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以獨特視角的敏銳喉嚨,為我們吶喊出人生承受的所有針尖。那些跌撞,瀕危,瘡孔等人生各種險灘,那些無常,死亡,時間,記憶,愛等亙古命題,辛波絲卡都以獨特的視角、清澈易讀的文字、精準的剪裁,細細織就。
但更高明的是,她讓細節成為煉火,滾燙於我們眉宇間;她不直接書寫同情與憐憫,也不輕易二分黑白,她只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沃土栽植新株,繁衍出一片療癒森林,一如人生將如碎屑飄落,但轉角陌生人的笑容卻讓我們暖。
以下為〈與回憶共處的艱辛時光〉一詩:
對回憶而言我是個很糟的聆聽者。
她要我不間斷地聽她說話,
而我卻毛毛躁躁,坐立難安,
愛聽不聽的,
出去,回來,又出去。
她要我給她全部的時間和注意力。
我睡覺時這不成問題。
在白天情況往往有別,這讓她心煩意亂。
她急切地把舊信件、老照片硬塞到我面前,
翻啟重要與不重要的舊帳,
要我重新審視被忽略的景象,
讓已逝的往事進駐。
在她的故事裡,我總是比較年輕。
這很好,但幹嘛老是舊調重彈。
每一面鏡子都帶給我不同新貌。
我聳肩時她生氣。
隨後心存報復地搬出我所有前非,
嚴重,但被輕易遺忘的過錯。
她直視我雙眼,等著看我的反應。
最後安慰我:還好這不算最糟。
她要我只為她而活,只與她一起生活。
最好是在黑暗、上鎖的房間,
而我老規劃著當下的陽光,
流動的雲,以及腳下的路
有時候我受夠了她。
我提議分手。從此一刀兩斷。
她憐憫地對我微笑,
因為她知道那也會是我的末日。
本文節錄自:《辛波絲卡.最後》一書,辛波絲卡著,寶瓶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