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嚴長壽:顧客的認同是唯一保障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1999-08-01

瀏覽數 18,200+

嚴長壽:顧客的認同是唯一保障
 

本文出自 1999 / 8月號雜誌 第158期遠見雜誌

問:在圓山飯店擔任總經理的這段時間,你有何感想﹖

答:去年二月九日上任,現在還不到一年半。坦白說,如果沒有亞都飯店的責任,就管理的專業來講,我應該可以改變圓山飯店。但是,我所承受的壓力還是去圓山之前就規劃的一年半時間。我給自己的定位是:到圓山給大家方向,教大家方法。我在這方面專業的經驗,應該可以幫助圓山。

把方法用出來會遇到一些瓶頸。最大的瓶頸就是工作量很大,光是空廚解散的問題,就搞了差不多一個月。然後是工程的問題。這期間我還針對主管每個禮拜做一次訓練,我教了他們很多東西,包括市場觀念、新觀念、新方法,說不定比在亞都教的還多。

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做規劃,也住在飯店裡面,看看不同樓層的客房有何要改善之處。

過了第一個階段,緊接著要把業務帶起來。去年六月二十三日重新點燈,這一點燈就像放鞭炮一樣,火一點就不得了,業務量大到顧客都訂不到房間。許多想在圓山開會、租會議中心的人都來找我,圓山就有了很多大型的活動。但是當時圓山還沒有很多大型會議的經驗,不僅員工招架不住,我也招架不住,因為從來沒有承受那麼大的業務量。所以那段時間都是在「應戰」。

業務量大,同時也在求調整,確實就產生很多問題。一轉眼一年就過了,剩下這半年要把規劃趕快做好。最後半年跟員工溝通機會是較少的,老實說,我也刻意減少和員工的接觸。

「我是很重感情的人」

問:為什麼?

答:我是很重感情的人,知道自己要走了,愈接近他們,就會愈捨不得。所以最後半年,我專心做規劃。現在回頭看自己的心態,甚至不敢太跟員工接近。

其實應該要多和員工接近。接掌圓山一年來,每個星期一中午,我輪流請八個員工在我的辦公室吃便當,對象包括基層的清潔工、歐巴桑。圓山的組織那麼龐大,這個是最好的方法。

圓山的工會是個延續很久的組織,他們也延續了傳統工會的一個習慣:不希望改變工作方式。這沒什麼好見怪的,這個問題在全世界都差不多。

過年期間做一天領三天的錢,再放一天假;做三天就等於拿九天的錢,還可以放三天假;平常的國定假日做一天拿兩天的錢,再補放一天。這就是圓山員工延續下來的福利,我一直沒有去改變它。

但是績效獎金的事,我二月九日上任,十一日交通部已經函文過來,我就變相把年終獎金增加一點。

如果公司今年賠錢,怎麼還會發同樣的獎金?可是工會說,他們以前曾經領過四、五個月的年終獎金,所以不能調低。這就和交通部的想法衝突。交通部認為,現在虧損還拿績效獎金,將來怎麼編預算來補公共的資產?交通部要監督財團法人不能虧錢,只要一虧錢,將來這些員工的資遣都是社會問題。

至於用人的問題很難去深談。為什麼?到了第二個半年,業務量一增加,很多業務就要有新規劃。圓山沒有大的業務單位,之前有一個比較小的業務單位接待旅行社的業務,但現在都是國際型的會議,我當然要從外面吸收一些有國際經驗的人才,這些人有很多都是降薪到圓山工作。

我認為,一定要多跟外面接觸、引進新的觀念,這個道理在任何組織都一樣。業務量一大,就要開放一個優惠的退職條例,我就是引進這些新的管理觀念。尤其圓山從以接待團體為主變成現在接觸國際會議的客人;團體是早上來了,白天不在,晚上再回來休息而已;可是來這裡開國際會議的商人一住就是一星期,從吃到生活,都需要很細節的服務,連公司的電腦化也要帶進來。

至於優退方案,沒有一個人是勸退,我反而還勸留很多人。從基層到各級主管,一共才走了五十七個人。

問:為什麼要勸留?

