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中部時間13日的上午11點(台灣時間凌晨0時)開始,全球社交媒體龍頭的Facebook和旗下的Instagram功能停擺,影響範圍遍及全球,個人用戶和公司粉絲專頁均無法正常發布消息、觀看內容。臉書不得已使用Twitter回應,目前公司正全力解決問題,並對外澄清並非遭受網路攻擊。
這並不是臉書和IG第一次當機。2018年底就有過一次短暫的當機狀況,當時大部分的使用者都無法載入個人頁面、連帳號都遭到官方強制登出,造成使用者諸多不便。
無獨有偶,在台灣時間12日的上午,Google也發生一次全球的大當機。當時Gmail附件無法正常下載、Google雲端硬碟也傳出Lag或無法順利下載的情形。根據Outage.Report的統計顯示,全球有超過76個國家的用戶回報使用異常情形。
現代生活中,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發展起來後,社群媒體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離不開的平台。台灣多數使用者均習慣使用臉書來看新聞。根據臉書2014年發布的「台灣消費者線上行為調查」指出,台灣人花在 Facebook 的時間超越其他網站、電視及平面媒體,特別是年輕專業人士及學生。
而臉書和IG也成為「網紅」能成為職業的重要關鍵。《遠見雜誌》在剛出刊的2019年3月號《我世代:新務實革命》中,與長期研究網紅與社群行銷的AsiaKOL合作,剔除明星、藝人、政治人物與媒體,聚焦素人,針對YouTube、臉書與IG三大社群,各篩選出前十大訂閱與追蹤數最高的網紅。
結果發現,要在YouTube與臉書躋身前十名,百萬粉絲是基本門檻;IG的粉絲數相較較為分散。網紅們除了娛樂型,常常製作搞笑影片之外,也有知識型的網紅,而他們都是對現在年輕人有重大影響力的網路名人。
對現代人來說,這些網路上虛擬的「災難」並不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起居,但仍深深影響了閒暇之餘、無形中的日常。截至上午11時30分,臉書和IG均未完全恢復功能正常,但多數頁面均已可使用,臉書官方Twitter仍未正式發布已修復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