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到公婆的海濱夏宅吃晚餐。途中,我們聊著最近發生在朋友間的閒事,講到動不動就談分手的那對,不禁唏噓。
這對故事裡的女主角,是個「鐵娘子」,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做決定時男友最好閉嘴,閃一邊去。這位女士對伴侶的要求也是高規格,事情做不好代表無能;在她眼中,第二次機會是給弱者的憐憫。
講到這邊,豆豆說了一句非常有趣的諺語:'Non tutte le ciambelle riescono col buco.' 直白翻譯成「不是每個甜甜圈都有洞」。要徹底瞭解這句諺語,得讓我先為大家解釋ciambella這道傳統甜點。
Ciambella「義式甜甜圈」,口感接近海綿蛋糕,是烤的,不是用炸的。我也喜歡把ciambella叫成「常備糕」,有點異想天開,但跟義大利文發音十分相近,而且它真的是靴子國家家戶戶常備的甜點。Ciambella這個字源於義大利北方倫巴底大(Lombardia)方言,意味著「圈型蛋糕」或「圈型餅乾」。口感介於餅乾和蛋糕之間,製作過程若加多一點水份,會比較鬆軟,吃起來像蛋糕;若多放點油脂,則像餅乾,香脆可口。
基礎材料相當簡單:麵粉、奶油、糖、雞蛋、牛奶,做好擺個幾天也不是問題。製作時,可以先把麵條切短、搓成長條,再捏著兩端一個勁兜起來,做成肚臍眼般的孔洞,這可是常備糕的註冊商標,是義大利版甜甜圈。也有人拿專用的模子來烤,這樣出爐的常備糕,保證有洞!
我特別喜歡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肖像畫,主角,是年僅三歲的法蘭切斯可.馬利亞(Francesco Maria),佛羅倫斯望族梅蒂奇家的小少爺。畫中人皮膚粉嫩透亮,清麗可愛像個小女孩。當時,法蘭切斯可的兄長來請宮廷畫師,小娃兒身穿絲質長袍,紋風不動,站得穩若泰山,是稱職的模特兒。對三歲小兒來說,長時間站立不動是難上加難的任務吧?這一切,是有代價的:獎勵乖巧表現的禮物,是小男孩左手握的甜甜圈。所有細節,都被留在畫布上,ciambella的好滋味,不言而喻!
回到諺語:手作甜甜圈難免大小有異,一不注意,可能發過頭,烘烤出中間沒有肚臍眼的。這句諺語引伸的意義有兩層:一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二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每樣東西不可能同一剪裁,永遠完美無缺,都照著心目中理想的原型走,偶爾會有意外的殘缺。一件事情即使日日重複、把握十足,也有可能某次不如意,出現預料之外的狀況。
希望我們的鐵娘子朋友改天能得到啟發:就算沒有肚臍眼,甜甜圈還是一樣美味!
不一樣,卻好吃!斑馬紋義式甜甜圈
材料低筋麵粉500公克無鹽奶油250公克全脂牛奶220毫升無糖可可粉30公克泡打粉16公克雞蛋6顆鹽1小撮香草莢1根(或香草粉1小匙)砂糖300公克
作法
1 奶油以室溫軟化後切成小塊,加上砂糖,以攪拌機中速拌打成鵝黃色乳狀。
2 雞蛋退冰至室溫,加入步驟1 成品,再加1 撮鹽,以攪拌機慢速繼續攪拌約五分鐘,直到所有材料完全混合均勻。記得雞蛋要一顆一顆慢慢加入。
3 500克的麵粉分出50 克備用,剩下的450 克麵粉加入香草粉和泡打粉後過篩,然後與牛奶穿插,分次加入前一步驟成品,過程用刮刀手動拌勻(若使用香草莢,取出的香草籽加入牛奶裡)。
4 將做好的麵糊均分成兩半(a 與b)。a 原封不動,為鮮黃色的麵糊;b 加入篩過的可可粉和備用的50克麵粉。如果b 麵糊太乾拌不動,可以加兩湯匙的牛奶稍微稀釋。
5 建議用直徑26 公分的圓形蛋糕模(中心有中空柱的那種),並在蛋糕模表層均勻塗上奶油,撒上一層薄薄的麵粉後備用。
6 做好的麵糊一咖啡一鵝黃,間隔倒入蛋糕模中。我的作法是先倒入三坨鵝黃色的麵糊,並在之間預留空
隙,好接著倒入咖啡色的巧克力麵糊。倒好後拿筷子螺旋狀向外旋,讓雙色麵糊隨機混合。
7 烤箱預熱至180 度,以旋風模式烤45-50 分鐘即可(靜止模式需提高到200 度)。
本文節錄自:《不是每個甜甜圈都有洞!!》一書, 楊馥如著,山岳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