答:當時真的是青黃不接。業務量一直在成長,許多圓山員工很優秀,我就積極勸留。這中間我大概引進二十幾個新來的幹部,有十幾個都是擔任市場業務相關的工作,跟圓山原有的職位沒有關係。

當圓山的掌舵手

問:你在圓山飯店的時間只有一年半,不會太短嗎?一個企業文化的改變,要兩、三年吧?

答:我看得很清楚,我覺得自己沒有判斷錯誤。

這個組織很大,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是觀光協會會長,又是亞都總裁,有一堆責任在,但是我已經把三分之二的時間給圓山。若我能把經營跟管理的辦法、方向提供給圓山,其實對圓山最有幫助。

在組織上,我應該是掌舵者,給的是大方向。假設我可以提供方法、方向給圓山,而且他們可以繼續貫徹,一年半的時間留在圓山,對我來講就夠了。

我的行或是不行,不見得代表圓山行或不行。去年我答應辜振甫董事長做到今年六月三十日,這段期間我就可以評估清楚。如果我弄到精疲力竭,效果又推不出來,那我就應該知難而退,不要膠著下去,減少雙邊的傷害。像工會這件事,到今天為止,我沒有怨恨,但是有一點遺憾。

我曾勸他們不要到監察院去鬧。我們是到交通部登記成為公司,怎麼可能違法?十二月十五日的會議,政府的代表也在,經過正式董事會,我們登記成為公司。

孩子已經生出來,你不能把他塞回去再重生一遍。已經生出來,但沒有登記怎麼辦?而且他已經六歲了。當時董事會通過以後,我們就已經向交通部報告過,怎麼可能違法?二月份我跟工會的人吃飯,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們。如果我心裡有鬼,我怎麼會一個步驟一個步驟講給他們聽?

這是過渡時期,必須合法登記好後,才牽涉到員工的事故啊什麼的。他們說我們『五鬼搬運』,靠五個人要把公司吃掉,愈講愈難聽。

問:同樣是圓山,為什麼南(高雄圓山飯店)北反應差那麼多?

答:高雄比較單純,但是台北也有很多員工是很好的。

問:在亞都這麼多年,沒遇過這樣的事吧?

答: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最近這段時間我回家之後都不看電視,我不願意看到我的員工講這些話的鏡頭。我希望腦海裡還是留著平常他們看到我的神情。我很難想像自己的家人跑到外面去是另外一種表情。

「天數」影響成敗

問:員工瞭解你到圓山之後的改變嗎?

答:我覺得,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成敗安之於數。

以前會強求,非看到成功不可。但是進圓山前我就瞭解,所謂事情的成敗,以我現在的年齡跟歷練,以及身處這樣龐大的系統,天時、地利、人和這種所謂的天數,占了非常大的影響力。

我在美國運通的時候,公司正好在成長。人一生中能有幾次的經驗,在一個這麼大的國際公司剛開始成長的階段加入它?就是因為加入成長中的美國運通,所以我升遷特別快,一直嘗試新的工作;我沒有念過大學,這個升遷機會對我而言很寶貴。

現在美國運通有五百個員工,用原來的努力、學歷、態度,現在進去我不見得會得到相同的成就,這是要自己體驗的「天數」。你自己當然一定要努力,可是碰到的時機、大環境也有絕對的關係。

圓山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或智慧可以改變,要得到大家的認同才行。我一直強調人性化管理,我不覺得這是一個挫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

我覺得,服務業生產的產品與製造業不一樣。生產汽車零件時,不管員工用什麼態度,只要品管好,出來的車子就一樣好;但旅館不是只賣牛排或床而已,它賣的是每一個階層的服務。每一個員工的服務都直接展露在顧客面前,員工要從心裡面被感動才能做好服務;要是沒有被感動,服務只是階段性的作業。我始終覺得,服務這個行業,只靠管理的要求或處罰、規定,不見得有用。你要的是員工從心裡發出的態度,這要花很多時間。以目前的情形,我沒有辦法投入那麼多的時間。而且圓山這麼龐大的組織需要很多人執行,要靠的是工作團隊,不是一個人。

