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李開復推出新書《AI新世界》,預測未來15年AI發展,引發全球關注。此次他受邀到台北市復興實驗高中演講,《遠見》貼身採訪,並解讀新書上市後的趨勢。
1月9日,台北松山機場,在一群剛抵達台灣、手拿旅遊書的日韓旅客中,許久未在台灣露面的創新工場董事長暨執行長李開復,悄悄現身人群。
去年7月底,李開復以35年的經驗為底,推出新書《AI新世界》,預測未來15年的人工智慧(AI)發展,在台灣一出版便緊急再版。英文版9月在美國發行後,即登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與《今日美國》(USA Today)三大指標排行榜。
蘋果(Apple)前執行長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形容,李開復描述AI新世界秩序的本事,猶如賈伯斯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那場著名的畢業演說般精采。
日前宣布三年內要斥資百億台幣,投入AIoT(人工智慧加物聯網)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今年1月中旬的集團尾牙受訪時,也大讚李開復「新書寫得相當好!」
過去幾個月來,為了宣傳新書的理念,李開復在美國奔波各地、也經常在大陸、東南亞等地演講,並接受上百次的專訪,包括美國權威傳記作家、《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與《彭博社》等,也受邀到世界銀行與行長金墉(Jim Yong Kim)對談,還上了美國CBS電視台《60 Minutes》等節目。
李開復自去年9月12日起,也在微信公眾號推出40集的短影音《AI•未來》,播放數在100天突破2億次。
「英文版的(宣傳)做得差不多了,下面還有20個語言的版本,」接受採訪時,李開復熟練地自己別上無線麥克風,「我做了150次(採訪)。」
此次他受邀到台北市復興實驗高中,以「與孩子進入AI新世界」為題演講,吸引近700名台北市各級學校的校長、師生與家長參與。
行程滿檔的李開復,此行停留不到24小時,隔天一早旋即飛北京。《遠見》一路跟訪他,解讀新書上市後的趨勢。
看中美貿易戰〉加速中美形成「平行宇宙」
最近半年,全球最關注的議題,非中美貿易戰莫屬。
《AI新世界》截稿時,中美貿易戰仍未開打,但李開復早在書中預測,中美兩國會因科技發展,成為「北太平洋兩岸對峙的巨人」。
李開復觀察,中國AI產業崛起,是新創圈累積多年的力量爆發,加上政策驅動、海量數據,他甚至曾比喻中國是「數據界的沙烏地阿拉伯」。因此,無論貿易戰怎麼打,中國必然成為全球前兩大AI強國,「這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以中國的商湯、曠視與科大訊飛等AI獨角獸為例,99%市場都在中國本土,不受貿易戰影響。
但貿易戰卻會讓各自擁有不同市場的中美兩國,加速形成科技「平行宇宙」,未來會有兩套技術、標準同時存在,各占半數人口。中國主攻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美國則更鞏固已開發國家,產值仍將遙遙領先。
李開復分析,為何中國的技術能被新興國家接受?首先是這些國家人均收入、基礎設施,約落後中國五到十年,中國開發的技術可能更符合其需求。好比能從中國三、四線城市,一窺印度、印尼三年後的發展;至於中國鄉村,則能看到五年後的非洲,「中國用戶對這些國家來說,更有啟發性、代表性。」
第二,美國企業尚未意識雙雄時代來臨,仍以壓倒性的技術優勢,要求全球用戶接受其標準。但中國企業往往更有彈性。
過去,中國技術力排名,一向在美國之後,「既然如此,一定要更努力,有機會就趕快鑽進去,老二就是這樣成為老大。」
然而,李開復認為,平行宇宙對用戶、未來生態不見得是好事。發展已如此,只有接受它。
看新零售〉美亞馬遜獨大 中國競爭多
李開復在《AI新世界》提出四波AI浪潮,分別是互聯網AI、商用AI、感知AI以及自主AI。
第一波互聯網AI已無太多商機;商用AI主要發生在傳統產業的數位應用,目前以金融、零售兩大行業最有機會。
「金融本來就是人類發明的虛擬數字遊戲,是最容易導入AI的,」李開復指出。只可惜傳統業者思惟保守、團隊僵化,加上綁手綁腳的法規,造成AI顛覆商用的過程顛簸了些。
