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怕害怕

鄭惟和
user

鄭惟和

1987-09-01

瀏覽數 17,850+

別怕害怕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9月號雜誌 第015期遠見雜誌

你是否常覺得奇怪,為什麼有些事你沒有勇氣做,而別人卻不怕?譬如你不敢把一份看來十分安穩理想的差事辭掉,去做更有趣、卻要冒風險的工作;或者你不敢在大庭廣眾前發表意見;你可能害怕沒有伴、怕結束一段感情、怕做錯決定;你也可能害怕失去心愛的人、甚至不敢開車。

你一點都不特別。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害怕某些事。分析起來,會發現我們所以會害怕,只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應付難題。

有成長必有害怕

我們常把害怕當作難以跨越的高欄,其實不然。不管你怕的是什麼,與其把害怕的事視為成功途中的障礙,不如面對它、克服它。以下四個故事可以幫助你克服害怕心理:

珍妮原來打算小孩都進學校後就回大學讀書,可是她最小的孩子已經唸四年級了,她還是沒去註冊。她的藉口是:「我希望小孩放學回來的時候可以看到我。」、「我們實在沒有多餘的錢。」或者自我的丈夫會覺得我冷落了他。」

當然珍妮出去讀書,家人的生活勢必要作些調整,不過這並不是珍妮沒法回學校的真正原因。況且珍妮的丈夫很高興她重回學校,也願意在經濟上支援她。

可是珍妮每次預備和學校方面安排入學事宜時,總找得到理由讓自己去不成。她會說:「等我不那麼緊張的時候再去。」或者「等我覺得有把握了就去。」於是重返學校這件事變得遙遙無期。

珍妮不明瞭一件事:只要我們活在世上一天;只要我們想實現我們的夢,恐懼就永遠不會消逝。很多人會這麼想:「等我不怕的時候就去做。」這是沒有用的。你可以不斷地用「只要……我就……」的藉口來逃避害怕去做的事,但是你這輩子都休想戰勝恐懼。

面對恐懼才能戰勝恐懼

看起來有點矛盾,不過你非得去做你怕做的事,恐懼才會消失。下面的故事是我的親身經驗。

我開始教書的時候,年齡比我的學生大不了多少,教的又是我不十分專精的科目,我害怕極了。上課的前三天,我的胃開始揪成一團。為了一個鐘頭的課我準備了可以講八小時的教材;寫下來的資料也足夠發表三次演講,可是充份的準備絲毫不能減少我的緊張。

等我站上講台的時候,心跳得好像打鼓,膝蓋也抖個不停,不過,我終於捱過了那堂課。雖然如此,對於下個星期的第二堂課我還是一點也不期待。第二堂課有了一點進步,我認得了一些學生的面孔,有些名字和人也對得上了。第三堂課又比第二堂課好些,我放鬆了心情,講課的步調也能和學生配合。

還不到第六堂課,我居然開始盼望上課時間的來臨。和學生的互動既刺激又富挑戰性。有一天,在我走向教室時,忽然發現我再也不怕了。害怕變成了美妙的期待。

在我又教了很多門不同的課之後,只要帶著一頁大綱就可以上台講課,回顧以往,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我就是一面教課、一面和恐懼奮戰,才贏了它。同樣的情形在我上電視教學時又發生了一次,我也是用同樣的做法克服了恐懼。 你不是唯一會害怕的人。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當我聽到這種說法時有點懷疑:「難道那些看起來從不害怕,讓我羨慕不已的人也會害怕?為什麼他們從來沒說過?」我想那是因為我沒有問他們。我一直以為只有我這麼沒勇氣,當我發覺我並不特別時真是鬆了口氣。

我記得曾經看過報上一篇有關紐約市長柯奇(Ed Koch)的報導。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個無所懼的人。文章中說,有一次市長為了配合某個宣傳,必須和百老匯的演員一起練踢踏舞,他的教練說他簡直嚇得要死。

去做就行

真教人不敢相信。這位經常面對憤怒的群眾;做過許多攸關數百萬人性命的重要決定;競選時、當選後經常在大庭廣眾前露面的人,居然會害怕學那簡單的踢踏舞!

不過只要想想前面說過的兩個例子,市長的表現也就不足為奇了。跳踢踏舞對他來說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他當然會害怕。可是當他不斷練習、學會了舞步之後,恐懼自然消逝,也會有信心地登台表演。

對每個人來說都一樣,克服恐懼很簡單,去做就行。

雖然看起來不合邏輯,可是拒絕面對恐懼的人,往往比那些挺身面對的人更要怕。無論我們躲在自作的繭裡面感覺多麼安全,還是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感受到,要來的一定會來。

芭芭拉是一個不願意冒任何風險的人。她嫁了一個成功的商人--李察。她的事大部份由丈夫做決定。可是李察四十三歲時忽然中風,半身不遂。芭芭拉被迫在一夕之間改變她「受保護者」的角色。

逃避恐催更覺無望

這種改變大為不易。她經歷了一段自憐自艾的時期後,不得不接受她得為自己、也為丈夫作主這個事實。她毫無頭緒地開始學習管理丈夫的事業;安排丈夫的治療問題。過了一段時間,思緒變得清楚,雲霧漸散,芭芭拉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她發現她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

在李察中風前,芭芭拉是個杞人憂天型的人,她總擔心未來以致從不知享受現在。她很害怕丈夫會有什麼不測,常對朋友說:「我希望我比他先死,沒有他我不能活。」所以她活得並不快樂。可是當她發現了自己的潛力之後完全改觀了,她知道再遇到困難時,她也可以面對。

沒有一個人是從來不怕的,我們可以把害怕當作冒險途中的伴侶,而不是栓住我們雙腳的錨。有些人不用「害怕」這兩個字,他們用的是「緊張」或「焦慮」,用詞雖不一致,解決的方法無不同,那就是「正面迎戰、做了再說。」

(摘譯自New Woman)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