古人說:「君子絕交,不出惡言。」何況我與圓山同仁已有了感情。現在凸顯圓山員工的不好,只有進一步傷害它。很多員工都是無辜的,他們非常老實,也很肯學。我跟他們有一年多的感情,知道他們不像外面講的那樣。現在這些事情已經比較緩了,不適合再去刺激它。

我已經是歷任總經理中跟員工溝通最多的一個了。

問:你覺得這一年來圓山有慢慢地改變嗎?

答:有,絕對有。為了降低人事成本,圓山現在與學校建教合作,用建教合作的學生當服務員,付比較低的時薪,可以保障全職員工領比較高的薪水。這些東西我都一再講過,也都跟工會溝通過。

想讓圓山重現三○年代上海風情

問:這一年來,你經營圓山是否有策略上的創新?

答:圓山的房間很少,只有四百多間,但是看起來很大,要養那麼多的設備跟清潔範圍,不得了。圓山房間數只有凱悅的一半;換句話說,只要凱悅一半的顧客,就可以讓圓山客滿。但是凱悅如果只有一半的顧客量,生意就不夠本,所以圓山當然要提升單位的成效。也就是說房間不能只賣給團體,一定要給高級的客人住;要給高級的客人住,一定要有更高級的服務、餐飲,以及更活潑的氣氛。

以前圓山到晚上八、九點就沒有聲音、沒有音樂。現在我創造了大廳音樂,可以跳舞的「六○年代」天天客滿,主要目的就是讓住在裡面的人有地方去,也讓外面的人覺得圓山活起來。這些都是花很少的錢,如小小改變燈光、柱子等,就可以創造出的氣氛。

真正比較大的改變在第二階段。第二階段要是做好了,圓山真的可以變得很棒。

例如一進大廳之後的柏壽廳,現在很老舊,業務也不太好。新的設計已經完成了。我把它變成上海三○年代的樣子,加個台階,走上去就像走到舞台一樣。墊高到一百二十公分以後,就看到整個的基隆河、松山機場跟台北市的夜景。這一百二十公分,就可以很簡單地表現出圓山的特色。

上海過去是中國的一個中西文化薈萃的中心,我想把台北也塑造成中西文化薈萃的中心。圓山飯店裡有穿中國古裝的、也有穿三○年代西裝的服務生,上菜的時候就創造出令人好奇的氣氛,例如用一個鳥籠送過去,一打開就有很多菜。新的菜色加上各種過去的氣氛,我想外國人也好,台灣人也好,都會抱著好奇心。如果這個廳成功,會是台北非常有特色的餐廳。

問:預計什麼時候完成?

答:本來預計三、四月要開工的,但是現在因為工會的問題,暫時就全部停下來。

服務要從心、從新出發

問:工會質疑,大量引進建教合作學生,每次都必須花時間教他們,是一種浪費?

答:在營運的效果上,這些工讀生都是做跟正式員工同樣的事,但薪水較低,拿工讀薪水,都是來幫忙做事的。因為訓練出來的人都是幫忙做事的,我們還特別成立餐飲部經理與副理,由他們專門做訓練。如果我將這些建教合作的學生改成正式聘用,那薪水的支出還得了?

問:所以你做了一些調整,在策略上有什麼創新?

答:第一階段就是把圓山變成國家的招待所和國際會議聽。因為圓山與外面的環境有距離,就像一座孤島,客人都要專程來。如果可以吃、住、生活都在裡面,環境很優雅,便可凸顯圓山的方便性。這樣對圓山的營運最好,對國家的形象也很有幫助,很多高水準的人會來這裡開會。所以這是一個多贏的政策。

餐廳的管理就像空間管理。例如辦喜宴,一個月辦二十天,幾乎都只用了晚上,還有早上、中午、下午沒有利用到。全部加起來,婚宴只是四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的總生意量而已,平均下來一個月的差別就很大。

問:你怎麼會有那麼多創新?

