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過錯推給台灣
據媒體報導,近期中共反映:兩岸統一不能長期拖延,對台灣敷衍應付深表不滿。乍看之下,這會讓世人以為台灣應當負起拒絕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責任及義務。
中共國際戰略學研究員王在希在美國公開指出:兩岸應盡速進行結束敵對狀態談判,商議設立軍事熱線,今後北京軍事演習,可事先將演習規模、內容等資訊告知台北。最早實施這種方式的就是美、蘇兩國,希望藉此避免戰爭。這種主張是否獲得中共同意,並不清楚,台灣卻早就主動實施了。去年十月辜汪會晤期間,國軍主動取消新一代兵力的正式操演,並於年度開始之際,公布國軍年度重大定期演訓時間及地點,反觀中共的善意與誠意何在?要結束兩岸敵對狀態,中共連最根本的放棄對台使用武力、簽訂兩岸和平協議都不肯,如此怎能取信台灣人民?呼籲中共不要口是心非,總是做花樣文章,誤導國際視聽,把所有破壞兩岸關係的罪過推給台灣,其實自己才是始作俑者。
桃園縣 馮曼鈞
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教
韓愈在「師說」一文開宗明義揭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除了授業與解惑,更值得珍惜傳道,因為既傳承道統也傳揚道德。
國父孫中山先生亦嘗勛勉國人:「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尋常百姓若欲立足於社會,除了崇法,仍應秉持相當程度的道德觀,更何況為人師表者,懍於「身教重於言教」,更要經得起更高層次的道德訴求。
坊間或謂一切泛道德化的結果已模糊問題焦點,力主不必斤斤計較。例如,前省新聞處長黃義交緋聞纏身,儘管遭同選區候選人爭相圍剿,但台中市民仍不吝支持。而已仳離的原配在稱讚黃為稱職的行政官員、民意代表之餘,仍消遣黃為「最差勁的丈夫」。其表裡不一,終究難逃層峰的法眼,遭嚴批為錯誤負面的社會示範。準是而論,試想師長在講台上滿口仁義道德,卻無嚴謹的私生活,不啻缺乏說服力而遭質疑。吾人盼望莘莘學子均有幸沐浴春風,懷抱崇高的道德。
台北市 潘穎薇
台灣具備國際法人格
日前李筱峰教授於某報刊提到,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就像米缸外面的標籤沒變,但缸內已改裝番薯。他認為,當我們願意放棄流亡的符號,以台灣身分建立新國家,才有被國際社會接受的可能,也才能在國際安全體系中有效制止北京的武力犯台。個人對李教授的觀點,有不同看法。
依據國際法規定,對國家的認定有兩種:一是法律承認,二是事實承認。目前與中共建交者,均採第一種原則。而第二種是指,一個國家只要具備國際法人格條件,就具備國家存在的事實,而且國家的國際法人格,並不因國土縮小而喪失。台灣長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有二十多個邦交國,完全符合國家應具備「固定的居民、一定的領土、政府、與他國交往的能力」四項資格。
聯合國於一九七一年通過中共取代中華民國的席次,而一九七九年中共才和美國建交,也就是說,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九年間,美國不承認中共,這是不是代表中共不存在?
個人認為,目前政府的務實做法遭不同人士的解讀,動輒得咎,對於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有澄清的必要。
台北縣 陳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