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裔進行的種族淨化屠殺政策,其實已有八年。但巴爾幹半島風雲引起國人注意,最主要的原因是,外交部在一月下旬和鄰近科索沃的馬其頓達成建交協議。未料不及兩個月,馬其頓就受到戰火波及。巴爾幹半島的這一場戰事,連帶也使台、馬雙方外交發展蒙上陰影。
台灣和馬其頓的建交,是政府遷台五十年來第一次突破中共在歐洲的封鎖線,自然有其特殊意義。尤其,馬其頓為一文化古國,經濟、人文和社會制度遠勝非洲國家,外交部的這著險棋,頗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外交部長胡志強在一月二十七日宣布這項決定後,以激昂、堅定的語氣說:「我們一定要推動民間對馬其頓投資,讓馬其頓成為南歐的進步櫥窗。」在馬國的內部政治壓力下,外交部希望最好在今秋、馬國進行總統大選前,做出投資成績。
馬其頓與台灣的建交,完全由馬國總理喬傑夫斯基所主導,總統格里葛羅夫在事前並未被告知。在台、馬同時宣布建交後,格里葛羅夫聲淚俱下,公開宣稱總理的外交政策轉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雖然格里葛羅夫的反對不影響馬國內閣的外交決定,但是他在儀式上拒絕接受我國大使的到任國書,卻妨礙台、馬雙方建構一個完整無憾的外交關係。
所幸,馬其頓將在九、十月間舉行總統大選,如果台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喬傑夫斯基的外交決策大轉彎背書,使喬傑夫斯基的同盟戰友、更新民主黨主席圖普科夫斯基在民意支持下登上總統寶座,取代「老共黨員」格里葛羅夫,台、馬邦交就可說是十全十美。
外交部積極推動經貿合作
所以,為了馬其頓,也為了自己,胡志強對後續的經貿合作推動得非常積極。在建交的第一個月內,外交部就委請台灣經濟研究院與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先行赴馬進行總體經濟研究。胡志強本人也在三月初率領一支媒體團和工商考察團赴馬訪問,以行動展現台灣的善意。然而,在國合會完成對馬其頓援助評估報告之際,巴爾幹半島卻已風雲變色。
國合會秘書長羅平章說:「如果沒有戰爭,重振馬其頓經濟其實是很有希望成功的。」他表示,馬其頓國內不足的資金需求量,一年只要三億美元,在國際援助機構的挹注下,錢並非問題,馬其頓要的是一個執行能力強、調適力快的行政單位。
一件外人投資案在馬其頓最快要經過九個月的等待,蓋滿二十三個印章後,才能放行。羅平章說:「民間想投資,政府的配合能力卻不夠,投資怎麼推得動?」
因此,由國合會在四月三日派出的七人長駐專家團,以建立外人投資審核的單一窗口做為短期目標,協助馬國政府簡化投資審查流程,以強化馬其頓在巴爾幹半島的區域競爭力。
雖然馬其頓非常想對台灣推銷一千四百個國營事業的民營化計畫,但是,以台、馬相距遙遠,加上目前的戰火情勢,羅平章認為,投資很難在短時間內一蹴可成,但是貿易卻大有可為。他建議,目前只能以運用當地生產能力,創造就業機會為目標。羅平章說,要創造就業機會、擴大出口、減少貿易赤字,首先台灣的市場要先為馬國開放,給與馬國產品零關稅優惠,以增強馬國產品在台灣的市場競爭力。
但為避免台灣給與馬其頓的優惠關稅,使台灣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申請路上橫生枝節,羅平章建議,政府應盡速與馬國簽署貿易自由區協定,訂定僅適於雙邊的優惠關稅,協助馬國農產品銷到台灣來。有了貿易架構與出口通路後,接著就要設法促進私人部門的發展。由國合會技術合作處副處長史立軍率領的常駐團,以三年的時間投入這項工作。
擬訂計畫,協助馬其頓脫胎換骨
國合會針對馬國設計了一套總額一千四百萬美元的貸款計畫。這套貸款方案包括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每筆貸款額以二十萬美元為上限,提供馬國企業搭配國際性援助機構貸款一併使用。其次,是為二十五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個人和婦女團體設計的微額貸款,每筆貸款金融在一千美元以下。第三項是農業貸款;第四項是以投資股權的做法,解決小企業的資金問題,並提供技術,鼓勵馬其頓人自行創業。
外交部還準備在下一年度預算中成立「台北馬其頓基金」,由我國政府出資,國合會擔任基金管理,在馬國進行基礎建設。羅平章認為基金的錢不必多,一年只要兩百五十萬美元,他有把握可以把這些錢用在刀口上。此外,國合會在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中設立的投資基金,也可指定以馬其頓為優先投資目標。
如果沒有戰事,羅平章說,在短期上,台灣協助馬其頓擴大出口、提供貸款、協助就業;在中期目標上,提升生產技術和健全市場管理,馬其頓將有嶄新表現。但是如果北約和南斯拉夫的軍事對峙一直無法解決,讓人誤以為馬其頓是個戰區,就很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再者,逃難至馬國境內的十餘萬阿爾巴尼亞裔難民,已對馬國的經濟、環境、秩序產生不利衝擊,長此以往,馬其頓的承受能力實在令人擔心。
在戰火波及下,原訂四月開始的兩國總理互訪已往後推延。從現在開始至秋季馬國總統大選,已不到半年時間,但台灣民間的投資行動尚未啟動,外交部心裡的壓力與日俱增。對此,羅平章語重心長地說,投資是一件長期規劃的工作,如果想在短期內求得效果,將是辦外交的一大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