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求變、創新是唯一的生存法則

陳子鈺
user

陳子鈺

1999-08-01

瀏覽數 28,350+

求變、創新是唯一的生存法則
 

本文出自 1999 / 8月號雜誌 第158期遠見雜誌

美國司法部(Justice Department)去年控告微軟公司壟斷個人電腦市場,並指責微軟違反一項一九九五年該公司同意的法案——增加軟體業的競爭力。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導指出,微軟總裁比爾蓋茲為微軟辯護時強調,微軟在電腦業的優勢地位不是因為達到市場壟斷,而是微軟在科技上能快速創新使然。

有趣的是,同年(一九九八年),微軟獲得美國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Society)所頒發的企業創新獎章(Corporate Innovation Recognition Award)。IEEE的總裁博多那(J. Bordogna)接受CNN訪問時表示:「不論是針對大公司、中小企業,或是個人用戶,微軟在『科技使用便利性』上已經向前跨出了一大步。能持續地向科技的挑戰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一直是微軟的願景。」

姑且不論微軟是否真的壟斷了整個電腦軟體市場,但顯而易見的,套句比爾蓋茲的話:「創新,造就了今日的網際網路。」

創新,一向是美國文化中一股強大的力量。不只是網際網路,從汽車的誕生、飛機的發明,到電話、廣播電視,勇於創新的信條使美國不斷地帶動世界的改變及經濟的發展。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美國人的創新能力幾乎逐漸達到一個高峰。

《美國新聞世界報導》指出,一九九八年申請專利權的人數是一九八○年代的兩倍之多,這樣的結果是拜科技所賜。數位時代的來臨徹底改變了日常生活產品,也顛覆了人類的一切活動。例如,一個實際價值只有美元幾分錢的數位電子商品——互動式的小精靈菲比(Furby),就能讓所有的小朋友愛不釋手。

將創新放到組織最前線

《The Circle of Innovation》一書的作者彼得斯(T. Peters)強調,創新對企業文化而言很重要。並非研發有形產品才是創新,無形的服務、管理層面上任何新概念的發掘,以及新點子的成功運用,皆是創新的表現。創新不僅可以打破一切舊有的藩籬,也是企業在艱困的市場中求生存的重要關鍵。

將推動創新的工作放到組織的最前線已經成為企業的首要之途。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去年一項針對居領先地位的科技公司所做的年度調查發現,「激發創新」已經躍升至美國企業內部第四大或第五大重要的課題。無獨有偶,「激發創新」在加拿大的企業中也位居相同的排名;它更曾是加拿大企業組織中的首要課題。另一方面,南韓的公司將「激發創新」放在第三位,緊接在「購併有競爭力的公司」及「研發管理」之後。

此外,澳洲統計處(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去年做的一項調查也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澳洲企業為科技創新者。調查結果顯示,九二%的企業主認為創新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也有八九%的企業主認為創新可以增加生產力;三分之二的企業相信創新對公司有正面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不成長,就只有死路一條,」創辦創造力諮詢公司的霍爾(D. Hall)如是說,「如果不朝著創新的方向前進,總有一天你的公司會關門大吉。」

同理,如果一項商品一直維持現狀,不求新求變,最終不但無法搶得新的商機,也會失去原有的市場。

因為創新的腳步太慢,名列《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之一的寶鹼公司(P&G)就面臨了商品市場占有率停止成長的困境。

以幫寶適(Pampers)為例,一九六一年寶鹼創先推出紙尿褲,造成市場一陣轟動,幫寶適也因此成為紙尿褲的第一品牌。但是,這個市場占有率曾經高達七○%的品牌,如今卻只剩下一半的市場。

寶鹼的明星產品一個接著一個漸漸在市場上失去了主導的地位。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寶鹼的牙膏Crest。過去二十年來,Crest 牙膏在市場上一直居於領導地位,在美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把它拿來和可口可樂及麥當勞的名氣相比,一點也不為過。但是就在去年,Crest 有史以來第一次「摃龜」,將冠軍寶座拱手讓給了高露潔(Colgate)。Crest 首度問市時,是市場上第一條強調有效防止蛀牙的牙膏。這項創新的產品為寶鹼創造了利潤,問題卻也因此而來。

當Crest 滿足於現況、停滯不前時,產業的現狀、外在的環境和消費者的需求卻不斷在改變。消費者所關注的不再僅止於蛀牙,他們開始擔心齒黃、齒垢、敏感的牙齦以及口氣是否芳香。因此,當Crest 仍舊只關心蛀牙時,競爭對手已開始推陳出新,推出有潔白功能的、抗老化的、保持口氣清新等功能的牙膏。根據《財星》雜誌的資料顯示,一九九七年,Crest 的市場占有率由十年前的三九%下跌至二五%。

「一個企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將帶領寶鹼走過二十一世紀、甫上任的最高執行長亞格(D. Jager)一語道出企業未來的方針,「如果有良好的創新,我們終究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反過來說,如果創新的品質拙劣,那我們絕對無法成功。」

策略創新強化競爭力

除了產品的創新,組織策略的創新也是強化企業競爭力的要素。倫敦商業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教授策略管理的副教授馬基德斯(C. Markides)曾說:「策略創新是企業概念重組的基石。創新後的企業會以千奇百怪的方式進入市場的遊戲當中,並且領導潮流。」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企業策略的創新及再造,使一九九○年代初期曾經嚴重虧損達一百八十億美元的IBM起死回生。這個原本已經岌岌可危的企業巨人於一九九三年重整,以電子商務為該公司全球的策略焦點,視服務為企業再造後成長的動力。一九九八年,IBM全球服務部門(Global Service)的銷售業績已經達到企業整體業績的二九%。Garter Group 預測,西元二○○三年,此比率將高達四六%。

