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口消失的辛酸 他們最知道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9-02-01

瀏覽數 30,400+

圖左起為羅周文、李明宏、利一奇。
圖左起為羅周文、李明宏、利一奇。

本文出自 2019 / 2月號雜誌 你的家鄉會消失嗎?

台南市左鎮區岡林里長 羅周文:

在這裡50歲算幼齒,60歲叫少年仔 

左鎮最早開始發展的地方是岡林里,清朝就有武官駐紮,算是當時左鎮的行政中心,傳統土埆厝的李家古厝,大門還有嘉慶皇帝御賜的石鑄匾額,上書「錫嘏(音同古)」。

昔日輝煌時,從李家古厝走到當地的岡林教會,整排有騎樓,就算下雨也不會淋濕。進入21世紀,當地歷史價值如此重大的文化起源地,完全失去傳承。

「我們這裡50歲算幼齒,60歲叫少年仔,」羅周文打趣說,岡林里以70、80歲的老人家居多。

目前全里只有一個兩歲小孩,整個2018年,只誕生一個新生兒。羅周文不敢想像十年後的左鎮會如何淒涼,「沒有人的話,再多的理想跟抱負也沒有用。」

跟羅周文熟識的左鎮文史工作者茅明旭不禁感嘆,左鎮再壞也不會比現在更壞了,「國家的地方創生就像是一個浮木,如果能抓住,或許有機會改變。」

新北市平溪區東勢里長 李明宏:

加油站在20公里外,加滿油騎回家剩一半

新北市平溪區東勢里堪稱是全台灣最老的一個里。里長李明宏表示,全里戶籍人口434人,真正居住人口才100多人,籍在人不在,平均年齡67.5歲, 80歲以上的長者占一半以上。

東勢里其實幅員廣大,占了平溪1/3的土地,「我們說隔壁,常常是距離三公里以外的人家。」

人口太少了,許多公共機能無法達到足以建造的規模。全里沒有自來水,用水要靠接引山泉水。如果山泉水偶爾乾涸,居民就沒水用了。

地廣人稀的東勢里,也沒有加油站,得騎摩托車20公里,才能到達最近的加油站,「加滿油再騎回東勢里,只剩一半油,」李明宏無奈地大笑。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每星期三,中油會派一部加油車來到平溪,每個人都會拿桶子去裝滿備用。「不過,這種高燃點的東西放在家裡還是有一點危險,」李明宏說。

新北平溪十分國小校長 利一奇:

看山、看海,看不到明年的學生哪裡來

2016年利一奇來到平溪十分國小擔任校長,不誇張,當年一年級新生居然只有一個人,老師跟學生像是家教一樣一對一上課。

利一奇發現,十分國小的學生人數近幾年來逐年遞減,從100學年度到107學年度,國小學生從57人降到31個人。利一奇常開一句玩笑話:「看得到山,看得到海,但是看不到明年的學生從哪裡來?」聽起來有趣,但內含默默的哀愁。

平溪區人口兩極化的情況嚴重,老的老,小的小,青壯年跑去外地打拚,幼兒園的小小孩留在鄉下給阿公阿嬤帶。等到要上小學,爸爸媽媽通常就把孩子帶到都市上學。

「所以我們這邊幼兒園人數還算是OK,但是到國小就突然出現斷層,」利一奇說。

學生人數這麼少,利一奇既快樂又擔憂。開心是因為每位學生都叫得出名字,跟孩子很親。擔憂的是因為人少,學生受的文化刺激很少。

偏鄉上學的路也難。有位女同學住在太深山,最早一班公車是早上7點30分,她8點30分才能到校,硬生生錯過了晨間閱讀,學習力明顯不如其他小朋友。

學校曾一度面臨要被裁撤掉的命運,遭到當地社區強烈反對。要是沒有了小學,孩子得去外地念書,爸爸媽媽返鄉的動力變得更少,如此一來人口流失更嚴峻,更加急速老化,「老化之後,這個鎮就沒落掉。」

在地人共同的結論是:學校是社區的中心,不可裁撤,哪怕只剩一個學生也要教。

>>【數位專題】你的家鄉會消失嗎?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