答:要多看、多想,當然還有多做。像當時我們要改變中餐廳,我就會去廚房。不實際參與,就不知道要怎麼做。

例如亞都原來是做湖南菜,後來為了改做江南菜,我就帶廚師到香港。為了學菜,我也一起做筆記。回來以後,我就在廚房裡做品質管制員。

問:就是說整個組織要創新,必須由上面的人下來帶。現在你也花這樣的心血在圓山嗎?

答:我在圓山是做規劃,然後交給底下的人去執行。

問:有明顯的改變嗎?

答:圓山現在是量的改變,光是量增加就快吃不消了。

問:那麼人的表情有沒有改變?員工的表情有沒有變?

答:的確有,而且有一段時間不錯……(沈默)

問:服務熱誠從心出來?

答:服務要從心出來,也是從「新」出來,這是最難的地方。我不能接受和員工對立的感覺,哪怕是和工會對立。在這個行業,不管和員工或工會對立,都做不好服務。如果沒有服務的心,什麼都沒有用。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問:有老員工出來支持你嗎?

答:我不喜歡對立。公司裡面只要有兩個員工對立,三方都會輸。我不能這麼自私,因為我而造成他們對立,或組織他們去對立,這是不負責的做法。連我的司機,我都不准他跟其他人說什麼,因為他還要在圓山工作。雖然平常他在我身邊,知道我所做的事情,對我也很忠心,可是我不要他說些什麼。

大環境不允許,就選擇放下

問:為什麼你覺得「對立」非常不好,尤其對一個服務事業而言?

答:員工對立之後,他們怎麼做下去?如果造成內部對立,他們以後忙著內部繼續鬥爭都來不及了,還談什麼服務?服務這個行業,非常敏感,因為如果不是從心裡面做出來的,立刻就可以感覺出來。

或許組織龐大,協調就比較難。當然這也是圓山的文化。

問:你的遺憾是什麼?既然它的問題在天時、地利、人不和,要怎麼辦?

答:聖嚴法師說過:「一件事情並沒有特定的目的和一定要完成的目標,要看整個大環境。努力到一個程度之後,當你發現大環境不允許,也不一定要強力完成它。因為這就是另外一種選擇,接下來就是放下。」

問:你看機緣會怎麼轉?

答:很多事情不能強求。我始終覺得,圓山是不是成功,不一定要我。我曾經在這個階段幫助過它,但是如果下個階段組織改造了, 說不定換一個跟它更有緣的人,就什麼事都做起來了。當然,我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

後來我不做任何的辯解,是不願意造成傷害,任何的傷害造成後,對員工跟圓山都很難彌補。

今天我跟你對立,那以後怎麼一起工作?這是很不負責任的事。我希望保護員工長遠的工作權。要是外面說圓山沒有希望了、不行了,那這些員工情何以堪?那些老老實實努力到了四、五十歲,只想要保有工作的員工,又該怎麼辦?

我不能、也不會因為自己做不成,就恨不得看到這個東西垮掉。這不是我的為人。

我進去圓山,就對它有感情,就希望它不要受到傷害,希望它能有更好的將來。這是我的人生觀,我無法改變自己的想法。也許有人認為這是過分的仁慈,但我覺得做人本來就應該這樣。

顧客的認同才是保障

我今天(六月三十日)跟主管開會,上最後一堂課。我說,圓山將來的成就、保障,不管對公司、對員工,都是來自顧客的認同,絕對不是變成公務員就有保障。

政府現在連賺錢的機構都要拋出去民間,哪裡可能不賺錢還要收回?即使政府把我們當做公務員,對我們的保障也不夠,政府是會改選的。所以,當員工與事業體愈可以不靠任何特權和保護,就足以與外界競爭,或能在公平的跑道上超越別人,才是對員工最大的保障。

問:今天上課還講了什麼?

