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要試圖安慰人,對方的心情反而好些?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2-06

瀏覽數 169,300+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不要對他們下判斷,不要心想他們正在受苦,反而要給予他們空間做自己、並認同自己的感覺。

當別人遇到不幸時,該如何進行安慰,而不用擔心說錯話呢?例如,某個朋友生病,到醫院或他家看他,一般會說:「安心休養吧,別想太多,一定會康復的。」或許,你以為這是最完美的安慰了。但這些話不過是一種電視上常見的善意客套話,不能算是說到對方心裡的真心安慰。

如果這兩句話是出自醫生或陌生人口中,或許沒有不妥。但如果這位病人是你人生或生活中很重要的人,你就不能用這種類似「路人甲」的臺詞了。那麼,安慰別人時到底應該怎麼說?

假設你的朋友躺在病床上不能走路,但精神很好。那麼你去探病時就不一定要說什麼安慰的話,有可能那些話他已經聽得厭煩了。事實上,病榻生活是相當枯燥的,這時為他說說社會上的新聞、公司裡的趣聞,或者網路上的笑話,也許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了。

表面上,你沒有對對方做出任何心理上的安慰,也沒有表現出對他的病情很緊張的樣子,但事實上,你分析了他內心的最大需求,直接給他歡樂和情報,應該算是給予對方你的關心了。

如果你一定要說幾句安慰的話,也不要表現出憐憫的神情,沒有幾個人願意接受別人憐憫的眼光。你越是同情他,就越讓他覺得自己得病是一種痛苦和悲哀。不妨換一種說法看看。

比如:「唉!現在我都有點兒羨慕你了,有時間休息!我每天都快忙死了,也想生點病,好讓自己安靜的躺在床上休息幾天。」聽到這種話,對方也許會說:「就你會說,你是不知道生病的苦,我倒是想去工作呢。」心中憂慮也會散去不少。

如果朋友承受不了生活的折磨,無助的痛哭,這時,與其勸對方不要哭,還不如就讓他好好的哭一場,宣洩一下悲傷的情緒。然後你再說幾句貼心話,他才聽得進去。

如果你只會說:「你這點苦算什麼呢?何必這麼煩惱啊?」你不僅沒有給他安慰,反而會讓他很不爽,甚至生氣。因為他心裡一定會想:「我的苦你懂什麼?只會說風涼話,難道我是為了小事自尋煩惱嗎?」

給他空間去做自己——認同他自己的感覺

在別人遇到不幸的事情,需要安慰時,如果你不知道說什麼好,那麼就不要亂講。否則安慰朋友不成,反而多了一個敵人。特別是在沒有弄清楚對方憂慮和煩惱的原因時,不要隨便亂說話,不要急於下判斷,特別不要輕易表達「反對」的意見,我們最好弄清楚事情的經過再說。
有的人為高考落榜而沮喪、有的人為工作失敗而苦惱、也有的人為失戀而鬱鬱寡歡……人們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而消除這些煩惱的最快方法就是將煩惱說出來。煩惱如果不說出來,一直憋在心裡,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的。
解決他人煩惱的心理諮詢機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交談者能夠把憋在心裡的話說出來,讓談話者說出他想說的,一旦把內心的煩惱都傾吐出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這種心理諮詢的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把自己的煩惱坦白的告訴自己周圍的人,也可以寫信給親密的朋友或戀人。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以下是一些安慰他人的技巧:

1. 學會聆聽,不評斷。

聆聽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細的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話裡真正的含意。聆聽,是用我們的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去追問事情的前因後果。當對方把煩惱說出來,心情就會好很多。

2. 問清楚,讓他說更多。

對話時,如果我們沒有聽懂對方的話,一定要停頓下來,問問對方,把問題弄清楚。安慰的藝術,在於「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以及「不在一時衝動下,說出不該說的話」。

3. 讓對方盡情的哭泣。

我們應該認同對方的痛苦,但不要試圖快速驅散他的痛苦。要允許對方哭泣。哭泣是人體將情緒毒素排出體外的一種基本方式。所以,請別急著拿面紙給對方,只要讓他知道你的心意就夠了。

4. 感同身受——「我懂」。

不要忘記,對方也會察覺到我們內心的波動。面對面的安慰人,效果如何同我們內心真正的狀態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我們對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不僅會分擔對方的痛苦,也須忍受自己內心的煎熬。而對被安慰者而言,這種感同身受的表現與安慰,就是給予他們最好的禮物。

5. 坦誠表達你的感受。

當我們因不知道該說什麼而感到困窘時,或當對方對我們說:「你根本不明白我的感受」時,我們可以老實的說:「我不明白你的感受,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但是我真的關心你。」

6. 設身處地——「換成是我,我會……」。

當我們問別人「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時,有時候我們能得到答案,有時候對方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幫忙,而有的時候,他們會無法開口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這時,你應該設身處地去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忙。

7. 別糾正他。

在對方遭受痛苦時,即使我們有過類似的經歷,也無法百分之百的了解別人的感受,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關懷對方。這樣做,切記須先耐心的聽完別人的故事,再想想有沒有必要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的結果是否對對方有益?考慮清楚後再做決定。

最後要特別提醒你的是,在安慰他人的過程中,當對方提出一些我們不同意的意見時,不要直接反對,你可以換個話題。給予安慰並不是告訴別人:「你應該覺得……」,或是「你不應該覺得……」,人們有權利保有自己的感覺。安慰他人時,不要對他們下判斷,不要心想他們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幫忙,而應該給予他們空間去做自己、並認同自己的感覺。

不要試圖安慰人,對方的心情反而好些?_img_1本文節錄自:《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2》一書,李勁著,大是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