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高希均教授為了修正國人不願付出代價,卻愛占便宜的心態,而提出了「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的觀念。最近更針對現今各種不良的社會現象提出了「誰能不理會機會成本」的新觀念。我希望在此藉著他這兩個觀念來探討「全民健保制度」的問題。
全民健保給付制度及支付標準沿襲過去的公、勞保制度,其設計基礎必須回溯到創辦公、勞保的時代背景。當時台灣所有大型醫院均為公立醫院,土地、硬體、儀器設備或人事費用皆由政府編列預算,因此醫院的收入與支出並沒有反映實際的經營成本。也正因為公務員有人事預算的編列,因而台灣的醫療給付觀念中,一直缺乏專業人員的專業費用。然而過去三十年,台灣的醫療型態起了極大的變化,私立大型醫院相繼成立,它們必須一切靠自己,所擔負的經營成本,相形要比公立醫院沈重,但是公勞保以至於全民健保的給付,卻一直沒有在成本精算方面做好適當的評估與調整。
數十年來,因為不敷成本的給付,導至私立醫院皆以財務管理為重心,追求利潤為目標。既然給付完全忽略了專業智慧與時間的投入,醫院又以績效支薪,等同以回扣為誘因,醫師轉而以檢驗代替腦力的運用,以藥物快速解除症狀。馬虎的問診,草率的檢查,成為醫療常態。醫師以看病的神速自豪,病人也以為病人愈多的醫師,功力愈高,只要給醫師看一眼,拿到藥就心滿意足了!
所幸,人類約八○%的疾病可以不治自癒,因此國人對於這個既方便又沒有限制的健保制度感到滿意。但是當他們得到致命的嚴重疾病時,雖然經濟負擔減少,失去生命的機會卻是美國的數倍。例如台灣癌症的治癒率約為美國的一半,麻醉死亡率是美國的八倍,肺結核的死亡率是美國的十倍,肺炎雙球菌抗藥性更居全球之冠。數字可以說話,上述的數據呈現令人憂慮的醫療品質和水準。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國人真正重視自己的生命,期待得到合理水準的醫療照護,就要知所取捨,並付出必要的代價。
自全民健保實施以後,竟然連教學醫院亦致力於服務量的增加,以及健保申付技巧的強化,企圖從健保這塊大餅多咬一口,而忽視了教學、研究的任務與醫療品質。此刻,行政立法官員卻為了節省補助經費,標榜醫院的經營績效,忽略了「不理會機會成本」所導致的反效果,反而造成更嚴重的惡性循環。
因此,為了維護你我寶貴的生命,在健保修法改革的路上,期待行政、立法官員拿出智慧和勇氣,制定一個務實的制度,來導正急速惡質化的醫療。
(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