊產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之另一優勢。目前電子產業已經在進行「國際水平式整合」,跳脫過去以區域為主之整合方式,如半導體產業在科學園區之垂直分工體系。未來網際網路及無線通訊環境普及後,對以中小型規模為主的台灣資訊廠商而言,國際化將更有利。
在個別產業方面,半導體景氣自今年進入回升期,主要原因是去年產業狀況不佳,廠商在削價競爭後已無力投資擴廠,新增產能有限。晶圓代工廠台積及聯電上半年接單狀況理想,下半年進入產銷旺季,營運狀況沒有轉弱跡象。不過預估今年第四季或明年初,矽晶圓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晶圓代工業可能面臨材料缺貨的問題。
網路熱對相關產業有利
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方面,64M DRAM 已出現觸底反彈現象,價格在兩週內由四美元急升至接近六美元;台灣上半年只有華邦、茂德及力晶獲利,並在0.2 微米製程進展順利,預估下半年也獲利可期。IC設計業因3C產業差異及產品具競爭力,包括凌陽、瑞昱、矽統、威盛第三季景氣皆為成長態勢。
筆記型電腦產業雖因TFT-LCD缺貨影響出貨量,不過廣達、華宇及仁寶六月營收皆創歷史新高;下半年營收持續看好。由於筆記型電腦價格下降有利家用需求成長,千禧年的汰換需求也有利市場,明年日系訂單也將大幅釋出,預估今年筆記型電腦成長率為一五.六%。
主機板市場雖呈逐漸飽和態勢,但因由大廠主導優勢、大型代工訂單增加及組裝市場買氣轉強等因素,預估華碩、技嘉及微星三大廠下半年營收仍看好。不過受限於桌上型電腦成長不若以往,成長幅度將在一一%至一四%之間,且由於組裝市場台商占有率已高達九五%,成長空間有限,未來爭取OEM代工訂單將為競爭關鍵。
CD—R市場今年上半年受惠於Y2K效應以及盜版風居高不下,錸德及中環營收每月皆呈大幅成長,股價也創下驚人漲幅。由於CD—RW 及DVD成為市場主流時間尚不確定,預估下半年及明年仍持續看好。
網際網路熱將帶來另一波革命。不論是製造網路產品的友訊、智邦、合勤及亞旭,製造通信產品的台林及仲琦,或是軟體相關產業,下半年發展皆持續看好。
(本文作者為中信投信資深市場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