零售的法規限制則相對較少,且實體店受到電商衝擊,已面臨生存危機,反而讓零售導入AI跑得更快。
例如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早已不只是單純的線上零售,也透過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拓展線下零售、在美國西雅圖開設無人商店Amazon Go等,布局新零售,成為世上最偉大的公司之一。
「美國的零售業者相對Amazon來說,差距實在太多了,」李開復直指,即便是仍賺錢的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對線上、線下AI的使用,「遠遠不夠,其他零售就更不用說了。」
他直指,亞馬遜將血洗美國零售業,只是「跑得多快,我們並不知道。」
至於中國局勢則截然不同。「過去9個月到18個月,零售在大陸很火,AI也很火,」李開復觀察,大陸各業紛紛踏入「新零售」競技場,以四種方式插旗。
第一,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直營商店,如盒馬鮮生;第二,跨業巨頭合作,例如《財新網》指出,騰訊入股永輝超市,就是看上永輝旗下結合高檔超市、鮮食餐廳、線上線下營運模式的新超市「超級物種」;第三,結合互聯網與AI,重新顛覆零售定義的新創公司;第四,則是純AI公司賣技術給傳統公司。四批人殺進來,會打得落花流水。
看自駕車〉顛覆AI應用 但仍不成熟
除了商用AI,賦予AI眼睛與耳朵的感知AI,及集結前三波大成的自主AI,則是前所未有的技術與應用場景;其中,又以無人駕駛為最。「今天能精準預測,顛覆市場變革的人工智慧,就是無人駕駛,沒有更大的了,」李開復強調。
去年11月,他在創新工場主辦的「2018自動駕駛全球高峰論壇」指出,共享、電動車與無人駕駛,是未來交通三大關鍵字。
無人駕駛有多重要?李開復肯定地指出,「它其實是現在能看到最大的市場,」從買車、出行到物流配送,都能派上用場。長期來說,在提升人類生活效率、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影響,比任何領域都要大。
但,李開復表示,無人駕駛要改變世界,「可能比我們想的還要遙遠一點,也許十年以上才會發生。」
為什麼?雖然AI已能在單一領域,針對海量數據做出聰明判斷,但駕駛過程中,司機先要辨認各種能動或不能動的物體,預測動機,才能即時反應、做出合適的行動。與目前單純分析資料相比,難度高出許多。
看產業景氣〉AI估值寒冬 獨角獸漸壯大
2019年全球景氣看淡,會不會影響AI發展?
李開復認為,AI在不景氣的環境能取代客服、增加效率,節省企業成本,反而帶來機會。
2017年AlphaGo打敗柯潔時,李開復曾預測,AI公司的估值會在2018年第四季入冬。原因是,許多創業者搶搭風潮,將自己包裝成AI公司,同時也有很多投資人不懂AI,胡亂投資,使得AI投資泡沫化。當這些「AI公司」拿不出成績,自然面臨淘汰命運。
「投資者原來是瘋狂找項目,現在(投資)會收縮,且會擔心。」
由於多數投資人還不是很懂AI,這種時候,只敢投資獨角獸,導致「獨角獸愈來愈貴了。」好比被稱為「CV四小龍」,主攻電腦視覺的商湯、曠視、雲從及依圖,估值都已提升。其中,商湯估值達60億美元(約台幣1800億元)。
創新工場投資的Momenta,在去年10月中旬成為中國無人駕駛領域的首隻獨角獸;另一家第四範式,估值也在去年底到達12億美元,躋身獨角獸俱樂部。
李開復預估,AI估值的低谷,會持續到今年第一季,至於何時才會復甦,卻不確定。
看AI搶飯碗〉亞馬遜出學費 培訓員工
AI時代來臨,最多人擔憂的莫過於自己會不會丟了工作。其實雇主有責任訓練員工。
李開復以亞馬遜為例,創辦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去年4月推動一項方案,每名員工每年有1萬2000美元的學費,進行為期四年的進修。前提是,員工必須學習不會被AI所取代的工作技能。
亞馬遜收購全食超市後,多了許多出納員、撿貨員,全公司薪水中位數落到約2萬8000美元,是Google、臉書(Facebook)的1/5。亞馬遜等於支付將近薪資一半的學費給員工進修?
原因是貝佐斯不僅要讓股東、用戶滿意,也希望對員工負責。李開復解釋,雖然亞馬遜的電商業務仍需要許多撿貨員,但也許三年後,機器人技術更進步,這些人的工作就會被取代,所以員工必須提早因應。