品牌創新也是IBM的創新策略之一。奧美廣告公司全球總裁拉莎蘿絲(S. Lazarus)六月底來台演講時曾提及,當初IBM耗費五億美元的巨額,製作了一系列「四海一家的解決之道」廣告,進行品牌的再造工程。新生的IBM會笑,有幽默感、有感情、甚至是有靈魂的。新的品牌形象加上電子商務策略,IBM的股價由最低迷的二十五美元躍升至兩百美元;品牌的排名也由過去的第三百七十四名攀升到季軍。《財星》雜誌在五百大企業的特刊中指出,「IBM已經由藍色恐龍轉變為電子商務動物。」

電子商務在地球的一端如火如荼地進行,進度遠遠落後的歐洲大陸也警覺事態嚴重,目前正加快腳步,急起直追。《國際前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報導指出,目前歐洲許多公司正在積極利用創新策略推廣電子商務。當消費者對上網購物趨之若鶩時,低價、甚至免費ISP的策略即是對歐洲企業電子商務的一種鼓勵,也將縮小歐美之間的差距。

企業創新的最終目的,在於能夠從容面對未來的挑戰。支持企業創新的最主要力量,來自全體員工不斷地自我要求,以及公司對個人創意的重視。因此,營造一個具創造力、能不斷改變並接受改變的組織文化,才能達到創新的成果,為公司帶來利潤。

3M 將創新內化為企業文化

3M一向是創新發明企業的代名詞。從九十年前的砂紙到現在每個人辦公桌前的利貼(Post-it),3M 每天平均誕生一‧四個商品,至今總共六萬個創意商品。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3M 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年收入來自年齡不到五歲的商品。

對3M 而言,創新已經內化成公司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3M 能不斷地研發創新得歸功於兩條不成文的法則——「百分之十五法則」和「私釀酒」(bootlegging)。3M 的技術人員可以利用一五%的上班時間,偷偷地從事「私釀酒」的工作;換句話說,除了依循組織及上司的指示從事商品開發工作外,員工可以就自己希望研究的課題,自行調配一五%的工作時間做研究。在一般企業中,員工們恣意進行自己喜歡的工作是被禁止的,或可能被列入黑名單;但是,在3M,這種象徵「突破組織」的行為是被接受、鼓勵的。

研究人員不斷地在檯面下進行上層無法掌握的商品開發,一旦有成果,「私釀酒」就可以合法化、商品化。3M 的董事長兼最高執行長戴治蒙(L. Desimone)曾說:「公司內部目前正在推行何種計畫,我一無所知。日後將生產何種商品,我更是全然無法預測。」

雖然「私釀」的過程中不乏失敗的例子,但是某種程度的失敗可以被允許,也在計算之中。事實上,從失敗經驗中誕生的暢銷商品不在少數,利貼就是其中之一。

曾經有人計算過,一個成形的商品是由三千個具有創意的點子而來。這三千個點子之中只有四個能夠出線進行研發,最後只有一個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贏家。利貼的發明者傅萊(A. Fry)接受《經濟學人》雜誌訪問時曾經做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他說:「你必須親過成千上萬隻青蛙才能找到王子。但是請記住:一個王子的價值勝過成千上萬隻青蛙。」

運用方法激發創意因子

找出能變成王子的青蛙不是件容易的事。所有大型的創新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和孕育,有些甚至得花上半個世紀。除了時間之外,具備創新的因子也是很重要的。

美國的Ideo 大學素有創新大學之名。一九七八年創立的Ideo 已經設計了超過三千種商品。由於Ideo 完全不走商業路線,美國許多公司紛紛將員工送進Ideo 學習如何創新,激發創造力。愛迪生曾說:「天才是來自九九%的努力及一分的天份。」Ideo 的校長波爾(D. Boyle)認為:「大多數的企業都擁有九十九分的努力,獨缺一分的靈感。因此,客戶要求我們(Ideo)和他們的員工一起工作,學習如何創新,而不只是創造產品。」

但是,如何啟發這百分之一的靈感?

在創新大學裡,學生以三至五人為一小組進行創新活動。第一步即是腦力激盪。可別以為這只是普通的腦力激盪,在這裡,腦力激盪是有遊戲規則的。數條規則大大地寫在教室前的白板上,供學員參考。

《財星》雜誌將Ideo 的創新秘訣與讀者分享:首先,別太早對他人的想法下判斷,因為你可能會打斷意見的流通;再者,將創意建立在他人的創意之上,專注在同一個焦點上討論,以及一次一人發言,都是啟發創新的遊戲規則。此外,在腦力激盪的階段是以量取勝,而不是以質取勝。Ideo 的教職員在三十至四十五分鐘內,平均可以想出一百五十個新的靈感。

在創新大學裡,任何「勁爆」的想法都是被鼓勵的,因為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如果第一個想法聽起來沒有任何困難度,那這個想法一點希望都沒有。」最後一條規則是:將腦力激盪的結果視覺化,幫助其他人對該想法的瞭解。

腦力激盪只是創新的種子,只有在良好的企業環境下,創意的種子才得以萌芽。創新是沒有範本規章的,企業所能做的是造就一個能容納各式各樣意見的環境,鼓勵員工發揮創造力,拋開過去「以不變應萬變」的思維方式。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能夠拔得頭籌、搶得先機的不二法門就是求變和創新。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