答:我跟他們談觀念的改變。

前幾天跟幾個朋友聊天,我們都有一種恐懼。過去我們的長輩到美國就好像沒有腳一樣,不會開車就哪裡都去不了。我們這一代不玩電腦的人有另外的恐懼,說不定哪一天買什麼東西都要用電腦,我們也會像上一代的人到美國一樣,可能連生存都有問題了。

另外還講到,我們有一個外國籍的駐店經理,我問他為什麼打字不找秘書打?他說:「因為他打字比我還慢。」我的秘書是專業打字,一分鐘可以打六十個字,駐店經理說:「我一分鐘打九十個字。」

我才發現,打字已經變成年輕一代的一種語言。尤其是英文,他們打字時腦筋根本不用想,就像在講話,只是用手講而已。他講完了叫人家打,就太慢了。

這讓我發現,時代的改變有多迅速。以前,會打字就是一輩子生活的保障,將來可能都沒有打字員的工作了。我們要瞭解,顧客正在改變,現在的顧客都是三十幾歲那一代,根本不需要你幫他打字,他要的是你幫他準備最快的傳輸系統。

員工最大的保障不是來自工會、政府,也不是來自主管或是老闆,而是來自顧客。當顧客唾棄我們的時候,其他所有的保障也都沒有了。這就是觀念的更新。

要把事情拉遠來看

問:談一談這一年半,把絕大部分時間待在圓山,對亞都有什麼遺憾?心裡的感覺又是什麼?

答:其實我覺得我現在回來很好,因為亞都剛上櫃。前一段時間亞都在整修外觀,有九個月被鷹架圍著,那時即使我在,也發揮不了什麼功用。當然也是我決定要這樣做。如果有業務損失,在這段時間比較好,不要上櫃之後再來整修。

外觀好了,業績就會做起來。對我來說,現在剛好有很多投資計畫,需要很多專業的評估。如果我再不回來,這個作業做不起來就不好了。

問:你對亞都的未來有什麼想法?

答:未來亞都有很多規劃。我們有一個管理顧問公司,要在台灣開發一些商務型的連鎖旅館,也希望開法國鄉村料理的連鎖店。這些都在規劃中,長遠的目標也會規劃休閒事業專業的管理。

問:你怎麼能不斷地自我成長?

答:我書看了不少,回家都會看書,而且看得很快,書有買的、有送的。我也看不同的書,輕鬆的、嚴肅的都看。最近在看卡爾維諾的《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問:這本書給你什麼樣的啟發?

答:要學著每件事情都把它拉開來看,拉遠一點看,會比較豁達些。

問:亞都的創新管理有什麼?

答:亞都的管理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企業文化全部重新開始。台中的永豐棧麗緻酒店,幾乎所有的主管,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中央主管,都從亞都移植過去。所有的員工都是新來的,所以可以很快建立文化。永豐棧員工建立文化比我想像得快。因為大家都有默契了,很容易就得到共鳴。其實改革重要的是背後的大老闆(出資興建旅館的人),因為大老闆的看法會決定它的成敗。

創造前所未有的市場定位

問:有人說改革要大刀闊斧,但你講求人性和柔性的溝通、溝通再溝通。你現在還堅持柔性溝通是對的嗎?為什麼當初不用震撼式的重整?

答:如果我一去就大刀闊斧把人家整頓掉,說實話,不是很公平。

過去的累積不管對也好、錯也好,是一個很特殊的環境所產生的文化。圓山早期的時候,員工只會聽命,不會有任何的抗拒。等到變成現在抗拒的情況,不能只說是員工的責任,這是整個社會創造出來的生態。

人的管理也是這樣。不管好的、壞的或是閉塞的習慣,都是以前被約束所產生。我總希望我去了之後,帶給他們一些新的觀念,以及一些正面的輔導。

問:大家都知道亞都的創新跟成功,請你歸納一下亞都的創新在整個台灣旅館業的影響是什麼?

答:亞都現在也要面臨突破,這就是為什麼我現在急著到國外考察市場。我必須瞭解市場的最新變化,重新把亞都帶到更前瞻的方向。現在已經不只是亞都的問題,而是整個集團要往哪一個方向的問題。我們總要擴大,也要其他的發展。

問:過去亞都以最差的硬體環境創造出最好的軟體,大概累積出幾大方向?為什麼現在需要突破?

答:二十年前,亞都創造出市場上沒有的定位。那時台灣的飯店最大客源是觀光客,但是我以商業客人為主軸;當全世界都在強調大型旅館,我創造一個中小型、人性化、感覺像家一樣的旅館,這反而是大旅館做不到的。大旅館無法對數千客人做像亞都對客人這樣精緻的服務。

亞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人性化管理,就是跟員工的關係很融洽,不只是從待遇上著手。其實亞都很難在待遇上和其他飯店競爭。因為兩百個房間的旅館,要有一個總經理、副總經理、主廚;可是一個有五百個房間的旅館也只要相同的人員。經營成本差很多,管銷自然就貴。在這個條件下,就不能所有的薪水、待遇都比人家高。我們只能做到除了工作,還可以學別的東西,有別的機會發展。所以到後來,亞都很多行李員、門房,現在都做到副總經理、總經理。我們栽培他,給他這樣的機會。

創新不是關在房間就會出來

問:當初你是怎麼把他們訓練出來的?

答:就是調不同的職位。現在亞都天香樓整個中餐廳的協理從來沒有管理過餐廳,是從客房調出來的。現在管顧客關係的協理,也是從出納一直做到客房值班經理、協理。

問:你用人如何創新?是不是有些什麼樣的構思?

答:當你的待遇不能滿足員工時,一定要滿足他其他兩、三個條件。即適當、合理的待遇,還有不斷學習的環境以及看不到的價值。

問:你為什麼會有這個想法?自己想出來的嗎?

答:像我十八年前開始推動亞都的標準作業流程,跟現在流行的ISO9002認證一樣。活動要標準化、要記錄下來,交班的時候就不會有盲點。

問:你覺得什麼叫做innovation(創新)?怎樣才能有innovation?

答:innovation最重要的一點是,它不可能是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面就會出來的,一定要自己多看、多學。要是看得不夠多、學得不夠多、讀得不夠多,那是不行的。我不相信只是靠多聰明、多有智慧,就會有用。自己一定要多學,親自去瞭解。

飯店剛開幕的時候我也不懂,所以只要全世界新的、出名的旅館一開幕,我就飛去看。看了以後,再跟專業人士一起想出很多觀念,但那些觀念已經與原來的事實又有一段距離。就像運動選手可能在省運跑冠軍,到奧運跑不過人家,就一定要知道奧運的訓練標準。

抄襲絕對不會成功

問:為什麼你敢超越傳統的做法呢?比如說標準五百個房間,你卻敢走小的?這種膽量哪裡來?

答:因為我看的不是當時的市場,而是將來的市場。那時財神酒店很小,可是生意很好,天天客滿。不過我覺得將來一定要不一樣,一定要比它更好。所以我就分兩次改,第一次將三百零四個房間改成兩百五十個,後來再改一次。

亞都最早是抄襲統一飯店,連建築都是。當時我常常跟員工講,抄襲絕對不會成功。為什麼?不是統一不好,它是當時最好的飯店,但它那時候已經快十年了,抄人家十年前的產品一定不會成功。一個好的旅館要不斷更新,還要能經營百年,而不是只有十年、二十年。所以,想要不被淘汰,一定要永續經營。

問:要怎麼樣不斷的創新?

答:就是不斷瞭解市場的需求。

問:你想讓亞都呈現什麼特色?

答:我一直想要讓旅館創造「優雅的內斂氣質」,所以採用法國藝術家ETRE(艾特)的作品,像這座「L’amour(愛神0」,線條優雅,卻能完全展現愛情的熱度。

問:有人說你很忠心,你為什麼對亞都的老闆那麼忠實?

答:我覺得我的野心不是很大,能做一些貢獻,對社會有意義就好了。我離開圓山時,很多人叫我去當其他公司的董事長什麼的,但我沒有意願。

問:為什麼不去?

答:我與亞都有約。

(姜貞吟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